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权市场创新与风险管理问题是我国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我国产权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市场的功能定位、交易品种、市场定价机制、市场结构、市场监管体系等五个方面,凝练出我国产权市场创新的方向及具体内容,完成产权市场创新模式的设计.并针对产权市场面临的风险,在明确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产权市场的基本功能和定位基础上,从建立健全产权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管体系角度分析了产权市场创新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思路,从而使我国产权市场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真正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三板市场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得了全面的发展,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介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出发,提出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层次资本市场应当是能够同时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平台和服务的市场体系.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不是一个长时期的演化过程,而是一个诱发于国有企业绩效革新和产权变革的快变甚至剧变式的创生过程.在科学界定多层次资本市场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演进的历程.从“倒金字塔”的结构形态、独有的创生性、场内场外交互式发展的进程等方面概述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演化特点,并给出了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建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是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从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资本市场转板机制、优化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跨领域金融产品创新与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助力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近几年兴起的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也渐渐走上舞台,其发展逐渐影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文章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东北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体现在提高东北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解决东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并实现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式及投资回报的机会和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诸多方面 ;可行性是由长春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总量支持、长春拥有东北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具有研究东北区域性资本市场的人才资源等决定的。此外美、英两国区域性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完善的重要战略和大势所趋.完整的资本市场应该由场内和场外等不同层次的市场体系及交易方式共同组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整体系应呈现为"两大部分"和"四个层次".其中,以天津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国、全面开放、场内场外对接、主场分场联合的柜台交易市场,应该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权交易市场在促进企业投融资、加速产权流通和活跃区域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可以看到,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已经基本发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本身的完善和安全运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优化准入机制和推出机制、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具有如下基本架构:积极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注重发展企业长期债券市场;大力发展私人权益资金市场;继续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地方产权(股票)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10.
东北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定位,既应考虑如何避免和克服我国证券交易所在定位上的缺陷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又能顾及东北区域性资本市场同我国证券交易所在层次及分工上的对接。东北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结构安排,不仅应同振兴东北的行动计划和东北区域经济的特点相适应,而且应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弥补沪、深证券交易所在规制上的缺失。东北区域性资本市场结构的设计应包括这样几个层面:全流通的股票市场、多样化的债券市场、共同的产权市场及有特色的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出现了资本短缺与"资本过剩"并存的奇特现象,资金流不能够得到放大,其重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结构单一.本文阐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我国的实践与创新,强调了分工协作机制,构想了二板市场、债券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本文提出在遵循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原则下,全面提升资本市场效率,释放被大量沉淀的资金流,推动流通现代化,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由场内和场外交易市场共同构成.当前我国建立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一市场区别于证券交易所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将发挥独特作用,场外交易市场是形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建设场外交易市场必须在市场化框架下,充分解决制度设计、市场监管与中介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大力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更需要制度组织创新.产权市场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创造性贡献,是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一项中国创造.当前,中国产权市场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反复和国内增长趋缓的挑战,在稳定主导交易业务的同时,多方面创新发展,大区性质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监管和交易规则有序推进,地方性产权发展出现异化趋势,呈现产品市场发展指标趋缓、要素资本品交易指标活跃替代的局面.本文从下述四个方面论述:一是产权市场创新的必要性;二是产权交易市场创新的主要思路;三是产权交易市场创新内容;四是产权市场创新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博楠 《经济师》2005,(3):8-8,11
我国资本市场是以沪深主板市场为主的单一资本市场 ,这种单一的资本市场体系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在现阶段 ,规范主板市场 ,推出创业板市场 ,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论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必要性和市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创业板市场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三板市场作为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先从总体上分析了目前新三版市场的发展情况,然后重点分析了目前新三板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对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春晖 《新经济》2023,(5):122-133
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本文对地方政府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政策背景、现状以及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发现: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的支持方向和力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效果未达预期、缺乏有效评价工具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政策评价模型,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层次结构基本确立,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在筹融资能力、规模、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资本市场各组成部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问题所在的体制、机制、结构等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相应对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和优化融资结构的功能,并提升金融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现状出发,借鉴世界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经验,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构建及其实现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对资本市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创业板的开市,说明我国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上前进了一步.培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完善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给予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一个更有广度、功能更强大的资本平台.但由于创业板市场刚刚建立,流动性问题可能成为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难题.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差异及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