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来几份?配料要辣的还是不辣的?""里面有餐巾纸、一次性手套和口香糖,吃好了再过来。"孙丽丽在沈阳市中街头条胡同口自己经营的烤猪蹄店内,忙着给七八位排队等候买猪蹄的顾客打包。店面不大,孙丽丽要钻过台面下的小门才能出来,但这里却凝聚了她所有心血。孙丽丽是是沈阳市第一家烤猪蹄店的老板,"年轻人做生意,要用年轻人的方式","我要改变人们对小吃的看法,并帮助更多人创业"。  相似文献   

2.
褚瑶 《中国市场》2004,(9):49-49
<正> 奇想引来八方客 他给店取了一个很好玩的名字——“内酷”,事实证明他的这家店的确有点酷。小店的门面布置得非常有味道,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男士内衣裤按款式规格陈列得整整齐齐,路过店门口的人几乎都会惊呼“内酷?!里面到底卖什么啊?”很多人被吸引了进来。没进过这家店的人还真不能想象,原来男人的东西甚至可以比女人更丰富!  相似文献   

3.
<正> 下岗女工李萍在济南市中心繁华街道上开了一家风味馄饨店。由于味道好,价格低,每碗才2元钱,一时吸引了不少食客,但因店小座位少,中午饭口上,常常有人排队候座,有人等不及,排一会儿队就走了。怎么才能聚人气,留住客人呢?李萍想了一个免费送瓜子的办法:每当中午客人坐满后,对排队候座的顾客每人发一小包瓜子。这样一来,一些候座的顾客也就不走了。一小包瓜子才几个钱,大街边食客们排起的长队,就是最好的活广告。李萍的小店也越办越红火。如今买卖真是难做呀!店铺一家挨一家,顾客手里掐着票子一家一家地比质比价。看店堂里人多的,就进来瞧瞧;推门见店里一个顾客都没有,他连门都不进了,扭头就走。因此,留住人气——提高顾客登门率,延长顾客留店时间,就成为精明商人们的一种前哨战。只有人气旺了,才有发生交易的可能;人家连你的店门都不登,  相似文献   

4.
管理智慧     
《品牌》2005,(5):78-78
<正> 1 绝不放走一个顾客一对夫妇经常光顾一家大盘鸡店,有时一周一次,有时二次,大约持续了三四年之久。有一次,店内的服务员对他们的态度不友好,于是他们就换到其他店去了。5年后他们再度经过这家店,大盘鸡的老板恰巧在门口,并认出了这对曾经的"常客",就笑问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来了?这对夫妇想了想,还是把原因告诉了老板,老板很认真的听着,并向他们表示道歉。等这对夫妇走后,她拿起计算器算起了损失:假如这对夫妇每周都到店里消费一次,两人共花50元计,一年2600元,5年就是1.3万元。大盘鸡店开业十几年来,因为这  相似文献   

5.
<正> 香港有一家历史最长、名气最大的“占美”餐馆,老板是英国人兰松先生。他根据自己40多年经营餐馆的经验,深有体会地说:“为什么许多餐馆开张不久就关门呢?就是因为老板发财心切,食水太深,偷工减料,降低食物质量,结果把顾客都赶跑了。”他还强调,要使顾客认为钱花得值得,食物的质量就要好,烹调的手法要讲究。做生意要赚钱,但不能食水太深。 “食水太深”就是刮钱太多,毛利过高,用损害顾客的利益来  相似文献   

6.
筹借1000元创业赚第一桶金孙光正创业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吃苦"。1989年,孙光正有了创业的念头,但当时的他两手空空,没有发展资金。怎么办?那就拼吧!他和妻子东拼西凑,终于筹借到1000元钱。手里有了钱,孙光正的胆量就大了。因为喜欢维修车辆,且又看好这个市场,他租了一间小房子,和妻子一块创办了摩托车修理部。他们既当老板又是员工,辛苦可想而知。由于修理部紧靠104国道和界河镇政府驻地,位置优  相似文献   

