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庆经济》2007,(11):39-42
引导和促进农民创业,对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和全市统筹城乡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来抓,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工作,在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全市农民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张永来 《发展》2007,(9):60-61
一、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一)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引发了一系列与农民养老相关的重大社会变化,家庭联产承包制导致了集体经济的弱化,在使家庭重新成为经济单位的同时,也把农村养老的任务重新推向了家庭。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农民获得了外出流动就业的自由,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劳动力的分流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十分突出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区由于连续几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能否解决温饱,农村经济能否稳定发展,劳动力资源能否合理流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活题。为此,我们与柳林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全县15个乡镇和32个村的65户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切实感受到了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杉木 《江苏经济》2002,(10):43-44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边际劳动产出为零的农业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必然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只有将劳动力转移出去,农村、农民才能摆脱贫困。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入世后,农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农民失业最多,农业劳动力输出后,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更新了观念,积累了资本。  相似文献   

6.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7.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相似文献   

8.
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过剩的劳动力等因素诱发的劳动力移民,是劳动力要素在区域与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要素回报率,改进贫困农民对经济增长和分工参与程度。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与以后存在显著差异,对90年代之后贫困发生率的持续下降作用明显。本文提出财政要配置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和能够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的机构,以此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降低。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全国各地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可供总结推广的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应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借鉴各地成功经验,从政策体制改革入手,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前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多元化转移。  相似文献   

10.
蒋群  黄振伟 《老区建设》2008,(21):45-46
江西省大余县是一个位于赣南的山区小县,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如何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脱贫致富,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农民进城务工,狠抓劳务经济,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达到促使农民彻底脱贫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论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云 《发展》2006,(12):137-138
农民是当今中国积贫积弱的庞大群体,增收致富是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低下,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县域内各次产业的发展,乡镇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长,而大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已接近饱和.事实证明,贫困县农民县域内实际务工增收要比大城市务工增收更多,所以县域之内应是贫困县农民务工选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周凌云 《老区建设》2009,(13):53-54
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因此,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十分关键。江西省莲花县足个传统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劳动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农村劳动力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近年来莲花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4.
《唐山经济》2006,(2):33-35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呈逐年增加趋势。近日,玉田县政府办公室在深入县劳人局和有关乡镇、村、农户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制约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问题,研究探索相应对策。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报告》2007,(19):1-21
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层次、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培训就业脱节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新型的财政补贴机制、市场化及多元化运作模式、部门之间乃至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协作机制等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为此,2005年我们对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查,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转移过程涉及到的经济主体利益的角度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原因:它首先是有利于劳动力自身利益的一种选择,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工农利益不平衡的一种社会长久发展的选择。其次分析了政府、农民、经济组织等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角色和彼此的制约关系。最后提出政府职能创新的几个思路。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山东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县域经济与农民转移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仍需重点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就地就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凯 《广西经济》2007,(3):42-43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化水平。广西是一个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省(区),现有总人口4925万,其中农业人口3984万,农村劳动力2275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就业,为加快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山区立足区情,着眼长远,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实施就业保障等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快速转移,收到了明显效果。自2002年以来,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