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害人承诺在我国刑法中被视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被害人承诺的刑事立法化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公正处理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件的需要。因此,应将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刑法效果以及限制性规定等内容在刑法总则中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2.
轻微刑事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就此基本达成共识,重罪案件和死刑案件可否适用刑事和解理论界争议颇为激烈。文章主张死刑案件不能和解,死刑被和解将违背我国死刑适用的宗旨,破坏死刑适用的标准;死刑案件和解严重背离了罪行法定原则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不符合刑事和解的应有价值;容易滋生新的司法腐败;其本质是国家推卸本应承担的对被害人的救助责任;死刑案件刑事和解也并非控制死刑适用的良策。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刑法理论重点关注犯罪人的行为,很少关注被害人,被害人自身的因素也较少被纳入到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确定过程中.而某种程度上被害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往往起着刺激和推动的作用.要充分认识被害人过错的基本特征,并能从王客观角度认定被害人过错.西方学界提出了对被害人进行刑法意义限制的“分担责任学说”和“应受谴责性降低学说”两个学说,我国应以后一学说为指导完善我国刑法及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WTO 1994年<反倾销协议>和各国反倾销法中对于追溯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就是"存在倾销的历史"、"进口商知道或应该知道"倾销的存在、"短期内大量进口"的事实以及欧盟反倾销法中对于出口商承担反倾销税的情况.以上各项条件在1979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所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中均有所体现.因此,研究这些案件中"紧急情况"的成因,或许会成为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过程中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5.
王冰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221-222
性暴力犯罪,在刑法上是犯罪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在民法意义上,性暴力犯罪符合侵权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侵权行为。但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并非相斥,因此,即便是行为人受到了刑罚处罚,承担了刑事责任,由侵权引起的民事责任仍然不能免去,仍然要就其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对被侵权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是必要的,可以起到填补损害、精神抚慰和惩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体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赋予被害人在诉讼全过程中的一系列权利。本文试就如何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略陈浅见。 一、克服畏难情绪 树立保障观念 新刑诉法在保障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作了具体而系统的规定,明确被害人享有下列八项权利:1、控告权。2、对不立案提出异议权。3、侦查起诉过程中对证据或者案件处理发表意见权。4、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唤起、形成的,一定时期内大多数网民对某一问题、现象所持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当前,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较以前更加明显,但客观分析网络舆论的功用,还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关注其形成过程中技术、个人、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复杂互动.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网上舆论应当被视作社会民意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体现了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某些重要问题.但网络舆论并不等同于民意,网络媒体提供了一种平等讨论的可能和被期待的环境,但仔细审视之后,我们发现平等充分的讨论在网上存在一系列显著障碍.研究网络舆论,需判断"主流意见"之下各种意见的冲突和消长过程,有时分析舆论产生、发展的过程,比单纯分析舆论的结果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群体上访、反复上访、越级进京上访、缠访等案件激增,上访的主要原因也是大部分是因为经济赔偿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刑事被害人生活困难,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所以,如何建立处理涉法涉诉资金长效机制,来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处理轻伤赔偿案件时,由于轻伤案件调解后,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为此,当事人双方时于民事赔偿的数额争议比较大,而赔偿数额没有上限限制,所以,实践中,出现一些被敲诈等不正常现象,一些司法办案人员也感到迷茫,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正、公平处理轻伤案件,实现法律正义的价值,本人认为应当由司法机关作出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轻伤赔偿数额上限.以达到既惩罚和教育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维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被侵害,避免把办案机关当成某些人泄私愤的工具,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案件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规范执法行为、纠正违法办案,是保证案件质量的一个问题两个方面.这个体系的构建应该在法定框架和工商体制内,根据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按照依法、高效、实用的要求来建立.笔者认为,案件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网络保障体系 从现行的案件管理模式看,更多的是注重层级式管理,即采用三级管理的模式,首先由办案部门和案件承办人承担案件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其次由法制机构负责核审,在案件质量管理中发挥协调、参谋、监测和预警作用;最后由案审会和分管局长对案件进行把关.由此就需要构建一个能够将三级互动起来的督察机制--成立案件质量督查工作领导小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刑法理论重点关注犯罪人的行为,很少关注被害人,被害人自身的因素也较少被纳入到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确定过程中。而某种程度上被害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往往起着刺激和推动的作用。要充分认识被害人过错的基本特征,并能从主客观角度认定被害人过错。西方学界提出了对被害人进行刑法意义限制的“分担责任学说”和“应受谴责性降低学说”两个学说,我国应以后一学说为指导完善我国刑法及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被害人保护制度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欧美,而与我国国情较为接近的亚洲各国的情况却被忽视了.尤其是情况与我国更加近似的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本文就我国台湾地区的被害人补偿制度进行解读,并以其为借鉴,构建我国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我国应当确立的被害人补偿制度,其适用对象仅限于暴力犯罪的被害人及其遗属,原则上是故意犯罪.被害人补偿资金的来源广泛,并组建补偿基金委员会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在各级法院设立国家补偿审议委员会.基金的支付以现金为主,实物为补充,一般为一次性支付,特殊情况下采用分期支付和信托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无被害人犯罪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刑法中规定的较少,但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现实考察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越轨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型化趋势,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被害人犯罪"相关行为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广泛讨论。通过论证,得出处理"无被害人犯罪"问题应秉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在该政策的指导下,对我国有关"无被害人犯罪"问题所涉及的聚众淫乱罪和"高利贷"问题的刑事立法提出薄见,以期使其在刑法规制上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4.
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校园亚文化纷繁复杂,既表现为不良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表现为大学生自身性格、习惯爱好、意志品质等个体因素.近年来,此类违法犯罪案件有所增加,原因复杂多样,大学生既可沦为犯罪人,也可能是被害人.研究当前大学校园的不良亚文化,创新工作思路,引导大学生主流价值观,使大学生远离违法犯罪,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证据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证据是一种认识手段,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证据更是一个法律范畴,被各类诉讼视为维系裁判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惟一纽带。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这七种证据种类之外的其他表现形式,不能成为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东北亚地区被明确的划分在"一带一路"战略覆盖范围之外.但是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层面考虑,东北亚地区作为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具备承担"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能力.因此文中以"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的战略定位为分析前提,侧重探讨东北亚地区如何被纳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  相似文献   

17.
陈争尧 《经贸实践》2016,(3):353-354
在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精神疾病患病率是13.47‰.精神病人犯罪给公众带来了极大恐慌,增加了社会的潜在不安定因素,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屡有精神病人伤害无辜的案例折射出国家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举措和保障制度尚存漏洞.从刑法的角度,我们应当认识到精神病犯罪现有立法在认定方法上、强制医疗上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更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完善立法.精神病犯罪立法的完善应当从精神病人和被害人两个方面进行.被害人是精神病犯罪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应当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和权利救济.对于精神病患者,应当从责任认定、家庭监管、强制医疗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志明 《当代经济》2009,(24):16-16
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探民情、察民意"的重要渠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意能否顺利上达政府决策管理部门,关系着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问题,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民意诉求渠道建设就尤为重要.本文以乌坎事件为例,具体剖析事件过程中官民沟通渠道存在的问题,以及事件解决过程中民意诉求渠道的重建,总结我国在基层民主中民意诉求渠道建设的得失,并对我国基层民主民意表达机制的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乌坎事件是2011年中国影响最大的群体性事件,其突发和解决过程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政府应对此类事件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引起了政府对构建顺畅的民意诉求渠道的重视和关注,为促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和维持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徐桂兰 《发展研究》2007,3(10):97-99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本文试就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对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