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李白胸怀“愿为辅弼”的政治理想,却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屡次受挫,直至晚年因入永王李磷幕而身陷图圉之苦,并遭受流放之罪。在这段人生经历中,无论获罪被流放,还是在流放中所表现出的悲苦情怀,以及遇赦放还的乐观入世都向我们昭显了李白对政治理想的执着与深情,也反映了李白诗歌创作风格向现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分析认为,李白的诗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主义.巴蜀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文化,其中尤以神秘、神圣、智慧、浪漫、和谐五大特色文化属性最具代表性.李白生长在四川,盛唐巴蜀地区这一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李白的诗歌影响巨大,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与巴蜀文化的关系,无疑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李白诗中动物意象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从空中飞禽到地上走兽到海里鲸鲵,巨如鲲鹏,微如蝼蚁。虫鱼鸟兽被纳入李白诗歌的表现领域,其中鸿、鹤、凤凰、大鹏、豺狼虎豹、马、猿、龙、鹿等是诗中的重要意象,这些意象蕴含着诗人的主观情感,也是诗人性格、理想、精神世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1300年前,李白离我们而去了——他从采石矶俯瞰长江中那一轮难得一见的明月,飞身而下……不论从怎样的角度来看,激越或悲壮,今世或将来,他都是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归去来兮作为唐诗乃至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代代传诵,李白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总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句以及坎坷曲折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分析了李白的诗作,提出李白文化是当今时代一笔无形的用之不尽的宝贵财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首先,李白的贵民固本的文化人格精神可以对青少年进行执政理念教育;李白亲和自然的文化人格精神可以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李白恪守真诚的文化人格精神是进行诚信责任感教育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白的创作风格可概括为憎爱分明,气势豪迈,思想奔放,飘逸洒脱。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代思想文化所哺育出来的时代骄子,是我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弘,豪放飘逸,既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如云卷风清。他的诗任情率真,发自至情,有写得纵放恣肆,挥洒自如,呈现出一种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概述了李白求仙访道与致仕的经历,分析了他求仙访道的缘由。认为李白的求仙访道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建功立业与其求仙访道并行不悖的人生追求,使李白游仙诗达到极高的精神世界——奇幻境界、超人境界、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13.
李白和毛泽东分别是他们各自所处历史时代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相似的个性气质和文化渊源,使得他们在浪漫主义诗词创作上呈现出:“形象博大宏伟、气势不凡,思想情感性强,大胆地想象、夸张、比喻,用典,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凝练,创新”等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研究分析了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朋友的交游。李白在与诗人朋友的交往中更显得情趣相投,如杜甫、孟浩然、王昌龄等人。他们交流思想,碰撞才情,在唱和答赠中表现出盛唐诗人张扬疏放的自由性情和执着乐观的政治追求,展示着盛唐诗人的情感面貌。 相似文献
16.
17.
18.
名人故里之争,说深了是为了经济发展,说浅了是为了城市扬名,再或者说是为百姓谋福祉。总的说起来,多个名人多条路,多个名片多棵乘凉树。正因为如此,"千锤百炼"的四川江油,在2003年通过把"李白故里"注册成为城市旅游商标的形式,把李白牢牢抱在怀里;正因为如此,湖北安陆也挑出了"李白故里"的大旗。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