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随着英语专业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材所选的课文也逐渐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不仅有主流作家的作品,也出现了黑人文学、华裔文学和印第安文学等少数裔作家的文章.少数裔作家有着与白人主流作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再加上他(她)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因此其提供的知识是丰富多维的.从美国非主流文化的角度来思考英语专业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全面地掌握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除了依靠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抓住了历史上有利时机外,其多元文化也是重要因素。但是,多元文化既让美国有"海纳百川"的精彩,也成为某些美国社会问题产生的变化因素。美国文化多元的精彩在美国随处可见各种多元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谭恩美的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处于双重边缘性境地。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谭恩美的四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认为谭恩美作为一名女性少数民族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处于双重边缘性境地.于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是"他者";对以男权话语为主流的文坛而语,她亦是"他者",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双重边缘性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巍 《新财经》2004,(4):63-63
我们的文化最擅长在感觉的基础上演绎出理性,街谈巷议常常在不同的阶层之间推波助澜而构造出一幅幅搀杂着个人不同情感的社会画卷。一旦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同,这种感觉的理性就会被固化为一种逻辑强加给社会。我相信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大家习以为常,也就得过且过了。问题是,从事企业经营的人每天都生活在一大堆诸如此类的似是而非的主流逻辑中,不胜困扰。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多元交流与碰撞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精神视野得到开拓,思维创造性得到提升。但是,多元文化的冲突也正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概述,之后分析了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最后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文化经历了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历程,这种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发展格局对美国文化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而美国这种和谐共存的多元文化恰恰与中国的儒学和谐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8.
刘喜波 《理论观察》2010,(5):141-142
美国族裔文学中的主人公姓名缺失现象很少有人涉猎,探究其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处在主流文化下的边缘群体如何寻找自我的身份和归属感,导致姓名缺失的原因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一、对边缘与弱势地位的无能为力;二、对身份的认同和归属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张春 《魅力中国》2011,(10):245-245
著名学者萧功秦曾引用马克斯.韦伯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程度。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体系大致包括了主流意识形态、反主流意识形态和边缘意识形态三个部分,多元文化的复杂适应性和综合化趋势使得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及其实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2 0世纪世界文化交流史上 ,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和“传统”相对的“现代性”联系在一起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的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 ,所以很快风靡全球 ,而且迄今为止依然保持着难以遏制的扩张势头。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给其他文化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不会消除不同文化的特性 ,带来一种全球同质文化的形成。社会的“美国化”只是限于物质文化层面上 ,很难完全改变人们心灵深处的信仰文化 ,更不会取代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是美国私立大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宗教文化、个人主义文化和美国社会的宽容文化三个层面的多元文化对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具有五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等各个方面,给私立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提出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私立大学发展之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电影《阿甘正传》蕴含了丰富的美国社会政治、文化信息,折射出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回归,其宣扬的是传统的道德文化和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批判其他前卫的新文化。本文从影片中不同人物、思想内容、经典台词等方面来论述二战后美国人文化价值观的重塑。  相似文献   

13.
当代民族认同危机之反思——以加拿大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当代民族认同危机进行理论的反思,并且以加拿大为个案进行实证考察,同时就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提出可能的路径。文章认为,当代民族认同危机首先归咎于传统上占据主流的、带有浓厚种族主义色彩的同化主义;其次是当下流行的、包容但却有内在分裂倾向的多元文化主义;再次则是作为全球性整合力量代言人美国化的冲击。全球化时代的民族认同较以往更具反思性和开放性。对于加拿大等国而言,温和的世界民族主义不失为可供尝试的选择:它既为少数族裔的身份开辟了空间,也为它们建构文化认同提供了契机,同时还呼应了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赵一洁 《魅力中国》2014,(15):166-166
在“西方音乐中心论”这种价值观念的引导下。西方音乐理论体系日益作为主流和权威话语。占据了整个音乐教育的核心地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昔日所占据的位置,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消失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只有以当地传统文化为核心,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专业及相应的课程体系,才能求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省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不断汇聚,碰撞,最终形成了新疆多元并存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转型期,新疆社会存在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层面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并且网络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速的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互联网传播文化,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其基本要义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坚持对主流文化的坚守与自信,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不迷失方向,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06,(1):44-49
正如我们看到的节日景观:那些持不同价值观、生活在不同社会层面上的被贴上不同标签的人们,到岁末时,也大都要温顺地向春节的方向流去,只是过年的方式日益多元,一边刻着传统文化的印记。一边涌来城市文明的浪潮。但是,作为中国文化集大成者的春节,始终是中国人遵循的一个美好的传统, 一个令人敬畏的习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主流意识形态、利益主体多元化、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严峻挑战.为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强化教育功能,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力;开展社会实践,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力,以此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刘慧疆 《魅力中国》2014,(25):17-18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居住在新疆的民族共有55个,除基诺族之外,全国56个民族中其他民族在新疆均有分布。民族间交往交流较多,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上出现分化:一部分大学生努力融入主流文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为介于母体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边缘人”;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不愿与他族及其文化接触,只注重维护本民族文化特色,造成民族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20.
兰淼 《中国经贸》2010,(18):133-133
美国借贷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借贷消费也曾经受到清教伦理的谴责,经受过社会文化的挑战。但上世纪30年代后,这一方式渐为社会接受,在人们心中扎根。应该说,这种消费方式一度为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监管的松懈和放贷行为的泛滥,这种消费方式随即化身为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黑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