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应讲究朗读训练的技巧与方法,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文章情感;第二,要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声音再塑形象;第三.教会学生欣赏读出诗文的节奏美;第四,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朗读时的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2.
李申会 《魅力中国》2013,(11):106-10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凄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一、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相似文献   

3.
张新宏 《魅力中国》2014,(6):254-254
随着“班班通”进校园,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常态化。但是我们也常发现,一节课下来,教师一味热衷地在播放课件,课堂上却少了朗朗的读书声。也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活跃课堂的润滑剂,随意使用。这些都暴露了教师对朗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那么朗读有哪些好处呢?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相似文献   

4.
胡星燕 《魅力中国》2011,(9):184-185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内容。低年级学生经验少,语感差,本文阐述了实现“正确、流利”的基本目标、范读领读、多形式感悟练读及多角度评价对实现“有感情朗读”的作用,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语言,而朗读是语言学习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教学训练,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朗读;适时示范,加强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视评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谢辉 《魅力中国》2013,(11):130-13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朗读能力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成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明昌 《魅力中国》2009,(29):34-34
语文教学法中的朗读,即是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活动,它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著名语文教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失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8.
张珊珊 《魅力中国》2009,(23):111-1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中,"读"是关键。因此,依据"大纲"精神,我们就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在朗读训练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  相似文献   

9.
马亚男 《魅力中国》2013,(13):143-143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多媒体教学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10.
陈芳明 《魅力中国》2010,(33):347-347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朗读的基本要求,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这也是对当前英哆教学中轻读重写,轻读重语法分析、重讲解这种情况的一种评判,以期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郭宾 《魅力中国》2010,(31):38-38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阅读能提高写作、会话能力,开发智力。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的提出,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朗读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  相似文献   

12.
吴新杰 《魅力中国》2014,(14):164-164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读,重视朗读,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喻德华 《西部大开发》2011,(12):127-127
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但在仍有很多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或走形式,究其原因,大概对朗读的作用认识不够深。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与文本产生浓浓的情感共鸣,“多读胸中本”,其本就是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实现这些目标,教师的模范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秦旭 《魅力中国》2011,(4):167-167
朗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在感染力的作用下,很自然地和作品发生共鸣。朗读的这一目的,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的。因为朗读者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的过程中,他的声音负载着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感情这种负载着作者感情的朗读,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为了起到上述作用,朗读者首先必须对作品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培养强烈的感情。朗读是作品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5.
朱建峰 《发展》2012,(5):159-15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的目标要求: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心、口、耳、唇、舌,多种感官积极的投入活动,有视觉神经斯感受到的书西文字经过传导中枢传至口,变成口头的有声语言,并且还受到耳的监视,比较输入和输入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和表达课文或读物的思想感情.本文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对朗读的定义、作用的研究,最后提出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前提是朗读,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便意味着教师的引导必须巧妙化,让学生在我们巧妙化的指导中读出兴趣,读出情感,读出真知.  相似文献   

19.
郑丽嫔 《魅力中国》2013,(32):248-248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又通过感悟来促进朗读。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中包含着听、说、读、写等重要的方面,而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书声琅琅”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朗读训练有一定的限度,为了最大化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朗读,教师应该从低年级起在学生的语文早自习上多下功夫。采用多种方法既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又可以有效的进行新课的预习和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