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先后引入我国,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低碳经济不是对循环经济的替代,循环经济物质流的分析角度正是破解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视角.本文以微观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我国节能减碳的具体思路,并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探讨了相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袁丽静 《经济视角》2010,(10):32-33
20世纪90年代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先后引入我国,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低碳经济不是对循环经济的替代,循环经济物质流的分析角度正是破解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视角。本文以微观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我国节能减碳的具体思路,并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探讨了相关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工具——物质流分析法——经过近几年研究完善和发展,已被许多专家和学者认可,有些发达国家已将其纳入环境经济账户体系中。物质流分析法通过对经济系统代谢规模的统计,不但衡量了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而且在客观上也反映了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使得低碳经济成为可能.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低碳经济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eaver-Thomas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低碳经济是由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该文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四个直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直辖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方法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场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本文在提出低碳供应链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低碳供应链绩效考评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低碳供应链的绩效进行评价.最后结合算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低碳经济时代,自主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装备制造业特点,基于低碳经济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其结果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地构建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模型,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城市低碳经济的现状,改善城市低碳经济实际效果的关键。文章通过建立多指标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尝试综合评价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该市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涛  孙慧 《生产力研究》2013,(10):98-99,129
针对新疆各地州低碳经济竞争力分析的需要,建立了新疆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州低碳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并应用密切值法对分类结果进行排序。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四个地州最优,二个地州次优,八个地州较差,一个地州差。最后在与全国低碳经济竞争力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别低碳经济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质流分析法,利用生态效率理论,开展了省域和全国工业生态效率比较研究。分析了工业直接物质输入和生产过程输出情况,将物质流指标与工业增加值、区域面积相结合,以湖南省为主在时间序列上作纵向比较,在空间上与全国水平作横向比较,分析了工业物质流的结构。结果表明,在分析年度内湖南省工业物质投入的效率逐步提高,生态效率指标逐年趋优,好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湖南省工业消耗的水泥等资源性物质占比较大,工业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作用于本区域,工业排放的废弃物铅、汞、镉、砷大幅度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株洲市的实际,探索建立了一个包涵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学技术、交通建筑四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株洲市2000~2010年的数据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株洲市低碳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1年来株洲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且在不同年份四个子系统对低碳发展的贡献率会发生变化,说明在低碳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发展重心,但低碳城市是一个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只有使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和交通建筑四个系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为株洲市的低碳发展赢得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必然与低碳社会相关联,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加速发展,低碳社会也随之发展。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低碳社会的研究背景,界定了低碳社会的内涵。从低碳社会的概念出发,以浙江省为例,从宏观视角构建能够客观反映低碳社会各个发展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体系包括社会消费系统、产业能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以及支撑系统,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进行权重划分。收集2003-2008年浙江省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浙江省近6年的低碳社会建设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浙江省在低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不足。并从政府,消费者,企业各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兴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低碳经济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5~2009年期间大兴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农业低碳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下一步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低碳经济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面对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双重威胁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新疆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不均衡,环境污染严重,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新疆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并为促进新疆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境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的实施,给煤炭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文章通过财务风险的角度,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煤炭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研究,通过构建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煤炭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并提出看法以及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物质减量分解模型,研究了1990—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状况及其结构,并将之与农业经济发展指标相联系,利用分离指数等指标考察了经济增长与物质投入的脱钩关系,对物质输入进行了减量效应和反弹效应分解。结果表明: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输入输出不断增加,物质投入以化肥和能源为主,农业经济增长和物质投入处于相对脱钩状态,物质利用效率提高速度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农业经济系统呈现弱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质流分析方法能够度量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并能够有效追踪物质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流动与蓄积状况,在资源管理、战略制定及环境政策的制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对物质流分析的定义、研究框架及具体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后,梳理了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及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现状,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五因素模型框架,构建了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由西部向东部逐渐提高、由北部向南部逐渐提高、局部地区表现突出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及其利用情况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决定了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中、西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建设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研究、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而对于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构建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其为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物质流核算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作为分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发达国家获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回顾并阐述了物质流核算的基本思想,深入讨论了当前物质流核算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局限,对物质流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