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蔡祥 《财经科学》2002,(5):48-51
本从管理所有权出发,围绕其与控制权利益以及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作认为,管理所有权的上升从价值的创造与分配两个方面影响着其自身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就整体的企业价值来说,管理股权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其所产生的激励效应与风险效应的综合作用。在分配方面,管理的持股所导致的控制力上升将使其在创造的企业价值剩余中获取更大的份额,但对于其他股东来说,一方面他们将分享一部分股权激励效应所产生的价值增值,另一方面,这种分享又为管理控制权利益的上升以及风险负效应所抵消。  相似文献   

3.
创始人控制的企业,因创始人的创业精神成为市场经济中佼佼者。为了企业扩展,股权融资成为创始企业的一种选择。然而,股权融资必将伴随着创始人的股权稀释,创始人丢失对企业控制权的风险随之增加,创始企业的优势也将丧失,例如俏江南、雷士照明等。文章以阿里巴巴的融资历程为案例,从股权、社会资本等方面分析了马云团队维护阿里巴巴控制权的策略。研究发现,马云团队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维护控制权:第一,严格控制融资规模,一切以保护控制权为准;第二,通过联合小股东,对抗大股东解决了稀释股权的问题;第三,合理运用社会资本,控制股东大会和管理层;第四,合理利用法律规定,推行合伙人制度,牢牢控制董事会。文章的启示是,在融资发展过程中创始人要维护控制权,首先应尽可能通过控制融资规模,并与小股东结为联盟,以制衡其他大股东在股权数上的优势,保证股权控制;其次,在无法拥有股东大会层面的控制权时,应通过股权、社会资本控制与环境适应性控制权配置等牢固掌握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高光锐 《经济师》2001,(5):110-111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 ,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 ,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 ,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 ,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 ,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由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产权文献常常只引述所有权的法律定义而不提它的经济学涵义 ,或者 ,只注重它的剩余索取权方面 ,而不提它的剩余控制权方面 ,同时 ,对严重存在着的产权残缺 ,即对一种物品、资产或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相分离的现象熟…  相似文献   

