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青藏地区间的商贸活动十分频繁,并有着鲜明的特点:英印商人对贸易的影响力不断加大;青海马家官僚资本兴起。这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也与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是相一致的。尽管如此,青藏贸易的延续,加强和巩固了西藏与祖国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2.
近代对外贸易将中国传统经济纳入世界经济范围,茶叶是其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结合近代华茶对外贸易的历史过程,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考察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对华茶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外茶叶贸易中,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洋行与茶栈等中间商共同主导构建了近代华茶对外贸易制度。该制度保障了中间商对贸易的垄断和利益的实现,却阻碍了近代华茶贸易及茶业的发展。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和政府无力对此贸易制度进行相应变革,致使近代华茶贸易转型与茶业发展更加困难。文章的计量分析也支持了洋行、茶栈主导构建的贸易制度对华茶衰落最具解释力的结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反思,能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海关贸易报告和英国领事商务报告为基本史料,对福州近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相关史实进行梳理,从制度变迁的新视角探讨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兴衰缘由.本文认为茶叶贸易的兴衰应该从制度变迁方面去寻找,其它因素只是作为外部原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德贸易商品结构分析:1906-193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德贸易进口商品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后者则以生活资料为主.反映出中德贸易中进口商品对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则基本相似,都是以农、矿初级产品为主.总的商品结构历年基本上没发生根本性变化,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缓慢,制成品生产、出口未有大的发展,难以在世界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有很强的相关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因此可以用贸易结构的变化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文章用已有数据和计量方法,建立了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回归模型,考察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此来观察中国近代产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海关贸易报告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海关贸易报告开了中国海关历史上贸易统计分析制度的先河 ,其卷帖浩繁 ,内容广泛 ,有着重要史料和学术价值 ,直至今天仍受到国内外多方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海关贸易报告作了系统探讨分析 ,对重新认识近代中国海关贸易报告的性质和作用提供了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7.
王艳 《经济问题》2008,342(2):31-33
贸易强国是近代铁的定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出口的政策力度可谓不小.然而经过近30年的贸易实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国远非经济强国.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及高瞻性的出口战略不无关系.借鉴美国"国家出口战略"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出口战略框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关是清初开放海禁后在沿海港口设立的对外贸易的征税机构.它一直是在清政府委派的海关监督或海关道管辖之下.五口通商前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我国商人经营的民船贸易;五口通商后,外商轮船根据不平等条约的规定,纷纷前来五口通商贸易,于是在对外贸易中产生了所谓轮船贸易.在整个中国近代期间,华商经营的民船贸易,远远不能和外商的轮船贸易匹敌,所以轮船贸易实际上是外商垄断下的对外贸易.在外商轮船贸易的排挤下,华商的民船贸易,逐步退居于国内和港澳  相似文献   

9.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简称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两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构建"大青藏旅游圈",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粤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主要商界群体之一.从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展艰辛的海外贸易商旅,到近代广州"十三行"成为与世界通商的主力,粤商在中国经济史和世界贸易史上,都留下了令人瞩目的印迹.改革开放后,新粤商继承历史优秀传统,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遍布海内外的新粤商规模实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近代云贵区域市场发育、发展历程为例,论证引起区域市场变迁、整合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变迁、商品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现代技术运用,从而为理论界研究区域市场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生态农牧区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青藏高原独特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采用资源环境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条件、社会人文环境四方面指标构建青藏地区农村发展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对青藏地区的县市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将青藏地区117个县市分成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较强区、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较弱区和农村发展优势居中区三大类.在农村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基础上,明确了青藏地区广大农村发展建设的特殊性和重点方向,认为应着重在资源利用、区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方式等方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以缩小不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晚清时代正处在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及初级加工品的过程中 ,以棉纺织业转型的例证 ,可以说明在以机器制造为标志的近代生产体系确立的过程中 ,实际上经历了传统生产体系、贸易体系、货币体系三大体系向近代经济体系转型、重建、确立的诸多阶段。本文拟从棉纱进口的贸易体系入手 ,探求与早期工业生产体系形成过程中市场与生产部门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多角度的考察表明,近代中国的总需求拉升价格的力度远大于总供给下压价格的力度,产出增长能力较弱;本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贸易条件成立;出口和进口的汇率弹性绝对值之和远小于1,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因此,近代中国经济呈现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总供给曲线的斜度应该是陡峭的。于是,在使用经济学理论框架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时,应首先考虑所运用的理论之前提假设是否与近代中国的经济态势一致,从而避免产生南辕北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陈元清 《经济师》2014,(10):27-29
19世纪60年代,随着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天津开始作为近代华北腹地最大对外贸易中心,其对外贸易发展及其结构的调整对其腹地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两者之间逐渐形成了密切互动关系。1861-1936年间,天津进出口贸易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对象和市场出现了相应调整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大体包括早期重商主义、近代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现代凯恩斯“新重商主义”、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和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中心-外围”理论。其中的不少观点、政策、建议等,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我国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应采取渐进式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华北商品市场的演变与市场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近代华北商品市场的演变与市场体系的形成张利民市场是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表象,其属性、规模和体系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喀变而发展变化的。我国开埠通商后,华北的商品市场同全国一样,随着内外贸易繁荣,近代工业振兴、交通运输变革、商品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化,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长江流域东西贸易日渐兴盛这一历史背景下,皖江流域的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商人群体的活跃及城镇经济的发展.但巨大的人口压力、经营观念的落后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缓慢等不利因素也影响了近代皖江流域乃至整个安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税则谈判与晚清外交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通商税则谈判中,清朝谈判代表与清廷权力中枢之间关于税则和贸易章程的谈判原则的分歧和斗争为人瞩目.清朝谈判代表与清政府之间关于税则谈判原则的交涉过程,体现了宗藩关系体制与近代资本主义外交体制的矛盾,是清政府对于西方列强的认识一步步加深的过程,同时也是清政府开始逐步适应西方列强的外交观念的过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转型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从城堡开始     
艳子 《新经济》2015,(6):90-91
皇帝和侯爵、元首与鼓动者、发明家和学者……从中世纪开始,纽伦堡就如德国历史的一面镜子,上演着一幕幕壮观耀眼、跌宕起伏而又难以参透的悲喜剧.每年,有数十万人来这里做“时间旅行”,零距离体验近代和中世纪的生活万象. 纽伦堡城堡是时间之旅的起点,亦是终点.宏伟的城市防御工事、庄严华丽的教堂、梦幻般的喷泉、昔日全球贸易的见证,一路走来,仿如坠入历史长河,置身中世纪的寰宇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