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促进科研成果从大学向产业界转化的中介组织,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大学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首先介绍了意大利技术转移活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意大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对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作用,继而回顾了意大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意大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成功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产学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产学知识联盟中大学技术转移作为产学合作中重要的一环,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以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为切入点,对产学知识联盟中大学技术转移的核心资源进行了扫描,并探究了产学知识联盟中大学技术转移的促进路径,以期对产学知识联盟中大学技术转移理论与实践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早设立专门的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国家之一,每一所以色列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有其技术转移公司。以色列成立了技术转移组织ITTN,其中包括12家技术转移机构。文章以以色列4家著名大学技术转移公司为模型,分析了以色列大学技术转移模式及成功经验,为我国高校开展技术转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许春 《科技和产业》2022,22(10):1-9
从创业活动角度对中国地区之间大学技术转移绩效不平衡现象进行解释。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大学技术转移综合绩效进行测度,利用中国省级地区层面数据检验大学知识生产、创业活动以及大学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知识生产较多的地区大学技术转移综合绩效也较高,大学知识生产促进了大学所在地区的机会型创业包括大学科技园知识型创业和正规组织创业,但是不能促进必需型创业;机会型创业在大学知识生产和大学本地技术转移之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是全球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典范,不仅政府注重科技政策向科技成果转化倾斜,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也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其技术转移机构(TTC)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为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在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对研究人员参与技术转移形式的限定、融资渠道的开辟以及对学生发明创造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的技术转移起源于改革开放,迄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几次大的政策调整,主要包括:校企分开,将国家资助科研产生的知识产权下放给大学,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区,认定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一些大学还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在全国各地开设科技园区,开展异地技术转移,有的甚至尝试在西方发达国家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目前,我国主要研究型大学都孵化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促成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技术转移存在较大差距,在认识上存在重大误区。  相似文献   

7.
技术转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提升创新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校是推动技术转移、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高校技术转移尤为重要。剑桥大学是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其以独特的产学研模式,不断创造新产业,是欧洲高端要素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文章深入总结分析英国剑桥大学在技术转移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具体阐述对于江苏省技术转移的主要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庞文 《科技和产业》2014,14(10):47-52
大学衍生企业是实现大学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模式,西方学界对其作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大学衍生创业的激励政策、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机制以及大学衍生企业的评价性研究4个方面综述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存在知识体系不完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团队建设不到位等问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培训时间短、师资力量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大学科技园是技术转移工作的主要平台,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基地。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科技园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提出以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充分利用其资源聚集能力强、师资力量丰厚、技术转移案例丰富的优势,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供优势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7,(53):1-13
大学开展产学合作,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是推动产学合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本文阐述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外绝缘实验室技术转移采用的主要方式和面临的问题。大学向企业转移技术中主要存在技术交易市场不完善、企业研发能力薄弱、知识产权归属争议、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专利申请动机扭曲等问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激励研究人员技术转移的体制和机制,完善大学技术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和规范科研机构与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设立了大量的政府计划或项目以支持科研机构与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无论是法律法规的设立还是政府计划的设立,都极大程度上激发了科研机构与大学参与技术转移活动的热情,形成了促进技术转移工作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过程始于知识产权保护,但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通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而不重视知识产权经营,其结果就是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负担,这与西方大学和科研机构轻松完成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鲜明对照。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割裂开了。如果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不以知识产权经营为抓手,那么知识产权保护还将继续成为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李志刚  孙秀梅  刘振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30-134
大学衍生企业是独特的企业创业活动,是实现知识转移和技术商业化的有效途径,时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西方大学衍生企业发展实践较早,源自知名大学的科技新创企业大量涌现,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文章基于文献分析,从概念属性与类型划分、主要模式与发展过程、驱动因素与绩效发展等方面,系统梳理了西方大学衍生企业研究进展与脉络组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杨茜 《理论观察》2012,(2):135-136
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功能扩展的必然,是人才培养转型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大学自主发展能力。创新创业型大学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输送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培育创新科研成果,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创新文化和知识的三大使命。  相似文献   

15.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是依托高校成立的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是联系高校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已经成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山市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自身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探索,以期对成立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实务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纵观1994年世界科技的发展,有以下几点令人瞩目:在许多领域都有进展,天文学、基本粒子研究等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应用科学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军工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成为世界潮流,许多民用产品取得重要进展;在高技术领域,大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加强研究开发领域的合作;今年各国都在不断调整科技发展战略,探索自身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3,(100):1-19
斯坦福大学首创的OTL模式是当代西方大学技术转移的标准模式,而OTL模式的实质就是大学经营知识产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为推动大学技术转移,下放了国家资助大学研究产生的知识产权所有权。西方大学积极响应,出台了配套政策,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立OTL经营知识产权。OTL还在转移技术前后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科技园及技术转移在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何构建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前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文章在研究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我国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模式,以期完善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成立岛内大学研究中心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解决经济与民生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之一。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既是一个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创新体系的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的对外技术转移近年来成为我国实施经济活动和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回顾跨国公司行为理论的发展脉络,结合模型分析提出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实现的技术转移程度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根据这种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先进与否主要在于其适应性,即考虑成本产出的技术进入意愿。所以,基于成本考虑的国际生产合作是我国今后进行有效技术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