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机制,运用实证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员工感知到的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均正向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其中外部社会责任感知的影响大于内部社会责任感知的影响;组织信任完全中介内部社会责任感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部分中介外部责任感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员工、客户、股东,对环境、社会的贡献。本文在理解社会责任及企业绩效的基础上,以上海某公司为研究实例,分析了该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与其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该公司及其他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承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李莉 《魅力中国》2014,(5):382-382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去转变人的观念,引导人的行为,使个人或群体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有效管理手段,去激励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达到组织的预期绩效。从这一方面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源的质量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标。怎样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依托,阐释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价值,并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模式路径上,探寻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树立促进员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全员发展和和谐发展的目标。在内容上应注重完善员工本质、提高员工素质和满足员工需要等。在管理模式上应构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企业要重视社会责任的部分,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要以人为本,但是实际上这种管理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并没有真正实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虽然分为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但它们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企业社会责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同时要保证劳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了社会责任给企业人力资源带来的挑战以及在社会责任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为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人为本"逐渐被各个企业采用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对企业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既要包括内部的人,即企业自身的员工,又要包括企业外面的人,也就是广大的消费者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换言之,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既要充分依靠自身的员工,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也要重视顾客和消费者的利益,以及企业的发展所应该承担的对于人类和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为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9.
杨征  田婉琳 《老区建设》2012,(12):13-17
温氏集团在与员工、消费者、社会的共存共荣中求发展。员工对于温氏是一个扩大了的概念,包括内部职工、合作养殖户、客户、股东。温氏通过利益共享,实现与员工的共存共荣。温氏通过严把安全质量关,实现与消费者的共存共荣。温氏通过积极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实现与社会的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0.
施杰 《魅力中国》2011,(20):39-39
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设计、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配合,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确保人力资源战略计划落实,有效激励员工。然后介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帮助员工“自我实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训,网络化和信息化,开发管理人员从指挥型变成育才型,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在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  相似文献   

12.
赖文洪 《宁波经济》2007,(11):56-57
我们说的企业公民(CorporateCitizens),实际上是将公民概念引申到企业价值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其涵义包括: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企业具有国家公民性质,对现代社会有权利也负有义务;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企业公民,不仅意味着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还包括对其参与社会环境改造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将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归结于企业,衡量职业成功的标准较为客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组织结构的改变,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不再只是企业的责任,而需要组织和员工共同承担,此外衡量职业成功的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文章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概念、理论及发展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观点,为未来针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既是期望也是要求,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响应国家号召,承担绿色社会责任,做绿色发展的排头兵。践行企业绿色社会责任,是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经营的短视效应还普遍存在,义利相悖的观念还占据上风,企业践行绿色社会责任的动力还明显不足。本文着重分析了企业践行绿色社会责任的阻力,提出了企业践行绿色社会责任的路径: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绿色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生产经营为基础,要求企业经营者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从长远出发,以大局为重,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履行企业的绿色社会责任,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虚拟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管理职能被逐渐分离出来,由社会或其他组织、个人承担,并由他们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以前,人力资源管理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管理职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智力全球化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也出现了虚拟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员工培训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包给企业以外的公司去执行即培训虚拟化。  相似文献   

16.
杨红英  曾萍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04-106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企业为了生存既要千方百计降低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西部民族地区企业虽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东部企业要小,但应对危机的抗风险能力也普遍较弱,如何度过经济不景气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是该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凝聚力;二是有效培训,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抓住机会,适度人才重组,加大紧缺人才的引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四是强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提升企业绩效,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试论"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兼论利益相关者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导致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利益相关者管理对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 ,已成为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现代企业必须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支撑当代企业长期成功的三代基础包括:科学发展人力资源、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三大基础的核心观念是,在21世纪这样一个关系时代,广大企业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努力与企业的各个方面利益群体,如员工、客户、社会公众、竞争对手等,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以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持续变化,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上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企业也认识到了社会责任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基于文献回顾,文章研究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同方式及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方式对品牌信任的影响机制,根据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是否与自身的核心业务结合起来分为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和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根据传播方式是否是公司可控的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传播方式分为内在传播方式和外在传播方式。并引入社会驱动归因和自利驱动归因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方式对归因及品牌信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承担的社会福利义务.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危机和生存压力,企业在应对压力的同时仍然应当承担社会责任.金融危机下企业应当小心经营,加强创新,保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利益,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化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