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提倡弘扬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态公德。生态公德主要包括:珍惜资源,保护生态;尊重生命,爱护生态;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爱惜水源,呵护生态;广泛宣传.心系生态。人人明了生态公德,人人遵守生态公德,事事以生态为先,时时以生态为念,生态文明的大厦才能高高建起。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因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开发和积累人力资本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张坤民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结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人们逐步认识到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于 80年代被提出 1。陈耀邦指出,可持续发展是 80年代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讨论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相似文献   

4.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直接导致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应对的策略是以技术创新为技术壁垒的突破口,开发高技术,绿色化产品,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企业在发展国际市场方面提供了机遇,但是如何制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是很重要的,而保证产品质量、提供服务、注重产品的周边效应是我国企业的主要战略决策,这些制度性的战略决策保障了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能否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能否可持续发展.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国际化的环境管理机制中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更加全面的国际化,比较重要的两点因素就是从机制方面加强对环境管理的建设以及良好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6.
私德与公德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判然有别,互相冲突;有时又相互重叠,似为一体.公德是以社会契约为轴心的,遵守社会契约是道德的底线,对它的违反则从根本上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其他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无从谈起.公德比私德更为根本,更为重要,重构公德--私德体系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社会近年来纷争不已、莫衷一是的热门话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展示了光辉前景。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点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武汉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与资源等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日益深入,近年来已成为引起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石油行业要取得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同发展,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再谈环境承载力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生活空间和时间.但却带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违背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因此,重新审视环境承载力的价值功能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阐述世界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入手,介绍了国际社会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全球性合作;进而分析了要解决环境问题,要减轻由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对环境系统的压力,需要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比较了国外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经济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价值观是在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生态伦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各方面引起了深刻的影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础上,处理好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国纷纷签订各种国际环境协定,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本文对国际环境双边和多边协定的制定和签署进行了经济效应分析,指出国际环境协定的实施将对各国总体的经济福利、国际资本流动、各国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保科技进步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建河流伦理是应对生态危机、发展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河流伦理改变了只将人类作为道德主体的观点,强调河流的主体地位,把河流共同体作为道德主体和道德关怀的对象,是对传统伦理的突破和挑战。河流伦理强调河流的内在价值和健康生命,在理论和实践中构建一系列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用"人水和谐"的价值观来指导人们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运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的出现既体现了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也蕴涵着社会伦理演变中的道德必然性和内在的合道德性价值依据。循环经济的道德特性从根本上说是对自然生态的终极关怀和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伦理是伦理观念和伦理实践的统一,它既是一个伦理观念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自我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为一种将产品生命周期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识出来的方法——碳标签,直接影响需求端和供给端,转变大众的消费模式,形成低碳生活的新工具。对国际碳标签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的碳标签制度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We study the impact of timing and commitment on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policie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daptation policies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rivate good and may require a prior investment, while mitigation policies produce a public good. In a stylized model, we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trategic commitment and leadership considerations when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coexist. We obtain equilibrium abatement and adaptation levels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under partial cooperation for various timing and leadership scenarios. Crucially, global environmental costs suffered by countries are found to be greater when adaptation measures can be used strategically.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关注环境问题.从整体来看,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启动更早,政策工具多样,值得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和借鉴.当前我国低碳经济正处于探索阶段,尚面临许多障碍与困难,为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启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张广瑞 《经济管理》2020,42(5):195-208
“过度旅游”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负向影响。人类旅行与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00年前后,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或开始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发展的各种影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积极的和负面的——都在不断扩大。从总的趋势而言,当人类旅行与旅游活动人数规模、访问区域、增长速度和影响较小的时候,对旅游发展的反对声音多局限在特定地区、时段和人群,但随着旅游规模扩展与速度逐渐加快,“拥挤度”加大的情况下,反对的声音则越来越强烈,甚至开始从情绪上反对转变成社会行动。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后期,“过度旅游”开始变成一种“全球关注”,关注的群体由最初的旅游目的地居民扩展到学术界、国际旅游机构、旅游业界、国家政府相关机构以及各类媒体,旅游者本身也参与其中。这一关注在2018年形成高潮,“overtourism”正式被英国《牛津英语词典》选入当年的年度词汇。于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过度旅游”现象,并以不同的方式确定其含义,评估其影响,探讨产生的原因和谋划应对策略与行动。尽管对“过度旅游”现象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分歧,政府、业界、社会乃至旅游者对待这一现象的态度大相径庭,但毕竟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一现象,探讨其发展趋势,应当是旅游相关学术机构的责任。本文旨在为对“过度旅游”现象的来龙去脉做一个初步的梳理,以期推进我国学术界关注这个“全球关注”现象的研究,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也许“过度旅游”在中国尚未成为严重问题,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更何况,在全球更加开放,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一个遍及全球的问题,恐怕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辩论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争论到伦理争论的历程。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伦理问题",气候变化伦理问题的关键是利益冲突。要解决"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碳排量分配的合理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及其补偿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气候公正原则、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等问题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