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海洋产业的蓬勃収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部署的提出,未来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収展将更加迅猛。本文通过搜集2003-201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产值的增加值和海洋产业的增加值,建立了两者之间的ECM模型幵迚行了相兲的计量分析,根据模型结果得出国民经济与海洋产业的相互作用机理:国民经济增长是海洋产业収展的基本保证,海洋产业的蓬勃収展促迚了国民经济的収展,根据两者的相互兲系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海洋产业収展支撑体系以及优化区域布局方式,加强合作交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文首先运用波士顿矩阵,针对上海市海洋产业的竞争力迚行全面分析。从波士顿矩阵的基本理论入手,对上海市海洋产业迚行分类,幵结合波士顿矩阵的应用法则,将不同类别的海洋产业与全国水平迚行比较,从而对上海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迚行综合评价。然后,从选取的八个典型产业出収,运用熵值法迚行测算,刻画上海市海洋产业竞争力来源以及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収现,海洋科技収展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海洋电力对整个海洋产业竞争力贡献巨大,交通运输及滨海旅游对其也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根据得出的结果,对上海市海洋产业提出维持对海洋产业的科技支持,幵建设完善海洋科技市场,优化海洋旅游产业结构,保证滨海旅游业的经济敁益;同时觃范海洋交通运输的管理,使之又好又快地収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辿是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两个重要的分析内容。海岛县既是我国县市行政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海洋-陆地地理系统中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经济结构单元。海岛县经济系统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系统的一部分,海岛县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的演迚升级与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保持着一定的相似性和觃律性。近年来国家提出的有兲海洋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都涉及海岛县,因此研究海岛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兲系的变化,思考海岛产业的伓化升级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化路径,有利于探寻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迚我国海洋经济整体提质增敁的有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8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对数字经济是否促进地方税收进行回归估计。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税收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仅在东部地区为正向作用,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作用,其中东北地区的负向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论文运用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分析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海洋经济分异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海洋经济分异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部性、涉海生产要素差异、专业化分工与竞争等方面引致区域海洋经济分异。这就要求合理进行海洋产业布局以优化海洋产业集聚水平,从而避免对海洋资源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区域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VAR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海洋经济的动态关系,并探究海洋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外商直接投资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经济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长期来看,这种正向促进趋势有所衰减;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经济影响的贡献率增速明显;北部海洋经济圈并未表现出两者存在动态关系。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探究二者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显著地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未来要继续探索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相关配套设施,降低外商直接投资的准入限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涉海企业,刺激涉海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相关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的两阶段创新效率,且通过相关稳健性检验。此外,数字经济对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作用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间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政策资源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与经济增长存在重要作用,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1999~2020年31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验证政策资源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及经济增长的效应,并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表明:转移支付配置、税收配置、政府投资配置等对区域经济收敛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其中,转移支付更利于西部与东北地区;税收配置更有利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但不同配置方式的效应存在异质性。据此,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受经济危机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内需主导的新阶段。人口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及消费需求者,人口发展状态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至关重要,研究居民消费必须把握人口变动态势。文章基于2001-2016年3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人口年龄、教育、城乡及性别结构与多层级居民消费支出水平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层面看,2001-2016年人口结构变动对中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大于对高、低层级消费水平影响。说明中等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受人口结构影响更敏感和有弹性。第二,从空间层面看,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水平间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少儿抚养比例增加对高消费结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老龄化趋势则正向影响消费支出,教育水平提高明显促进中西部消费支出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正效应在东部地区较明显,性别比例变化在各区域间同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安徽省区域经济和环境中的中介作用,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0—2017年的经济增长、工业污染排放等指标的面板数据,加入产业结构因素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借助STATA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果:安徽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产业结构在区域经济和环境间存在中介作用,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较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加显著;目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安徽省工业污染排放仍然为正向作用,尚未对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作出有效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1-2020年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分别采用区位熵与超效率SBM模型对海洋产业集聚和海洋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双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洋产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效率,且此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依旧成立。(2)海洋产业集聚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海洋产业集聚对东部海洋经济圈与环保意识较强地区的海洋环境效率具有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3)海洋产业聚集可以通过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与海洋人力资本水平最终影响海洋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的单一产业集聚向两产业协同集聚方向发展成为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理论假设,计算全国2013—2020年31个省市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并构建计量模型讨论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回归结果上来看:证实了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的假设;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对北方地区影响效应更显著;并且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与单一门槛值,当文化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跨越过门槛值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继续发挥协同集聚优势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策引导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既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极的有效手段。为测度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生发成效,文章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5—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面板数据,利用多期DID模型,剖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产业园创建政策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因此,有必要分区分类合理配置产业园资源,引导地方自主创建不同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园县域经济增长效能。  相似文献   

14.
论文将我国海洋渔业2001-2015的相关数据运用到C-D生产函数法中,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迚行实证分析,试图找出海洋渔业投入要素数量变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论证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粗放度为118.62%,为高度粗放的发展方式。以前依靠资源和大量劳动力的投入来促迚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如果海洋渔业投入要素继续增加,不仅不会提高生产效率,反而会造成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海洋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减少因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同时,要努力提高海洋渔业的资源产出率及劳动生产率,引领现代渔业的安全、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发展,为了解江苏省各地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6—202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测度江苏省各市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具有空间异质性。苏北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形势较好,发展潜力也较大;苏中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实力较强,但是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苏南的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潜力较大。(2)技术优势、市场需求、人力资本和产业规模对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有积极正向的作用,自然条件对江苏省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呈现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江苏省2005—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水污染、环境规制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熵权法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其次采用SYS-GMM法构建基准回归模型;接着以水污染为门槛变量,研究水污染不同程度下,水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最后,从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出发研究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效应。江苏省的水环境规制总体上看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制约作用。随着水污染程度的加重,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抑制作用将逐渐减弱。江苏省三大区域的水污染、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外向型经济受阻背景下,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促进消费是中国经济应对中长期挑战、保持韧性的优质解。文章使用2005—2019年28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影响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区域层面上看,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正向影响大于东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影响较小;从时间上看,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著,在经济新常态时期,信息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正向影响增强;从指标上看,信息基础设施通信能力建设对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信息服务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显著为正;信息产业化建设中信息产业规模与应用均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8.
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经济效益增值乏力、人口红利衰减等供给冲击,锻铸农业韧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其对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本文从农业弱质性视角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业韧性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理,较为系统地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再造力三个层面构建了农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韧性的影响效应、机制和差异。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分维度促进作用的强弱依次表现为抵抗力、恢复力和再造力;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韧性产生促进作用;农村产业融合的韧性治理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粮食主产区,产业融合仅对农业恢复力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粮食非主产区,产业融合对农业抵抗力和再造力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业碳汇作为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对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利用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使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研究数字经济对林业碳汇增量的影响及实现路径。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林业碳汇增量产生正向影响,促进效应为0.85,异质性分析发现中部地区的促进效应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2)绿色金融在数字经济和林业碳汇增量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正向影响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显著提升林业碳汇增量。(3)环境规制对林业碳汇增量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抑制效应为2.64。(4)环境规制对绿色金融的中介效应及其后半段路径产生负向调节作用,抑制效应分别为2.99和2.23,环境规制对绿色金融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不产生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促进数字技术普及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2)拓展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等金融商品,解决林业碳汇项目融资问题。(3)因地制宜实施适当的环境规制强度,提高环境规制效率。文章探讨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对林业碳汇增量的影响,为林业碳汇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依据1998~2010年中国的省级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中、西部地区,林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三大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