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主义文体学的目的是唤起人们时文本中性别问题操纵方式的意识。从女性文体学的角度,通过词汇和句法两方面对比分析分别由祝庆英(女)和吴钧燮(男)所译的《简爱》,结论是:祝庆英的译本真正地体现了原著的女性主义特色,再现了女性的地位和形象。  相似文献   

2.
梁珊珊 《新西部(上)》2013,(10):90-90,101
本文从中西方两位女性主义先驱所表现出女性意识的相似性角度分析了凯特·肖邦和铁凝的小说一《一小时之间》和《玫瑰门》。解读了两位女主人公路易丝与司绮纹在男权社会的顺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斗争。揭示出女性解放的必然与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梅慧圆  徐畅 《魅力中国》2011,(8):267-267
《妻妾成群》是苏童的的成名作之一,其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不幸婚姻及其悲惨命运,用独特的眼光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描述,剖析了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妻妾成群》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思想性上,更体现在其带着先锋色彩的艺术创新上,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这部作品的叙述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刻画了众多的少女形象,她们婀娜多姿、形象鲜明、才华出众。她们的自主意识得到了觉醒与张扬。文章诸多章节中的酒文化都体现出作者的进步女性观:即关注女性、赞扬女子才能的一面,对她们思想的进步意识给予了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对她们的生活遭遇和结局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5.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打破了男性为中心的侦探形象,以女性的细腻和感性构造出全新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了朴素的女性意识。然而,她没有摆脱时代给她带来的男性话语权的影响,在女性命运的安排上显露出男权意识下的规范和劝导。  相似文献   

6.
万海玉 《魅力中国》2014,(27):90-90
美国文学名著《飘》和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倾城之恋》两部作品的爱情叙事是均从女权意识的角度去赞美女主人公的反抗,作为贵族女性,她们在生存困境中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共同选择婚姻来改变命运,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形象和性格,使她们生活的结局迥然不同。本文试图分析两位女主角形象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镜花缘》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关注女性问题的小说。作者试图从女性本身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他对女性所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是渗入到书中女性角色的性格命运中,与情节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小说女主角唐小山这一作者试图理想描摹的形象,可看出小说中先进女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周殷 《魅力中国》2009,(20):184-184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写杂剧、演杂剧,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窦娥冤》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历史传说,通过描写善良的窦娥所遭受的种种迫害、侮辱、冤屈,最终被昏官和恶棍诬为杀人犯而冤斩的千古奇冤,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作者借抨击贪官污吏危害人民的罪行,异常强烈地表现出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波  魏茂娜 《魅力中国》2009,(31):148-14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18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安·拉德克里夫小说《意大利人》中经典的"灰姑娘"形象,其主人翁艾伦娜给"灰姑娘"注入了新的内涵,体现了女性意识由隐到显、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将童话里消极、顺从、被动的传统女性转变为有主见的、理智、主动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0.
孟广慧 《魅力中国》2010,(26):288-289
《女》对男性权威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剧中三位时代新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把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击得粉碎,她们不再是男性之外的对象存在,而就是她们自己。现代女性并没有颠覆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威地位,而是继续掌控在男性的霸权之中,女性对男性的反抗并没有取得胜利,只是变了形式。  相似文献   

11.
《苹果》以女主角的名字来命名,是一部关乎女性的电影,从其创作者来说,导演李玉作为女性,不可避免地会在生活中从自我性别出发捕捉、思考女性的命题,并在创作中体现作为女性观看世界的视角。从整个故事情节来说,主要围绕北京洗脚城洗脚妹刘苹果这一女性的生活遭遇展开,在人物设置上,影片中着重塑造了三个不同社会层次的女性形象,即处于社会上层的黄梅、位于中间的刘苹果和更下一层的小妹。力图从男权社会的境遇,关注女性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2.
郑莹 《魅力中国》2014,(16):75-75
关于《西厢记》作者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王实甫作、关汉卿作、关作王续。王作关续。本文关注点为《西厢记》第五本与前四本是否出自一人之手,认为第五本与前四本情节层层叠进,人物性格相符,主题上有所深入,肯定《西厢记》五本乃出自一人之手。  相似文献   

13.
《黄色糊墙纸》和《觉醒》分别是美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吉尔曼和肖邦的小说,她们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女性的觉醒和反抗,小说中各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在两类女性形象的对比中揭示了女性觉醒后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以译者性别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女性外貌、心理、语气差异、词汇选择及女性称谓等角度对草婴和谢素台两版译本进行对比,讨论译者性别对原著翻译的影响及文本处理的差异,从而体现出译者性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体现出鲜明的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基础之上的主体性特征,作品充满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的对抗。立足主体间性理论,通过文本细读,从新的视角解读《老人与海》,在揭示作品强烈的主体性意识的局限性的同时,对其中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进行发掘。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艾丽丝·门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女性心中的呐喊,其作品聚焦女性的命运,将女性所面临的困境、挣扎、渴望和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其代表作品《逃离》中,门罗用质朴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女主人公卡拉的遭遇,揭示了女性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对自我身份的无比困惑。女性通过女性自我身份意识的萌芽、探寻、确立,完成了女性自我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借助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性别歧视和生态危机的相似性的角度分析威廉·华兹华斯《孤独的割麦女》,可以看出其突显的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女性话语权问题,也可以看出出诗人起前的生态意识和其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唱歌》不仅展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而且还饱含作者对自然与人类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野草在唱歌》是从角色的共性、地位的共性、生态女性主义的终极关怀这三个角度来体现生态女性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叶的小说《镜花缘》,既是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杂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才学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笔者认为这部小说确实体现了对女性的地位的关注和思考。胡适先生就说过这部小说的作者李汝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在小说中,作者力图为女性争得一份权利,精心设计了一个男女位置颠倒的“女儿国”,让男人也尝尝做女人的痛苦。作者从女人缠脚出发探讨了女性的地位问题,同时作者借百位花神下凡成为百位才女,探讨了女性的婚姻问题和出身问题。为提高女性的地位,和女性的解放做出有意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宠儿》和《紫色》分别是托尼·莫里森和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们在小说中以不同的手法构建了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真实反映了美国黑人妇女饱受歧视和压迫的生存状态和她们觉醒后奋起抗争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揭示了造成黑人女性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