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分权在中国财政体制中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中国财政体制发展阶段和层次尚未成熟定型,还没有真正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政府间责任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本文将考察在财政联邦主义和中国现实双重背景下,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理论、问题以及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2.
政府对待自筹税收与转移支付所愿意付出的财政努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但目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充分考虑地方财政自给的问题,这不利于激励地方财政自给的积极性,随着地方税收分享比例的下降以及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这一问题将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多数地方财政自给水平呈下降趋势,财政自给率对其产生正向激励,财政依赖问题则会产生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被认为是缔造中国增长奇迹的关键财政制度安排.它通过为地方政府发展辖区经济提供激励,使其为增长而竞争,带来了中国连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由于这一制度安排体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因此一直是政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既有文献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从宏观上实证检验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目标应定位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从财政转移支付形式演变的政治逻辑看,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不具有财力均等化效应。为此,笔者提出财政分权体制下转移支付制度创新的路径:一是调整反映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二是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三是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2007-2017年间我国经济分权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不考虑联动效应下,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分别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实现;而剥离联动效应的财政金融分权本身则表现为一定的负向作用,且在东中西部存在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财政分权角度分析了地方债从形成到治理的全过程,分析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人均GDP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正向影响.基于此,从加快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建设、培育地方税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现了突出的政府间收支矛盾。中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依靠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来完成,而它们却只有较小的财力授权。其结果是,公共服务的融资依赖于转移支付和预算外资金。同时,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中公民参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公共服务的满足需求和有效供给的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方财政分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研究发现,税收分权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支出分权则呈分化趋势,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逐渐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却逐渐降低。地区间财政分权的这种差异可能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强 《中小企业科技》2011,(9):117-118,124
在我国,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机制激励着地方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导致其在基础设施投资上拥有很高的热情。文章实证分析了该结论,并用模型论证经济增长、城市化和财政分权等因素是导致地方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财政分权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环节之一,公共产品理论是财政分权的理论基础。从公共产品视角来看,财政分权要求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本文从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角度,分析了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必要性以及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进而初步构建了公共产品的分权式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财政分权的跨国数据,本文分析发现:各国分权程度差异较大;支出分权高于收入分权,地方政府承担了比真实收入更多的真实财政支出;不含社保的分权程度要高于含社保的分权程度,意味着社保部分更多归属于中央政府。基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得到中央地方财政分权程度的经验标准。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一些国家落在了分权标准的基准线外。无论以哪种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分权程度均高于上基准线。下一步改革应坚持中央政府主导地位,同步减小收入和支出的分权程度,将社保责任更多上收至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方财政分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研究发现,税收分权程度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地区;支出分权则呈分化趋势,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逐渐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分权程度却逐渐降低。地区间财政分权的这种差异可能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已经对各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职能划分做了详细论述,但是其解释力在实践中受到限制。将不同阶段各级政府的目标、偏好等内生因素引入财政分权理论,有助于考察不同阶段政府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行为,并对我国以后有可能出现的财政分权做出预判。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机制激励着地方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导致其在基础设施投资上拥有很高的热情。文章实证分析了该结论,并用模型论证经济增长、城市化和财政分权等因素是导致地方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财政税收执法权是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贯彻落实税收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税收执法权逐渐趋于规范,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与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国外财政税收的执法权相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阶段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已经逐步成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财政分权改革在赋予各级地方政府更多自主决策权的同时,极易形成政府和官员主导型经济。为避免地方政府和官员的产业投资决策过度偏离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破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阻碍,可行之策是改进现行政绩考核体系、规范政府行为、实施区域差别性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及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03—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权的增加对教育投入有积极影响,而财政事权的分权对教育投入有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竞争和投资竞争,对教育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因此改变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强化财政预算的透明度是保证教育投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院改革开放后的财政分权改革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财政分权体制带来的激励扭曲,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基于此,文章从财政支出、产业结构以及转移支付等三个角度出发,梳理了国外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对财政分权下环境公共产品支出不足、环境规制约束降低以及转移支付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充分阐述.在借鉴国外环境污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我国财政分权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过滤周期变动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测度地方财政的稳固状况,同时根据中国实际分权状况,估计地方政府收支分权水平,并从收支分权与体制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稳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2年,地方政府总体财政稳固性在下降,财政收支分权水平显著下降,且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度显著提高。其中,2002年的所得税改革对促进省级财政稳固具有正效应。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提高省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占比,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调整支出结构,转移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并逐步减少中央转移支付,合理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地方财政稳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