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选用中国2012-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组织资本及其构成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资本对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构成要素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作用路径,即创新资本对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对财务绩效具有抑制作用;流程资本对研究投入存在负向关系,印证了企业管理能力支撑的规模扩张会抑制前端性强的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用中国2012-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组织资本及其构成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资本对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构成要素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作用路径,即创新资本对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对财务绩效具有抑制作用;流程资本对研究投入存在负向关系,印证了企业管理能力支撑的规模扩张会抑制前端性强的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改进的Cobb-Douglas 生产函数,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336家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业期企业要素投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研发投入、管理水平、销售能力、资产负债率对企业创业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同时发现,我国创业期企业在要素投入方面具有从增加传统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向提高技术效率要素投入方向转变的特征。进一步深化了新兴经济市场企业创业绩效与要素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可为创业期企业进行合理要素投入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改进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336家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业期企业要素投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研发投入、管理水平、销售能力、资产负债率对企业创业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同时发现,我国创业期企业在要素投入方面具有从增加传统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向提高技术效率要素投入方向转变的特征。进一步深化了新兴经济市场企业创业绩效与要素投入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可为创业期企业进行合理要素投入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自1988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后,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家级高新产业技术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利用EMS Version1.3.0软件,各选取3个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指标对全国41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效率与规模报酬分析将我国的高新区按整体效率强度分为三类,并对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敏感度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各高新区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从全国范围来看,2008年我国高新区整体效率较2007年略微下降,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下降所导致的,因此我国高新区应当更加重视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国家级高新区整体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高新区向创新型科技新城的研究经历了空间的"形聚"、产业的"神聚"、根植性创新网络和创新型科技新城几个阶段,其中创新型科技新城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的源动力、实现载体、政策扶助条件、创新网络裁判员、更新途径、链接点、黏合剂和创新型人才的凝聚条件。通过对青岛蓝色产业发展现状和蓝色产业创新网络要素进行分析,提出青岛国家高新区如何围绕蓝色产业创新网络实现与科技新城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 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145个国家级高新区入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出中国高新区的四大主导产业,然后针对这四大主导产业选取上海高新区进行社会网络的拓扑性质分析,得出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特征;并进一步利用Ucinet得到研发投入网络的中心性和结构性指标,通过Eviews进行回归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等级度、度数中心度以及特征向量中心度和创新绩效正相关,有效规模、限制度和接近中心度三者与创新绩效负相关;高新区集群企业研发投入需要加强和其他合作者的直接联系,多参与到研发投入活动中来;增加行业规范性,同时要防止研发投入网络的过度紧密发展带来的创新活动放缓以及创新传播的受限,要不断吸引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入。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军  姚佐文 《技术经济》2009,28(3):1-4,9
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新区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高新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选取了高新区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并运用C2R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部分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这些高新区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中介、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边界确定及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客观上存在着三个边界划分:时间边界、概念边界以及规模边界。管理与治理孰轻孰重,依赖于企业发展阶段以及公司规模大小。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或公司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强化管理能迅速提高企业绩效,而在公司规模比较大的阶段强化治理能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效益。"管理拐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治理的起点,而"治理拐点"所对应的产量即为治理最优规模结构,也是子公司进一步分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路径选择: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文献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路径选择存在着认识分歧.本文认为,理论分歧源于商品契约与要素契约之间经济绩效的考量.本文在一个制度经济分析框架下对工商业资本不同路径选择下的契约绩效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工商业资本规模是其最优契约形式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于小规模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最优路径选择是通过商品契约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而对于资本规模较大,特别是以高科技农业项目为投资领域的工商业资本,则适宜通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契约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这一结论否定了当前农业产业化领域众多研究所持的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的观点,也为国家制订激励和引导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本文分析了汇率制度与要素错配对我国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固定汇率制度扩大了企业出口规模,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要素错配是汇率制度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重要传导机制,劳动要素错配抑制了固定汇率制度对企业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整体及资本要素错配加剧了固定汇率制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我国要素错配普遍存在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双重背景导致我国企业出口陷入"低质高量"模式。考虑异质性因素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旧成立,由此可以引申出若干打破"低端锁定"困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基于中国11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3年截面数据,考察在不同的政府干预和市场引导程度下,两代国家级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第一代国家级高新区中,市场引导和政府干预对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在政府干预顺应市场引导的情境下,产业集聚能够明显地促进创新绩效;在新生代国家级高新区中,市场引导对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政府干预对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在缺少市场引导的情境下,政府干预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反而阻滞了高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2002-2016年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实证分析创新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揭示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发现: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和创新绩效对于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产品创新的贡献最为显著,基础创新和创新绩效都有明显贡献,政府支持有待加强,企业家精神亟待培育;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中介效应因创新要素而异,基础创新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创新绩效主要通过提高产业效率和增加产业效益,产品创新则通过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效益增加来提升价值链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立足"微观-中观-宏观"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微观层面,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关键要素成本递减与网络效应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且有助于改善配置效率,实现"数量-种类-价格"的多元、动态均衡;中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宏观层面,数字经济不仅可以通过丰富要素来源、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本深化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且通过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绩效与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06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对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绩效分别对R&D资本存量、企业规模、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和体制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754、0.334、0.298和0.165,R&D资本存量对科技创新绩效的贡献最大。但是,只有企业规模才是影响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绩效的直接原因,其它因素通过企业规模作为传导变量,形成规模经济来发挥作用,目前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状况。  相似文献   

17.
周元  王维才 《经济地理》2003,23(4):451-456
以我国高新区为对象,在实证分析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过程、模式、规律、各阶段的演进、相关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建立了我国高新区阶段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其分析模型。然后,利用上述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高新区在“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移(即“二次创业”)的各种要素,建立了针对高新区在这一阶段转换的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总体看,当前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进展效果未达预期,多项"十二五"指标未能如期实现。表现在:工业规模扩张明显放缓,工业增长质量效益亟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所增强,而研发投入强度和创新效率有待改善;产业结构开始向高加工度升级,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节能环保目标可如期实现,绿色制造发展任务依然紧迫。诸多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主要包括:产业准入带有行政干预色彩,产业竞争活力受到抑制;产业退出机制不健全,落后企业难以有效退出市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企业创新活力有待释放;绿色制造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绿色制造配套服务发展滞后。为此,需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作用边界,加快推进工业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议转变产业准入管理方式,创建公开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健全产业退出机制,降低企业退出的社会负效应;改善创新支持政策,释放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强化人才体系建设,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颠覆了企业创新环境,已成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推动力。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这种提升作用存在规模与行业异质性,表现为对大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更强;知识流动在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可发挥桥梁作用,即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知识流入与知识流出两条路径赋能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相较于知识流出,知识流入在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强。据此,提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知识流动支撑机制,实施差异化数字转型战略的建议,希冀助力企业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珍 《经济论坛》2004,(15):32-32
一、推进三大创新工程。1.观念创新。一是依靠知识投入求发展的观念。市场竞争的智能化,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投入。在干部和企业家中,要注重强化知识就是价值,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第一生产要素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加大对以科学技术、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为重点的投入力度,以知识的投入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的优化升级。二是依靠无形资产投入求发展的观念。无形资产投入所占份额的多少,是衡量企业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无形资产投入在产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引导企业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商誉意识、形象意识和文化意识,优化企业投入结构,在加强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基础上,加大无形资产投入力度,力促产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高。三是靠资本运营求发展的观念。实施资本运营是企业融通资本、壮大规模、扩大经营领域的现代化经营方向。鼓励和引导企业更新经营理念,由资产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积极探索发挥资本最大效益的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加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