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质重于形式“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基本会计原则,其内涵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笔者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含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和结束语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本文探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在会计上的具体运用,同时对在运用过程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实际上已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纳入到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并对会计核算行为予以规范。文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进一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财政部止式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做了改动和变化,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局都需要深化改革的时期,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应该受到重视。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问题算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它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文章首先介绍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会计确认的理解,然后介绍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传统会计确认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据此提出了目前原则应用时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对应本时期会计工作发展的解决建议,最后文章依据"十三五"时期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等发展理念提出了对未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方面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杨素梅 《经济师》2006,(2):208-208
“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推出后,对于遏制企业采用售后回购等隐蔽的手段虚增会计利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涉及该项原则的各种权威解释均只强调实质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而未对其具体运用作出详细、全面地阐述。文章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作一点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实质重于形式作为确认和判定经济及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会计和司法实践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会计界已有不少学者对实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会计实践中,要真正能认识和理解这一原则,并非易事.笔者认为要时会计实践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认识和理解,就必须弄清楚实质与形式的哲学关系、实质与形式的经济解释、实质与形式的法律解释、会计要素与法律概念等几个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宫雪 《时代经贸》2011,(20):33-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怎样更好的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进行会计处理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正式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做了改动和变化,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会计制度。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但在会计核算的十三条一般原则中又有靠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体现的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该原则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新颁布的准则体系中大都有其影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突出了经济业务的实质,要求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而不是单以法律形式为判断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为财务报告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4.
“实质重于形式”指的是“要使会计资料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交易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只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和核算”。因此,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实质发生背离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尽管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中不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典型例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实质重于形式”还是“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而且往往是“法律形式”取代了“经济实质”占据了对会计处理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实质重于形式作为确认和判定经济及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会计和司法实践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会计界已有不少学者对实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会计实践中,要真正能认识和理解这一原则,并非易事。笔者认为要对会计实践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认识和理解,就必须弄清楚实质与形式的哲学关系、实质与形式的经济解释、实质与形式的法律解释、会计要素与法律概念等几个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准则中贯穿会计核算的始终,规范了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本文简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背景、涵义、应用及该原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指出该原则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分析了其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慈 《经济论坛》2010,(5):192-194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财务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不断扩大。为协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税法部分接受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财务会计与税法在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及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于正确运用该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外在的袁现形式。《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条款主要是为了强调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不一致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其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制度中应用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9.
"实质重于形式"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贯彻是健全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到具体会计准则——借款准则中去,可以保证借款业务方面的会计核算精准化,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本文通过对实务操作的简述,分析表明了如何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到借款准则中,并阐述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的运用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7)中首次提到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即有关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应当按照其关系的实质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0)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未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是,它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所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