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贯彻民主自治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作为权力机构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之间以及权力机构与执行机构———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有效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各项功能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1980年代初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代表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历经30多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村庄治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村民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而排斥了党支部,发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对立;村庄选举只举行村委会的民主选举而村党支部没有民主选举,导致村党支部威信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和情况的发生说明,有关村庄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并没有思考好、解决好。  相似文献   

3.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但在实践中,又出现了新问题,如,部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村民的意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对村民委员会监督难,特别是对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委会,难以启动罢免程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例》要求县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县域规划,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的总体格局做出安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村庄建设规划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  相似文献   

5.
周健 《宁波经济》2007,(6):16-20
在推进村民自治进程中,女性村民代表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慈溪市庵东镇130名女性村民代表参政状况的分析,认为女性有效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更容易受到传统性别文化、法律法规、现代婚姻家庭制度和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以制度和文化的双重构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农村女性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参与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邓州市探索推行“四议两公开”(本村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简称“4+2”工作法,有效地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为党领导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第三次提交审议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获得表决通过。新法在村委会成员选举和罢免程序、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等条款上和之前的草案相比做出一定调整,然而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阐述,为新时期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目的的村民自治制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环节。其核心内容是制度建设。无论是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或民主监督制度,都是…  相似文献   

9.
王扬 《黑河学刊》2002,(4):23-2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黑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2002年6月13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通过)的规定(以下简称《组织法》、《选举办法》),全省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开始,这是世纪之初全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搞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搞好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一次伟大实践。搞好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一次伟大实践。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  相似文献   

10.
马娟 《魅力中国》2011,(17):80-8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合理有效的村庄治理是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中确立了农村基层实行村民自治原则,村民自治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逐步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化。然而,就在农村民主持续发展的时候,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因此。为了切实的推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本文对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表现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遏制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是村民自我治理的方式和组织以及规范的总和。其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2.
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是农村民主管理监督的创新模式,但存在着体制不舍理、权责不统一、履职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其运行功效。完善建议主要是: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构建村监会与乡镇纪委合作机制;完善工作保障制度;建立权利救济机制;拓宽村监会否决权范围;赋予村监会罢免提议权等。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面临的矛盾冲突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村民自治飞速发展的同时,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地区村委会的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村委会面临一定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对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面临的矛盾冲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地解决矛盾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钟伟惠 《魅力中国》2014,(16):34-34
本文基于宗族的本质及其现代发展,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方面论述宗族对村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尽力挖掘宗族与村民自治以及现代化本质相契合的有效因素,引导其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方面。使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走向民主健康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徐勇 《开放导报》2004,(6):32-37
本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别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而民主自治社会将是一个长期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广东省在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过程中,针对广东农村地方特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有效保障了农村两委选举、财务监督、村务民主议决等工作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而由于其实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没有根本理顺农村两委、村民自治组织、村镇间的逻辑关系,使得村两委干部权力独占化、选举程序违法等严重问题还没有根治。  相似文献   

17.
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村民享有的”四个民主”权利之一。健康和完善村民民主选举制度.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村民选举的现实困境.探究村民自治背景下民主选举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强调必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发展基层民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然层面,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蕴含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对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当家人”的价值期待,同时还要求村委会的价值定位应当坚持村民自治、促进国家资源输入与提升农民组织力相结合和治理有效三大原则。但随着国家治理日益深化,在实然层面上,村委会的价值发生了错位,往往容易成为基层政府的“代理人”。这种价值上的差距不仅给村委会带来了重大负担,也给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现实困境,主要体现为村民自治悬浮化、国家资源下乡“失败”及基层治理效能弱化等问题。由于村委会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的差距给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村委会的价值进行重塑,即明确村委会的价值定位是村民自治的“组织者”,承担起组织和动员村民的责任,肩负促进国家资源下乡与提升农民组织力相结合的历史使命。通过重塑村委会的价值及改革基层民主治理模式,可为实现基层治理有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伟大创举。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体系的重要基础,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对巩固和加强国家政权,推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自从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各地根据中央和省市的部署,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加大了领导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使广大农村呈现出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增强了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强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经全体村民投票表决,田承选、朱训泉、严学芳三人当选为太平村第六届村委会成员,三人中,严学芳获得的主任票最多,当选为村上任。"话音刚落,会场上迅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1998年12月12日,淄博市桓台县周家镇太平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的情景,而它只是山东省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过程中众多村庄的选举场面之一。这次,山东省要选出8.76万个村委会、35万名村委会成员、46万名村民小组长、280万名村民代表。这是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的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截至到5月底,山东省的这届选举已完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