5.
企业控制权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志华 《经济问题》2002,(3):48-50,63
企业控制权有法定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之分。经济学对企业控制权的分析重在前者,还不足以指导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只有从企业实了地控制权出发,以“直面现象”的方法探讨企业控制权的形成机制,才能找到有效控制企业的途径。为此,必须研究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关系。相应地,研究方法是从单一的理性选择模型拓展到利益群体、心理契约等社会学和行为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认为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产权中的控制权变得极其重要,控制权是企业产权的主要权益,而所有权是控制权之和。在分解企业产权权能的基础上,对经理层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认为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产权中的控制权变得极其重要,控制权是企业产权的主要权益,而所有权是控制权之和。在分解企业产权权能的基础上,对经理层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公司的股权模式下,很多公司会出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控股股东进行"地下交易"攫取私人受益,损害中小股东权益,从而对公司价值造成不利影响.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对国内外文相关献进行综述,期望能够对相关研究作出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代理成本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不同的代理成本造成了两类公司不同的控制权收益,进而影响了并购效率。国有企业主导的并购,管理费用增加较多,降低了并购效率;而民营企业主导的并购,通常伴随着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也降低了并购效率。为提高我国企业并购的效率,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将讲述的是投资者可能经常遇到的企业规范运作及相关的控制权问题。为此,本文将首先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说起。为了方便叙述,本文以代称来称呼其中的当事人。事情来自于我的工作。在那些创业投资颇受关注的日子里,我们曾经为一家私营公司——A公司制作业务计划书,为它引人新的投资者。在引人新的投资者之后,A公司希望能依然保持控股地位。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对于A公司的引资并不感兴趣,因为上市公司只有在可以将被投资者企业绝对控股将其赢利并入报表,以改善业绩,或者能制造概念的前提下,才可能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控制权的内涵很少有人去研究。其实,在权力和权利的区分下,企业控制权是分为控制权利和控制权力的。控制权利与所有权、收益权构成企业产权;而控制权力则由控制权利产生,因职务等级不同而有区别。有限责任的公司制度使得中小股东的控制权利无法产生控制权力,因此损害到了权利的平等性。为了维护控制权利平等性和保障控制效率,应当给予中小股东否定大股东意志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控制权收益与超控制权收益——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燕  熊胜绪 《经济与管理》2010,24(8):74-78,92
多数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一种掏空公司的行为。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来说,控股股东是基于其独特的组织资源和能力获取控制权收益,这种收益具有合理性,它是对控制性股东卓越组织能力的回报以及在组织过程中对控制权成本的补偿。而超控制权收益则是控股股东组织能力之外的滥用权力和钻法律漏洞所获得的一种非生产性回报,不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和掠夺。对控股股东侵害的规制,应在保护其合理控制权收益的基础上遏制其超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13.
苏芝 《经济师》2004,(9):174-175
文章依据企业性质的契约理论 ,阐明契约履行风险大小是企业向不同参与者配置权利的最佳标准 ,企业的控制权应归属于承担着企业最大风险的参与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 ,企业所有者是企业最大风险的承担者 ,因而成为企业控制权的当然拥有者 ,国家应尊重并维护其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股改是为了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以消除制度赋予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垄断控制权、防止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利的现象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要并不只限于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有时甚至会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权所带来的就是物质报酬激励以外的非物质利益的满足。因而,拥有企业控制权本身就构成了对企业经营人员的激励机制。获取、保持或得到更大控制权的一个前提是必须有良好的业绩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控制权激励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在只给予控制权而没有剩余索取权的产权制度下,控制权的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要研究中国转轨时期企业内部控制权变迁,必须搞清楚控制权变迁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权的关系。在我国转轨发展时期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各种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如何引起家族企业内部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再配置,即家族企业控制权如何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一步一步从家族企业业主手中转移到职业经理人手中(同一所有制条件下产权内部变迁的问题),从而得出家族企业必然被现代企业所取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PPP项目控制权本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是PPP项目合作的重要理论前提,同时也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基于控制权理论,在剖析权力及企业控制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PPP项目控制权的本质;认为PPP项目控制权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控制权,包括实质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它们构成影响公私合作效率的基础。由于控制权结构不同,因此,它既是公私合作的选择形式,也是合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控制权的产生及内涵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指出,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股权分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状的出现,使公司的控制权事实上落到公司经营者手中,出现了所谓的“经理革命”。由此公司控制权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伯利和米恩斯认为,控制权是通过行使法定权力或施加影响,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德姆塞茨认为,企业控制权“是一组排他性使用和处置企业稀缺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利束”。我国学者周其仁认为,企业控制权就是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特别是利用企业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营运的决策权。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则罗列了监控者(即剩余索取者或所有者)的剩余权力:他可以独立于其他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他们进行合同再谈判。自从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等人提出不完全合同理论后(以下简称为GHM理论),对企业控制权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剩余控制权。格罗斯曼和哈特最早明确提出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用剩余控制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即产权。哈特认为“剩余控制权是资产所有者可以按任何不与先前合同、习惯或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决定资产所有者的权利”。我国学者杨瑞龙、周业安等将剩余控制权理解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权。  相似文献   

19.
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结构的确定对企业有着特殊功能,融资方式的选择,规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对企业的控制权争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关于融资结构与企业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对于我国企业鼓励经理人员持股,重视债务的控制作用,解决产业过剩规模,全面准确理解和实施“债转股”政策,扶持新兴企业股权融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业企业控制权的动态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一个控制权的动态模型,表明在创业投资中,当创业家拥有控制权时应给予其较低的控制权收益,而给予较大的股权收益,以最大化创业企业的价值;当创业家过度投资的成本小于创业投资家投资不足的损失时,将控制权授予创业家,否则,需要将控制权从创业家转移至创业投资家,并在收回控制权的同时,给予创业家一定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