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廷营 《魅力中国》2013,(10):81-81
唢呐是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刚柔相济,善于演奏高亢明亮,热烈欢快的旋律,亦能抒发悲凄哀怨、悔恨伤感的情怀。据考证,唢呐从金元时期传人中原,后广泛流行于民间,婚丧喜庆,歌舞戏曲无处不有,明代后期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用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音乐,早期的豫剧伴奏乐队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唢呐是主弦八角月琴的兼职乐器,直至20世纪30年代豫剧引进了板胡,唢呐则由板胡来兼代,  相似文献   

2.
李长江 《魅力中国》2014,(20):99-99
河南乃戏剧大省,全国闻名。而豫剧这一戏剧百花园中的奇葩现今已成为“全国第一”的地方剧种。其分布之广,院团之多,从业人员之众是其它剧种所无法比拟的。豫剧的主奏乐器是“板胡”,每个专业院团都有数名琴师,加上广大的业余板胡爱好者,少说也有数万人之多。但是,自豫剧问世300多年,板胡成为豫剧的主弦.近一个世纪以来,专著和理论文章却不多见。难怪现年96岁的常香玉大师的终身琴师泰斗级豫剧板胡演奏家王冠君先生感慨地说:……再不写写板胡我就看不到了。也听不见了.年轻人赶快写呀……。多么语重心长的话语。被老人情至所感,决操笨拙之笔,来讴歌这一豫剧音乐之“魂”——豫剧板胡。  相似文献   

3.
康传广 《魅力中国》2013,(17):119-119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相似文献   

4.
戏曲是我国分布最广,观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门类。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境内,在不同的地域共分布着300多个戏曲剧种,不同剧种的主要区别一是在于他的唱腔音乐不同,二是各剧种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音响、音色效果:而这种独特的音色、音响效果就源于这些不同剧种中担负乐队伴奏的主奏乐器。  相似文献   

5.
李红晓 《魅力中国》2013,(17):95-95
河南豫剧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全国地方戏之首,在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河南豫剧,不能不说豫剧音乐,更不能缺少在豫剧音乐伴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豫剧锣鼓,也就是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是戏曲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李文殿 《魅力中国》2010,(22):44-44
豫剧和其他剧种的最主要区别在哪里?应该是音乐。中国豫剧的主弦是什么呢?应该是板胡。在一出豫剧演出剧目和一段豫剧唱腔中最为鲜明的特色是板胡声和梆子声。可见,板胡在豫剧伴奏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康华 《魅力中国》2010,(19):64-65
戏曲行当的发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戏曲的四大行当。上千出的戏曲剧目中,有不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个大的行当中,还可以再做更加细密的划分。本篇只对中国戏曲行当中的生行与旦行做以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建国 《魅力中国》2013,(16):371-372
豫剧板胡是豫剧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是整个乐队的核心,具有较强的领奏作用,俗称“头把弦”。它区别于其他剧种所用的板胡,其音色高亢、明亮、亦不失细腻、柔美之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豫剧板胡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不断改良、革新,以适应豫剧唱腔音乐的快速发展。在岁月的长河中,传统的豫剧唱腔音乐逐渐形成以演员为中心的不同唱腔的流派,这些流派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些唱腔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其琴师的很大影响。老一辈豫剧板胡演奏家在实践中,也形成不同的流派伴奏风格特点,由王基笑先生等一批作曲家打破了豫剧唱腔的传统模式,其中〈红旗渠》这段唱就是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帅 《魅力中国》2013,(14):105-105
中国京剧艺术有着200多年的形成发展史,时至今日成为中国戏曲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京剧的行当齐全、声腔完备、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我国各个地方剧种所不能比拟的、所学习与借鉴的榜样。中国豫剧艺术也有着200多年的发展史,时至今日成为中国地方戏中最大的剧种。若从剧团数量、从业人员、观众队伍来讲,豫剧则超过了京剧;若从艺术和影响上来讲,则京剧依然是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鑫 《魅力中国》2013,(28):388-388
从中国戏曲发展史看,戏曲行程之初,其表现性的“曲”,就已经彰显出它的存在价值和重要地位。电视传媒和戏曲艺术契合所取得的成效,使得笔者越来越关注豫剧唱腔音乐的源远流长,也由此引发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1.
陈婷婷 《魅力中国》2013,(19):126-126
豫剧《抬花轿》是河南省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老师的主要剧目之一。经过王清芬老师的传承和创新,该剧在人物形象、表演、唱腔和音乐等方面独树一帜。体现出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以及戏曲程式与舞蹈相结合的现代元素。其中“梳妆”一折是豫剧《抬花轿》中最能体现出周风莲^物性格和舞台技术技巧的一场戏,也是最能表现出她在出嫁之日内心喜悦的一场戏。同时也是技巧性较强的一场戏。  相似文献   