7.
<正>重庆创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孙老板,他每次招聘新员工,都要在员工入职之前请大家一起吃个饭,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为啥?他说,要看看吃相。春节后,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李先生确定了4位项目经理人人选,只等孙老板最后定夺。这周一,孙老板就按照他的习惯请这4个人吃了顿饭,李先生也发了条朋友圈调侃:"老板又要看吃相了。"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省兴义市最偏僻的荷花塘巷,有一家名叫“刘记羊肉粉馆”的夫妻店。店面不算大,也没装饰,看上去甚至有几分寒酸,然而,你可别小瞧了这家不起眼的小粉馆,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都是顾客盈门。尤其是每天早上,门口的食客要排队等候,桌子坐满了,有人就端着碗蹲在门边或墙脚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小伙子李爱众来到一家玻璃店做学徒工。他每天为顾客量尺寸、裁玻璃的时候,常有顾客对他说:"如果能在这光秃秃的玻璃上刻些花鸟鱼等图案,该有多好啊!"有人干脆自己用彩纸剪出不同的图案贴在玻璃上……既然人们有这么强烈的需求,我为什么不能在玻璃上雕花呢?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以后,工作之余,他便偷偷地进行实验。结果,几个月下来,玻璃碎了许多块,手弄破了好多回,也没搞成一件作  相似文献   

10.
<正> "荷花塘巷"不仅很背静,而且窄小到仅能容人步行通过。就是在这么一条没人开店做买卖的小巷道里,店面不大,甚至还有几分寒酸的"刘记羊肉粉馆",从早晨7点到晚上10点,天天顾客盈门,尤其是早上8至10点钟时,客人要排队等候,还有不少人端着碗蹲在门边或墙脚。"呼噜呼噜"地吃着香喷喷热辣辣的羊肉粉。每个月纯利4万,这让同行们羡慕不已。一家不起眼的背旮旯里的小粉馆,生意为何这么好?碗分大小让顾客在量上吃得放心"刘记羊肉粉馆"的老板刘济如自幼家贫,没上过几天学,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找到一份吃"皇粮"拿"俸禄"的稳定工  相似文献   

11.
<正> 去年6月,我请来木匠为新家打家具装修。在木匠的建议下,我们来到一家他自称是老熟人的装饰店购买榉木板。老板显得非常热情,边递烟边询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我们说需60块榉木坂,问他最低什么价?老板笑盈盈地说:"放心,刘师傅是我们这里的老常客了,你问问他,看质量、价格如何?我保证按最低批发价给你们。"随后,我们跟他来到仓库看货、选货,当我们最终看到一种货时,老板对我说:"你眼力真行,这种板非常好,装修、做家具都是一流的,零售给别人是65一块,卖给你53元,按进价加点运费如何?"我试着跟他还价50一块是否可以。老板微笑道:  相似文献   

12.
营销动向     
<正> 韩国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吸引顾客购物的新办法——香气促销法。所谓香气促销,,就是商人们在店堂内旋转若干个香气散发器,并根据商店的环境和经营商品的种类,把不同气味的香精放在其中,让香味吸引并刺激顾客的购物欲望。使用香气散发器最多的是服装店。在男士柜台散发的是较浓的香气,而女士柜台让人闻到的是茉莉花香。这种气味可以使顾客买新衣服的欲望大增。在咖啡馆内老板让顾客一进门、就闻到浓郁的咖啡香气;在西餐厅内散发的是柠檬和蔬菜的味道;一些海鲜馆向顾客提供的是大海的气息。海水的味道不仅可以去掉海味的腥气,还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一家日式海鲜  相似文献   

