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界作为一个大众传播机构,为公众讨论提供和传播其所必需的信息。隐私权的立法宗旨在于维护人们内心的安全和尊重的需要,以及对新闻界进行制约。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寻在天然的冲突,解决冲突的最好办法是区分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物。在此框架下本文对公众人物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政治公众人物、社会公众人物和附随型公众人物,新设了附随型公众人物这一概念。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变现为: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新闻界的社会公力价值与自身价值,中突。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范围,并提出对最基本的个人隐私绝对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2.
李爱芹 《黑河学刊》2012,(12):72-73
基因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基因信息进行自由支配的一种人身权利。基因知情权是指权利主体知悉、获取基因信息的权利,也就是赋予不同主体知悉个体基因信息的一项权利。必须审慎处理好基因隐私权与基因知情权的冲突,才能达到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已经是当今公共信息采集工作的趋势,而这些庞大的信息源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公民的隐私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对自身隐私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从而导致公共信息收集工作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愈发剧烈,文章通过分析公共信息收集与公民隐私权冲突的现象与原因来进一步探索冲突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隐私权一般情况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公众人物一方面作为自然人,其隐私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公众人物的某些个人生活已成为政治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那些可能影响到政治和公共利益的私人信息理应为公众所知悉.因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能无条件地对抗社会公众的知情权,需要通过完善立法等方式合理解决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宋露 《魅力中国》2010,(14):9-9
公众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追踪报道的重点对象,长期被曝光在聚光灯下,随着网络的迅猛的发展,技术得以革新,“人肉搜索”的使用,大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极易触犯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受众知情权的冲突日益加深。本文主要探索应该如何避免网络媒体的使用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侵权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程万荣 《魅力中国》2010,(14):12-12
公众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媒体追踪报道的重点对象,长期被曝光在聚光灯下,随着网络的迅猛的发展,技术得以革新。“人肉搜索”的使用,大大满足了社会大众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极易触犯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和受众知情权的冲突日益加深。本文主要探索应该如何避免网络媒体的使用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侵权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论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和隐私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隐私权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而公共利益强调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利益的"公"的特点与隐私权"私"的特点,使得两者的冲突不可避免。平衡两者间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界定公共利益与隐私利益;公共利益应当由特定机关(主要是立法机关)加以界定;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遵守正当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8.
张霞 《特区经济》2013,(9):179-180
一般而言,权利的自由行使建立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但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理兴趣,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限制恰恰是对社会知情权的宽容与延伸。协调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的冲突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保护公众人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满足公众合理兴趣原则,并在具体的个案中权衡利弊,从而实现两者在个案中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权,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对于网络隐私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保护网络隐私的几点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迪  刘帅 《中国经贸》2014,(22):85-86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涉及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等诸多内容,加之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在经济实力、专业知识、产品信息方面的不对称,金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极易遭受侵犯。本文从我国金融消费发展与现状出发,研究分析当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民在网络中的不正当行为引发出“网络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信息与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网民各种情绪在网络中寻求表达、网民专业技能在网络中不正当发挥”等问题。“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传播他人隐私,恪守道德底线”是网民应遵守的自律准则和应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流新  王佐 《科学决策》2006,(2):62-62
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事有拒绝、排斥任何未经法律允许的监视、窥探和防止个人私生活秘密、个人信息被披露的权利。但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对他人隐私在互联网上恣意传播进行牟利的行为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威胁甚至侵害了公民私生活的安全和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李艳军  李国际 《特区经济》2008,228(1):239-241
隐私权中的隐私主要是一种私人信息。私人信息是一种无形财产。隐私权的权能之一便是对私人信息的控制和利用。本文对隐私权进行法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动因进行探讨。运用法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期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张庆利 《理论观察》2008,(3):175-176
隐私权是“泊来品”,我们对它是比较陌生的。在2001年3月10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第三条中提到了“隐私”一词,使我国正式把“隐私权”纳入了法律意义上的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革命的兴旺,人们的隐私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隐私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隐私权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以及法律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一体化、金融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何规制金融隐私权、如何在保障金融机构营运自由与尊重个人隐私权之间寻求利益平衡也已成为世界各国隐私权立法保护中的重点.文章试从欧盟金融隐私保护法律制度入手,探析完善我国金融隐私保护法律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冯丰 《魅力中国》2011,(8):73-73,6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作为一种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保护机制,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样的公众参与制度也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之间存在着冲突,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薛莲  余海燕 《特区经济》2005,(2):232-232
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 隐私权之于现代中国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一方面是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越来越成为非常频繁的侵权事件,有关诉讼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立法上的严重缺陷和司法的无所适从。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并没有“隐私权”一词,公民隐私主要是通过间接、分散的立法方式来保护的。比如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相似文献   

18.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但这些立法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赋予隐私权以新的特点,使得隐私权客体的覆盖面有所扩大。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传播手段不断发展,网络空间成了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温床,个人的网络隐私受到了越来越大地威胁。要加强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状况的具体分析,要加强民事法律制裁,同时完善相应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构建明确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赵明漫 《魅力中国》2011,(1):167-168
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在我国,即使是隐私权这样的舶来品也逐渐被普通公民所接纳和重视。在对隐私权构成侵害的各种形式中,新闻媒体侵权最为典型也最能引起人们关注。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媒体产业的繁荣更加使新闻自由和公民隐私权的冲突日渐明显。面对这样的冲突,焦点就在于如何界定权利的界限,如何使隐私权和新闻自由在我国均能够得到充分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