12.
桓伟民 《魅力中国》2013,(31):111-111
中国戏曲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有器乐与歌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戏曲音乐,它是一种独立的综合艺术,也是迄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普及、最受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梨娟 《魅力中国》2013,(14):97-97
豫剧诞生至今已走过近400年的历程。从最初的“靠山吼”、“腔梆子”发展成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到今天具有上亿观众,成为影响全国地方剧种之首,她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可以说继承与创新是豫剧的生命。现在不论是专业院团,还是业余演出,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多数都是青年演员,这是由所有表演艺术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何雪林 《魅力中国》2010,(16):101-102
《秦香莲》这部戏是我国戏曲多个剧种中的经典传统保留剧目,仅拍成的电影戏曲艺术片就有京剧、评剧和豫剧三个版本。可见,这出戏在全国观众中的影响有多大、位置有多重。  相似文献   

15.
李培敏 《魅力中国》2013,(16):106-106
《三哭殿》本是河南地方戏曲越调的代表剧目,越调“大宝贝”张秀卿在河南第一届戏曲观摩赛中曾凭借此剧获一等奖。后经豫剧大师常香玉和唐喜成联袂演绎,并经由以唐派弟子为代表的的一代代艺术家的精彩传承和发展,最终成为豫剧唐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纵观豫剧《三哭殿》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出好的传统剧目,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保留其精髓之处,更要去其糟粕,融进时代的元素,让时代赋予它更深厚的内涵和更丰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张梨娟 《魅力中国》2013,(17):118-118
豫剧是我国分布地区最广、欣赏群体最多的地方剧种,更是最具河南特色的传统艺术瑰宝。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豫剧也面临着强烈的冲击。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我们豫剧工作者和文化主管部门应该考虑如何继承与发展豫剧艺术,重新焕发她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何富伟 《魅力中国》2013,(14):83-83
我国戏曲艺术是由各地方剧种组成的,由于各地方剧种所在的地域和形成发展的渊源不同,艺术特色、表演风格不同,其伴奏乐件中打击乐的配置、运用与特点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赵娟 《魅力中国》2010,(31):195-195
戏剧界有一句谚语:“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表现。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要演好戏,创造出丰满感人的艺术形象,就要紧紧抓住“情、理、技、声”的关系,并能将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可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美、形式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使观众所获之美感。  相似文献   

19.
许宏 《魅力中国》2014,(20):137-137
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的樊粹庭先生对我国现代豫剧具有开拓性的成就。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樊粹庭先生就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现代豫剧结合在一起,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现代豫剧教育和豫剧改革,这对发展豫剧事业,豫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于兆勇 《魅力中国》2011,(4):269-269
豫剧《包青天》讲述的故事内容是:北宋时期,湖广均州遭遇旱灾,有一民妇秦香莲携子带女,不远千里赶赴京都寻找三年前进京赶考的丈夫陈世美。秦香莲从店主口中得知丈夫不但中了状元还被招了驸马,虽然气愤难平,但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得私闯沐池宫面见朝思暮想的丈夫。秦香莲百般请求、万般感化,最终也没难挽回负心人陈世美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