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环境艺术设计如何确立既符合特殊国情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从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自身方面认真考虑分析,才能够建立科学的广西乡土民居建筑当代环境艺术理论。吸收乡土民居建筑环境观的精髓,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具本土文化特征的传统向当代的转型。广西新农村建设的风格的探索应充分研究地域民居,因地制宜,继承文脉并将其发扬光大,走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吴占波 《魅力中国》2008,(2):188-189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使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被丢失,从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  相似文献   

3.
李光梓 《改革与开放》2011,(18):130-131
四川民居受到地形、气候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其体态轻盈、布局灵活、雕刻精美。通过旅游开发不仅能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提升民居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邝翼星 《魅力中国》2010,(25):330-330
西江苗寨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苗族的文化风俗保持较为完好。无论是生活习惯、服装佩饰、节日节庆、信仰崇拜以及民居建筑等,几乎都是从苗族先民那里继承而来。其中,西江苗族最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是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现在已经成为西江苗寨标志性的建筑,它也被誉为中国上古干栏式建筑的活化石。西江的吊脚楼从个体看,具有最原始的干栏式建筑结构,这也是吊脚楼最大的建筑特征和艺术特点,分析其所具备的美学特征,也就具有了很高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云南大理新华村民居现状与传统白族民居的异同调研分析,深度剖析了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原因,反思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对于新华村民居建筑风格转变的利弊.并围绕传统白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生态及居住理念对现代民居建筑设计建造的指导意义,反思“舍”与“得”,提出了今后白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及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与现代绿色建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一、传统民居在现代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中的借鉴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建筑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涂师平 《宁波通讯》2012,(19):54-55
宁波地处温暖湿润的江南水乡,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创造了,奇特的干栏式建筑。经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宁波的传统民居逐渐形成了高屋敞院、青瓦粉墙,古朴庄重、简练素雅的特色。宁波传统民居的陈设,从庭院天井到厅堂内室,均颇为讲究,寓意深长,从中折射出地域特有的乡土风情与民俗民风,渗透着深厚的传统居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建筑是人们了解文化的窗口,绚烂多彩的景颇文化在其民居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房屋选址到建成,整个过程都有民族文化的参与,我们看到的民居式样、风格,都是文化所赋予的.本文立足民居建筑的历史发展,试图通过对景颇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系统全面探究来推动景颇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居是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积淀了民族文化发展与变化的历史痕迹。佤族的传统民居体现了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佤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探求佤族传统民居深层的文化意蕴,在今天创造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新建筑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郝世英 《魅力中国》2013,(17):120-120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家庭道德伦理思想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儒家学说主张家庭和睦,而维系这种亲和关系靠得是家族威望、家长权威下的孝悌观。这种思想极具代表性地体现在中国的四合院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浓郁儒家特色的民居习俗文化,探讨传统民居中蕴涵的儒家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传统建筑民居在叙事智慧、风俗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伦理等向度上都彰显了相当独特的时代风韵和旨趣。传统民居在其形成之初,不仅仅有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对其自身的影响,而且也有浓厚的社会风俗的思想溯源。以传统木架构体系的传统民居孕育了关怀人生、体察社会、经世致用、沿袭道德伦理的传统理论视野,旨在诠释空间对于人类自身在空间上的心理需求和建构主体行为实践的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文化的意象”。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它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它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地域现象,正是这样,人类的建筑文化才是五光十色的。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统建筑更是独具一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临夏八坊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居民“围寺而居”“围坊而商”,传统民居已成为临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夏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特色正逐步遗失.以临夏地区回族民居调研为基础,结合新民居的设计实践,尝试从建筑空间肌理、院落布局、营建技艺文化符号3个方面建立临夏传统民居的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晋商兴起的原因,研究晋中大院的建筑特点,探讨建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相关学者研究山西民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生态民居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农村生态民居现状,探讨了其建设重点及路径。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天人合一"的生态规划体系;适应新农村居民生活,推进居民建设科学化;积极推广应用绿色资源、绿色能源,推行绿色生态建筑;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亚信息》2012,(Z1):16-17
融合多种文化独具特色的民居装饰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 13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北京的四合院,更是天下闻名。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因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相似文献   

19.
陈萍 《改革与开放》2016,(15):82-83
传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土中国千百年的历史记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是一项传承历史文脉、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现阶段伴随大量新奇建筑的涌现,传统民居正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鹏 《走向世界》2008,(16):78-79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山西的晋商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近几年随着"大院文化"的兴起.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一些民居大院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晋商民居与普通民居相比,建筑装饰华丽,正门、屏门、墀头、照壁,处处都非常讲究,显露出晋商的富有和其行业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