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企业网络形成与演变路径的社会性质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制度结构层面中所嵌入的社会资本(信任类型)视角入手,探寻不同社会信任结构对企业网络组织外在形式的多样性特征与升级演进路径选择的作用机制及内在机理,得出结论:社会制度层面的信任关系与信任结构通过交易成本与治理机制途径,深刻影响乃至决定该社会经济体中企业网络组织的外在形式与升级演进路径。关系型信任偏向的社会结构适于发展企业集群与外包(下包)制类型的企业网络组织形式,而制度型信任偏向的社会结构有利于虚拟组织与战略联盟类型的企业网络组织形式。企业网络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演进进程中,社会制度所内涵的社会资本与信用体系的变迁与构建是核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龚世文 《现代企业》2007,(6):35-35,38
事实上,企业集群不仅是经济现象、管理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从本质上来讲,企业集群是明确的规范契约和灵活的关系网络的统一体。因此,社会学完全可以在企业集群中的关系网络研究方面大有作为。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分析,把握企业集群内部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竞争优势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有利于认识、规范和推动企业集群内部社会资本的发展。因此。通过对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分析,把握企业集群内部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竞争优势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有利于认识、规范和推动企业集群内部社会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珠三角产业集群企业为对象,对集群内部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知识创新平台对集群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社会资本与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正相关。但除了信任维度外,关系维度和文化维度并不直接影响集群企业绩效,而是通过集群知识创新平台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在"集群社会资本→集群知识创新平台→集群企业创新绩效"链中,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是提高集群企业对知识吸收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提升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区域视角,采用相关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水平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可以肯定社会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在社会资本的各个层面表现的并不一致.在仅给定初始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前提下,个人层面信任和企业层面信任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发现个人层面社会网络和社区层面社会网络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引入控制变量后,社会资本在信任维度仍旧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社会网络维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仍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乔玉慧 《企业导报》2011,(14):108-109
产业集群对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内部存在的企业、产业、大学、协会等研究机构及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社会资本。这种资本将会影响集群内企业对外部资源的获取,也是集群内企业间隐形知识获取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拟就企业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的积极作用和制约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行业协会中企业与协会间的信任关系,认为信任是他们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对行业协会的信任是协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会员企业的一种社会资本.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他们之间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会资本的培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资本的概念早已跳出了物质资本的框框,并从人力资本进而发展出社会资本的概念。所谓社会资本通常指人们通过社会交往而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形成的社会关系或关系网络.常见的如家庭、家族、邻里、社团,以及同学、同事、朋友等人际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往往与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因素密不可分.其价值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之间的信任程度及网络范围的大小。对于企业而言.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则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浅谈企业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社会资本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研究中,它指出了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频繁、交叉的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关系网络为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和采取集体行动提供了基础。目前,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它已被广泛地用来解释一个企业、区域或国家的经济繁荣或衰退等经济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本不仅会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7年长三角地区中小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纵向、横向社会资本与企业特有的关系资本方面,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纵向社会资本中的政府关系资本、企业横向社会资本中与客户的关系资本和企业特有的社会资本对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多体现在企业短期贷款水平上;企业的横向资本社会中,与关联方面的关系网络对企业债务融资没有显著影响;而企业纵向社会资本中,与银行的关系资本对企业债务融资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包凤耐 《企业经济》2020,(1):129-135
企业的创新绩效受到企业在网络中的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制约,这一研究正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中关系型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路径探索往往并不深入。基于此,从信任、沟通、冲突管理三个维度测度企业的关系型社会资本,考察了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式,以及知识转移在此作用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有效沟通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同时知识转移在该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建议指出,企业应注重构建经济型与政企型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维护,尤其要注重通过促进企业间的沟通有效性来提升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效果及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金涛 《企业经济》2013,(3):54-57
普遍化的信任资本是企业年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我国企业年金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在于信任资本发育不成熟。因此,应当充分认识信任资本,尤其是政府信任资本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巩固、维护政府在企业年金领域中的信任资本,并努力推进信任资本的普遍化,以便促进我国企业年金现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陈丽琳  匡时 《价值工程》2012,31(28):156-158
社会资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民营企业灵活多变的随意性特征导致规范性不足。血缘、地缘观念导致组织内信任的缺失,家长制领导方式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资本网络。"差序格局"形成的意识成为阻碍民营企业领导人社会资本存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认真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加企业社会资本是现代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8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为代表,实证研究了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得出了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并且存在一个最优的资产负债率结构使得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同时也得出了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成长性关系不明确,与托宾Q值之间存在一次正相关,但二次回归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使得托宾Q值最优。应通过创新和扩大外援融资,提高文化产业上市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李学兵 《价值工程》2012,31(36):124-126
产业集群竞争力与人力资本水平具有正相关性。拥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产业集群更具竞争力,对增量人力资本的吸纳力也更强。一个地区在致力于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为政策出发点,形成高水平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市场,依靠人力资本的高劳动率,高创新能力和外部的经济与社会的网络资源以提升产业集群生产率,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结合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对国内外关于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以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影响因素为分析对象,从资金、管理、人力、技术环境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中国民营钢铁企业信息化的4个对策,即:改变粗放管理模式,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措助信息化,延伸产业链,推进企业集团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经济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核心企业而形成的关联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型核心企业带动配套型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而产业聚集产生的群体效率、低交易成本是打造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反过来,在实施地域品牌战略的过程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推动大型核心企业的形成,并担当创造企业品牌乃至地域产业品牌的重任,以提升集群声誉和知名度。由于大企业网络创新能力强,创新者的利益能更好地实现,而且创新力更持久、更具有集成优势,所以由大企业网络带动的现代产业集群比传统的产业集群更具有不可动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wo forms of capital, i.e.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on innovation at the country level. We use secondary data from th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on a country's overall human development to test fo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innovation. We also use previous conceptualizations of social capital as comprising trust, associational activity, and norms of civic behaviour to test f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indicators of social capital and innovation using data from the World Values Survey. Unlike most previous studies that examine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within a given country, we develop and empirically test a theoretically grounded model that relates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to innovation at the societal level across 59 different countries, thus providing a more global view of the role of these two forms of capital in generating value. We fin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innovation and partial support for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rust and associational activity on innovation. However, contrary to our prediction, we fi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s of civic behaviour and one of our inno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8.
Why are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significantly richer than Southern/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We try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rom an empirical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In particular,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interplay of social trust as a positive and corruption as a negative manifesta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e opportunities to provide answers by multivariate modelling are, however, limited by sev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small sample size and low degrees of freedom. Regarding these problems, we test the interrelating influences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social capital by applying a path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Granger-like causal effects. Our empirical results, referring to a sample of up to 25 EU countries, show that corruption might harm poor European countries but is not able to affect social trust. However, corruption in itself means that resources end up in the wrong places and not in socioeconomically optimal investments. There is, therefore, a direct damaging effect of corruption on wealth. This implies that economic actors have to invest higher transaction and control costs which will bind resources to non-productive purposes and thus destroy economic wealth. Most remarkable is that the augmentation of positive social capital could work as an effective counterforce to corruption, even if it does not compensate for the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corruption. Thus, adding the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ma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present day variation in the wealth of European nations by the damaging effect of corrupt activities and/or the positive force of social tr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