13.
<正> 芳华超市地处市商业繁华的建军路,河海南路、北路及通榆路的"金三角"交界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加之店内设置典雅,还备有供顾客歇脚的靠背椅、阅报栏等,一时吸引了众多顾客。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是全市各超市销售额的总和,超市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巨大的客流量也吸引了小偷光顾。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时常发生顾客丢钱包的事,更重要的是超市的货物丢得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天丢失的货物竟占出售总额的1/5。为了防止货物失窃,老板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但谁能想到这些措施竟成了超市关门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4.
<正>年底炒货需求量大,本该是杭州方林富炒货店方老板生意好、心情好的时候,可最近他非常烦恼,因为广告上的一个"最"字,他收到了20万元的罚单。"这得炒多少栗子才能赚回来啊……"不少人对"炒货店被罚20万"表示同情。老方经营炒货店已超过20年,在杭州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老方介绍,他文化不高,之所以用"最"这个字,因为他觉得凭借自己几十年的炒货生意经验,他  相似文献   

15.
<正>你吃过石头吗?你吃过石头做的菜吗?你见过专用石头做菜的餐厅吗?在重庆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家餐馆,不但店内用的是石锅石碗石餐桌,更绝的是菜里也放有石头。自这家名为"魔石咕噜鱼"的餐馆一开张,每桌的翻台率创下了重庆餐馆历来的奇迹。不管是不是饭口,排队来吃"石头"的人一拨接着一拨,大堂经理开玩笑说":我们这的服务员都是三班倒,别看也就十几个小时的营业时间,但是服务员却一刻也不得闲。"这家打着"将食客变为石客"口号的餐馆究竟有何特别之处-竟然可以吸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2009,(34):8-8
<正>6月中旬,武汉洪山城管执法大队在对占道经营者劝说、宣传无效后,50名执法队员围站成一圈,双手背在身后,沉默地注视着食客和坐在一旁的老板。如此"对峙"了27分钟后,老板与食客最终悻悻地收拾起桌椅搬进了店内。这一时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佳话。  相似文献   

17.
金绣球     
“金绣球”其实是小城的一种风咪小吃。说到底就是油炸丸子。说到“金绣球’,就得先说孙老板。孙老板在小城开了个小饭馆。因为门面小只经营煎饼、豆腐脑和油炸九子。孙老板炸九予是绝活儿,在小城颇有些名气。他炸的九子全身刺疙瘩,像朵绣球花儿,吃起来香酥可口。如果用香汤烩了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外面的刺儿疙瘩耐嚼,里面如蜂窝般酥软,味道极鲜美。孙老板不黑财。他的九子比别人炸得好,价格却比别人的低。顾客中便有人写上四六八句顺口溜贴在墙上,对孙老板大加赞扬。后来,很偶然的机会,工商局长、物价局长看到了这些溢美之辞,…  相似文献   

18.
靓丽服装店的李老板,为了加快店内资金运转,决定将自己店内前段时间进的服装,每件降价100元出售。可意想不到的是:引人注目的海报贴出去好几天了,可顾客一点反应也没有。李老板很是纳  相似文献   

19.
<正>“方便米饭!啊呀!别人没做过,机会来了!!”经营小食品厂七八年的孙老板血脉贲张,自认为发现了市场空白点,他请专家论证,厚厚一摞资料显示:此项目还没有人做过,市场前景广阔,可行。孙老板仿佛看到了一条金光大道,时间就是金钱,行动吧!可几十万家当投进去,产品合格,使用方便,宣传、推广也做了,但是产品却没卖出多少,连本钱都没有收回来。“方便米饭”不是市场空白吗?方便面那么火,怎么方便米饭就没人要呢?孙老板困惑了……看来,要想抢占市场空白,做到人无我有,绝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这个关系有点像食客、大厨和饭店老板的关系。读者是在食肆中徜徉的食客,有着敏锐的鼻子和发达的胃,办刊的则是食肆上一个个饭铺的老板和伙计,吆喝自己的买卖,巴望着食客的光顾。我们靠什么吸引食客呢?你做王记烩面我做李记烩面,不行,总得变点花样:你们做上海本帮菜,潮洲海鲜,时令川菜粤菜,我来个云南汽锅鸡,不错吧!要想勾出食客胃里的馋虫,得靠大厨的手艺。 大厨就是在刊物上能占上重要篇幅的一个个作者。没有能拿出几个招牌菜的大厨,饭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