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前,会计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政府财政部门和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政府财政部门正采取一系列的办法。通过共同的努力,使会计造假的成本远远高于造假的收益,从而推动企业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重树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2.
《财政监督》2008,(1):27-29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财政部、各地专员办和地方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财政部监督检查局有关负责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会计监管能够杜绝很多会计信息虚假,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监管中的重要力量,在执行会计监管职能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文章就此阐述了财政部门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真 《投资与合作》2014,(9):202-202
虚假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甚者影响国家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又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眼下必须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合理,避免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本文旨在从近期爆发的山西天能科技等公司造假上市的案例中,分析会计造假原因,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财政监督》2011,(3):23-24
2010年以来,河北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监督检查局的具体指导下,结合该省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以下简称"两查")工作。该省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会计造假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单位会计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危害性入手,集中研究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尝试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会计造假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就在当前的证券市场条件下如何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继琼民源、ST郑百文等舞弊丑闻之后,最近又暴露出了银广夏、ST黎明等会计造假恶性案件,再次向会计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尽管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会计造假泛滥,制度缺陷使然.换言之,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以来,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已有十年。十年探索,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走向规范,占据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半壁江山,促进了会计监督工作稳步发展;十年跋涉,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有机结合,有力地打击了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财税政策执行发挥了巨大作用。值此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周年和2009年度会计监督工作交流会召开之际,本刊隆重推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周年暨2009年度会计监督工作交流会专题,以浓墨重彩宣传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与会计监督工作,系统总结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做法,谋划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科学发展之路;展现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巨大成效,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会计监督工作、参与会计监督工作、支持会计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广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和狭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造假)之分。本文从会计造假的主体和动机出发,探索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止会计造假的关键在于完善企业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同时要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加快会计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经济越发展,会计的职能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会计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是《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赋予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势依然严峻,监管对象点多面广与监管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政府会计监督任重道远。一、当前政府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政府会计监督存在多头监督、监督手段有限、监督力量不足和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纵健 《投资与合作》2014,(9):201-201
会计信息是指利用会计专门的方法生成的反映会计主要财体务状况的数据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信息使用者据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而当今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严重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其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刘青 《武汉金融》2002,(3):15-16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成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报表不能如实地反映这个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经济往来,对内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地表达这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表象不能仅仅理解为会计造假,笔者赞同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模糊、错误、造假三种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数据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违背会计原则,不恰当的、甚至蓄意错误的运用会计政策,造成会计数据失实,通过会计数据造假,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时有发生,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会计本身造成的,而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本文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揭示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9年9月,为切实履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职责,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2016年度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财监[2016]4号)要求,×县财政部门对A企业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检查结果表明,A企业存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本案例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为企业加强内部风险防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提供了可行性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频频发生的财务造假事件,促使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会计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公众要求企业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文章通过阐释会计责任与会计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了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在强化会计责任、实现会计社会责任进程中的显著重要性,要落实会计社会责任的履行,其关键还是要解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财经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会计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会计造假的现状、危害及其原因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加强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使其能够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自觉抵制会计造假,不做假账,防范会计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各企业单位大量存在,概括起来分二类:一是客观性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即人为失真,是利益趋动的作弊造假,其原因可概括为:1.会计法制不完善,对于许多新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规定不够明确,使造假者有机可乘。即会计法制执法不严,力度不够,对经营者缺乏强制力。在《会计法》中有多处提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对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造假处分较轻,除非在上市公司业务中造假影响巨大的情况下,才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许多企业小范围的造假常常…  相似文献   

19.
《财政监督》2011,(11):4-22
为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赋予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责,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2010年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2010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的通知》(财监[2010]39号),  相似文献   

20.
会计监督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是财政部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主要手段。十年来,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监督检查局的关心、指导下,山西省各级财政部门以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