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占勇  康晓辉  邱宵慧 《价值工程》2019,38(29):111-113
舆情传播的互联网环境与传播平台媒介的创新发展,我国网络舆情的演变呈现出新的复杂特性,由此带来更加难以控制的舆情危机。我国政府在着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行为偏差与能力不足。本文在网络舆情新特点和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从法律制度建设、意识提升、技术手段创新、多元主体写作等方面,创新舆情治理体系,提高舆情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自己看法观点的重要媒介,要想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必须对网络舆情加以关注,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确保用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的生成地、传播的集散地和观点交锋讨论的主要阵地。网络舆情资源丰富多彩,但信息的不对称性、传播的失真性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错综复杂,极易混淆视听,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此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思政引导,不断增进大学生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坚定思想信念,又能有效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提高网络综合素养,要善于运用网络舆情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推动高校合力深化网络舆情科学引导,实现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校园网络舆论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网络舆情具有大学生自身因素,同时也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突发性和多变性、匿名性和外显性、少数性和分散性表现形式,是以在校高职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其所关注的其他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集中体现。分析网络舆情特点及成因,进行有效管理,使网络舆情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互联网意识形态属性日渐显现,已成为社会意识汇聚、交织、斗争的主阵地。而各式各样的网络舆情正极大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极大影响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如何最大化利用网络舆情为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创设良好条件,如何最大化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造成的冲击并探寻优化提升路径,是亟需关注、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黄吉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132-133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网民意见的非理性等缺陷的存在,网络舆情出现偏差,从而扰乱公众思想,混淆网民视听。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面对网络舆情,如何把握自己,不被网络舆情所迷失,不断增强掌握和驾驭网络舆情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他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重要问题。本文从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出发,分析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迷失自我的表现、原因,寻找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舆情自我迷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实时传播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工商部门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考验。笔者从工商部门网络舆情分类入手,分析当前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并就如何有效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以其便携性、匿名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户,为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为舆论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在综合考虑自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征及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基础上,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生成发酵规律和特点,研究舆情特征和动态演化规律,总结出舆情"四色"预警演化路径。依据对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借助统计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研究视域提出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包括筛选机制、分级机制、预警机制和引导机制的研判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7):157-161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升级与渗透,海量的社会行为大数据加快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面对互联网多源异构海量的大数据,如何在网络舆情研判、管理中实现有效利用,是当前实现网络舆情管理水平提升、推进社会实现有效治理的主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当前多源大数据背景下公共部门对网络舆情管理环节有短板、监控覆盖面不全、研判能力较弱以及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并从观念、产权、体制、技术等方面剖析了问题根源,据此提出了尊重互联网大数据规律,树立"大舆情"观念;构建公共大数据共享机制,消除"数据孤岛";加强理论研究,持续开展跨学科的追踪研究以及壮大网络舆情大数据人才队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逐渐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由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加上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偶发性因素,都极易引发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加以仔细分析或认真对待,可能引发一系列后果.因此,高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对网络舆情加强引导和监控,维护社会和校园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胡波 《价值工程》2014,(16):6-8
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首先分析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然后总结了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特点。根据移动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形势下网络舆情传播的新特点。最后,给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舆情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8,(6):242-243
网络舆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舆情,成为公众表达"心声"的重要表达形式。本文从主体和环境两个层面对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因素进行综述,以对该领域研究现状有较全面的认识。通过对现有成果的梳理分析,发现后续研究可向多维多层发展,但同时需注意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主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舆情也随之形成.针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大对校内网络舆情的疏导与管理,注重大学校园网络信息的监管,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良好校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的同时,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局,并试图从社会因素、网络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探讨。最后,笔者分别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心理层面和教育层面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结构逆转作为网络舆情演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描述的是网络社会中群体话语权结构可能产生变化的过程。相对常见的“舆情结果反转”,结构逆转可能会对政策议程设置、政府决策实施造成更大的影响,故清晰识别和准确分析影响话语权结构逆转的各种因素极为迫切与必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释了网络舆情结构逆转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典型实例与重要文献,从社会层面、传播平台、传播个体以及传播内容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出了35个网络舆情结构逆转的影响因素,并利用系统结构建模方法构建了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进而识别了各因素间的层次关系及作用路径,这可为网络舆情结构逆转现象的调控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这一传播方式新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捷的社会媒介汲取信息,并热衷通过它来表达意见和情感。大学生网络舆情影响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网络舆情的不断变化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是随着互联网WEB 2.0时代的来临而兴起的新兴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本文阐述了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了网络舆情发展的新趋势,并以镇江市为实例,对网络舆情的成功处置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而网络舆情的相关分析处理是信息处理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舆情与监管之间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体育突发事件作为社会热点事件,是全民甚至是全世界围观的公共话题,极容易形成网络舆情.文章运用文本情感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孙杨事件"为例,在分析和讨论微博体育和人民日报有关"孙杨事件"的微博文本词频、时间序列和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探究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引导特征.研究认为:体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情感演化特...  相似文献   

20.
钟春雷 《活力》2023,(5):166-16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社会处于大数据时代,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网络上的社会舆情就是大数据视域下现实社会的真实矛盾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投射和延伸。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来发表言论,也使得网络舆情的发展呈现出突发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征,并且网络信息的传播极为迅速,网络舆情的风险随处可见,一些不实和不恰当的言论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而且会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本文基于大数据视域,对当前我国社会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对社会舆情的科学治理提出优化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