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围城》主要塑造了“海归大家闺秀”“享受至上新女性”“新旧交杂的国内知识女性”等人物群像,她们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共性,还有着独特的个性。她们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努力尝试,挣扎生存,但还是受困于生存“围城”和精神“围城”中,她们不仅是被困者,也是束缚他人的囚禁者。《围城》中的女性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但这种现代意识是不彻底的。她们在追求经济独立摆脱困境的同时仍难以消除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因而“围城”中的女性又常常沦为束缚他人自由的“围城”。  相似文献   

2.
每个时代的文学创作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基于日本自身社会的发展以厦文化全球化的促进。日本女性文学的整体创作思想以及表现手法都在进行着细致的变化。在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运渐超脱传统意义上的角色特点,越来越多的日本作者开始喜欢偏于个人化的日常叙事方式来表迭女性形象。本文基于文化视野,从女性形象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韩国人来说,孝是十分重要的.韩国人认为,孝是人伦的根本,也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日益增加的来自中国的结婚女性,她们对韩国的儒家孝道又如何感知的呢?通过对九名在韩的中国结婚女性的深入访谈了解她们对“孝”的含义的理解和她们的感知,以及她们在讲究儒教孝文化的韩国家庭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适应困难.基于“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这三点家庭中的伦常展开.研究发现,中国结婚女性多对孝有良好的认知,但对韩国基于孝而立的家庭规矩有一定的异议和不适,但是在生活文化的适应中,她们调整着自己去适应这个夫家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杨丹丹 《魅力中国》2014,(14):84-84
与其他文学流派不同,美国南方文学具有许多独树一帜的特征。在这种严肃而带有悲剧性的文学中,有些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试图以具体文本出发,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标准,通过对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一则新闻》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描写的分析,指出美国南方文学中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和当时社会现状对其的影响,揭示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该作品在反应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现实中所起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有两类女性形象:一是自觉地扮演统治阶级及当时社会所赋予自身角色的女性形象,一是在更为不堪或悲惨的处境之下,有着不同程度反抗行为的女性形象,由此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女性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路丽华 《魅力中国》2010,(21):73-73,75
萧红大部分作品都描写了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她们的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林雁娜  马黎 《魅力中国》2010,(3):270-271
文本将从《傲慢与偏见》与电影《新娘与偏见》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婚恋中的女性形象,两位女主人公都追求建立在幸福爱情基础上的婚姻,鄙视以“金钱”为基础的传统婚姻观,在性格上也都具有易于偏见这样的性格弱点,这些使得两个人物形象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就整体形象而言,她们在性格特点及内在精神方面又有她们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就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潘凤璇 《魅力中国》2011,(14):74-74
《婚姻保卫战》中的几个女性角色类型化地展现了当代女性的大概面貌,她们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努力生存,获取社会的认可。但是,在事业奋进的同时,她们不得不面对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以求解决之道。此剧虽有诸多缺点,但单从它对当代婚姻家庭中的女性的刻画看,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相似文献   

9.
三姑六婆是“三言”“二拍”中不引人注意的一群。她们在故事中常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们的特殊身份使她们成了连接闺阁内外的媒介,弱化了闺阁内外的严防谨守,使得传统封建伦理道德有了褪色的可能。她们是女主人公思想命运转变的直接导火索,对“三言”“二拍”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完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非的自利自为人性论在先秦可谓是独树一帜,从韩非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来研究他的女性伦理观,可以得出结论:贵族女性固宠的斗争与手段,其实是对性占有权的反抗,对财产地位继承权的挑战,对社会整体规则的质疑。而普通女性则希望捍卫自己的财产权、性占有权、性自由权和教育子女的权利,而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给过她们这些权利,她们只好用各种方式进行抗争,即使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相似文献   

11.
孟广慧 《魅力中国》2010,(26):288-289
《女》对男性权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剧中三位时代新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击得粉碎,她们不再是男性之外的对象存在,而就是她们自己。现代女性并没有颠覆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而是继续掌控在男性的霸权之中,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并没有取得胜利,只是变了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刘美 《环球财经》2014,(7):103-103
1985年,当时年仅25岁的美国女漫画家艾莉森·贝克德尔(Alison Bechdel)通过画作阐述了一种电影评价标准,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只愿意观看这样一类电影:第一,必须有两个或以上有名字的女性角色:第二,这些女性角色有彼此对话;第三,她们谈话的内容不能全部跟男性有关。这个标准被称为“贝克德尔测验”。  相似文献   

13.
《黑暗之心》中的女性有马洛的姨妈,贸易公司的两位看门人,库尔兹的非洲情妇和未婚妻.康拉德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不是简单的普通女性形象了,她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反映,对女性的社会反映.本文将通过对《黑暗之心》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并且分析康拉德是否是名真正的“厌女症”的男权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朝历代都利用各种手段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作为封建伦理纲常,并以此制约女性。父系文化传承从各个方位向女性伸出触角,使女性身心在长期的积淀中被摧残、被畸形化,制造了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悲剧。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普遍的反映。即使在描写男儿天地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的身影,虽然她们寥若晨星,却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她们的际通不同,但当我们撩开加在她们头上的各种面纱之后,会发现无论是高贵的皇族,还是贫民;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还是温柔美丽的…  相似文献   

15.
陈灵梅率先在国内提出了“花样盛年”的文化理念,她从文化的角度倡导一种更适合中国盛年女性的生活方式,最终使中国的盛年女性心态更年轻,体貌更美丽,展现出她们应有的气质与魅力,使世界重新认识一个自信、美丽、优雅、从容的东方盛年女性形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张振 《新西部(上)》2013,(11):118-119
本文介绍了电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了转变电视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对策。要宣传全面、立体的女性形象;创作出客观的现代女性新形象;改变传媒现状,合理优化传媒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得益于较高水平的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营氛围浓厚。很多女性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也投身到社会生产中来。她们或是亲自参与劳动,或是对家产进行经营、管理,对农业、纺织业和相关家庭副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何莉丽 《新西部(上)》2009,(7):122-122,119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认为<诗经>中塑造了众多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 女性形象,她们集外在美和内在美于一身,表现出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同时探讨了周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心理取向的要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女性形象中,“老处女”的社会地位和精神地位最为特殊,她们大都贫穷、孤僻、不隶属于任何人。惊人相似的是:文化差异巨大的中外不同性别的作家,对“老处女”的描写存在着近乎趋同的共性:男性作家多描写她们的非老即丑,甚至性别模糊;而女性作家认为她们虽不美,却是真实存在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20.
张姚尧 《魅力中国》2010,(23):296-296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自由解放主题是时代发展、妇女思想进步的产物,其中著名的“新女性”一一一“娜拉”和“子君”,更是以其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当时社会中妇女解放的“号召者”,至今仍富有现实意义和劝告意味。娜拉和子君的形象差异原因分析,体现了妇女解放斗争活动对“精神自由”和“经济独立”两大方面侧重点的差异,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品中是各有不同强调的,这也帮助我们更客观的审视两位叛逆女性在妇女解放历程中呈现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