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文化性经济事业的现代旅游,其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当地的经济基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基础,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风俗文化,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当地的旅游资源,这些都是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大多自然环境秀美、历史沧桑悠久、文化资源独具特色。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本土旅游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民族地区实现旅游收益增长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加快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通过游客视角分析,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考察、数据对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找出民族地区的旅游企业对旅游吸引力主要影响因素,进而通过总结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建议,为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曦 《魅力中国》2013,(23):18-18
西部大开发使得西部旅游业开始兴起.民族的旅游资源在为当地生活的少教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不过也给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文章对西江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旅游业对当地西江苗族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而分析在开发当地旅游业的同时如何做好当期文化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要保持民族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贵州黔东南地区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和当地居民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大,当地居民参加旅游开发的意愿较强。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等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地区物价上涨、传统文化受冲击等负面影响。所以当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旅游业与各产业的关联度;健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增加相关培训以及保护好当地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正确开发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旅游开发也是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虽不十分理想,但有较好的开发基础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调整策略,深度开发,打造精品,形成合力,将会有力地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很多学者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持反对态度,认为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会使文化本身丧失原有的内涵,文化的真实性将被弱化;但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对民族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的融合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主要包括原生性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和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业的运用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的发展会给目的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及态度是反映旅游影响的晴雨表.文章以互助小庄为例,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及生态影响的感知.当地居民对游客的态度、对投资者和从业者的态度、对旅游业的态度,从而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社会制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民族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 ,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自我制衡性循环规律 ,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命题 ,并对解决这一矛盾做了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强调了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剑  江宗德 《特区经济》2010,(4):220-22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我们只有在开发这些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对它进行保护,才能保证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贵州民族旅游业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应用产业发展的三大原则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体系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侵扰行为日益增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损害了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因而旅游业界需要通过明确旅游侵扰的作用模式、了解旅游者侵扰现象的成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抑制和消除这类现象的有效途径,最终促进我国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从民俗和文化内涵的角度进行开发,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已成为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曾强调指出:应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晶是旅游目的地为旅游活动中的购物者,提供富有当地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和具有工艺性、  相似文献   

15.
浅析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族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许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陆霖 《理论观察》2015,(2):51-52
旅游政策和规划一直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各国政府也都积极努力制定本国的旅游业相关政策和规划。作为旅游目的地,都希望政府的旅游政策对本地的旅游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帮助性,可是对地方来讲,旅游政策的制定会受到本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地的人文与自然环境。所以,研究人文和自然环境对当地旅游政策、规划和发展的影响,会更加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民族文化旅游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并持续向前发展。在遵循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下,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地区。就现状而言,民族地区旅游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旅游环境是指在旅游活动特定条件下的区域和环境氛围。就范围而言,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得到速猛的发展,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了破坏。因此,对旅游环境进行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才能维持旅游发展的持续性,才能取得旅游业发展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赢”。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新型旅游地的不断兴起,传统旅游地的创新发展,区域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民族地区旅游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文章界定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由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组成,并分析认为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中民族文化是核心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民族文化体验是核心产品,最后提出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有效途径.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在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