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品牌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旅游资源系统与旅游业系统之间通过要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相互关联.选取了湖南省品牌旅游资源及反映湖南旅游业发展的众多指标,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函数,分析了湖南省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业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多数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业系统之间的互动性处于失调状态,湘西、湘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业发展还十分落后.因此,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道路是实现湖南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旅游保险是规避旅游风险、保障旅游安全的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目前我国旅游行业蓬勃兴旺,这与萧条的旅游保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本文采用海南省旅游及保险的相关指标数据,在对旅游业与旅游保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旅游业与旅游保险业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智慧旅游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河南省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智慧旅游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各省市旅游业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旅游收入、旅游人数、旅游服务、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等五个因素作为准则层,并分解和衍生了细化为指标层可量化的竞争力指标.其次,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青岛、大连、秦皇岛、南京和杭州等地2015年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五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再次,根据各城市指标层指标得分,利用SWOT分析法对青岛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优劣势分析.最后,借助SPSS20.0软件,利用指数平滑法对2017-2020年青岛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如何提高青岛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融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张掖地理位置居中,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张掖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结合张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张掖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张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铁时代"湖北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铁建设引领湖北旅游业走进了"高铁时代".高铁时代的到来使湖北旅游发生"革命性"变化:旅游交通便捷、旅游客源市场广阔以及区域旅游核心地位增强.本文基于"高铁"带来的旅游市场变化,分析湖北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旅游产业联动、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品创新和精品化、区际协调发展、旅游营销强化以及旅游人才建设六大战略,助推湖北旅游业迎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城市旅游理论和体验经济理论,通过分析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提出对天津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承德市而言,旅游业已成为承德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本文在对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承德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解读,来论述旅游业发展对承德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性行业,行业_的特点注定其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和人口大省,旅游人才开发研究是湖南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人才决定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也决定湖南旅游业发展的未来.本文重点分析了湖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环境、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旅游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旅游业人力资源流动性却十分频繁,其严重制约着旅游企业的发展.文章将以中国青旅为例,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各方面对旅游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产业,仅仅单独研究旅游业是不够的,因此有了“大旅游”“超旅游”等概念,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概念界定、研究方法、旅游产业的关联方式、产业的波及效应、产业融合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郭雪  邓蓓 《当代经济》2009,(19):156-157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也很迅速.本文则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并结合"1+8"城市圈,提出进一步整合湖北省旅游资源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的方面,吐鲁番的旅游产业在新疆旅游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更新旅游的观念,解放思想,切实的让企业认识到市场的强化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机遇意识,从而培养吐鲁番旅游产业的支柱性,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的相关经济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吐鲁番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本文就对吐鲁番旅游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制定.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的提质增效是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关键举措之一.基于DEA-Malmquist模型,测度2011—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旅游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综合效率值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且西江流域旅游综合效率值整体高于珠江流域;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业纯技术效率呈不稳定波动状态;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西高东低的态势,即西江流域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模式优化方面较珠江流域更具优势.因此,围绕旅游业帮扶体制建立、旅游业专业人才培养、以局部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全面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和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用于旅游消费的部分也随之提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对于旅游诮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收集我国近几年来的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旅游消费情况相关数据,进而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和相关旅游经济学知识,论证了我国居民收入状况与旅游消费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对于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状况,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资源禀赋,促进了旅游业率先发展,并塑造了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由于早期过分依赖资源优势,使云南忽视了完善旅游产业链的重要性.2000年以后,李庆雷、庞超等学者提出了云南旅游业应该转型,但极少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云南旅游业.本文介绍了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在探析旅游产业链的内涵之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云南旅游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系.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阻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已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舟山旅游发展情况的介绍,分析了舟山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影响国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但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旅游业的环境问题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旅游景区开发后带来的环境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正处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重要阶段,旅游业的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使得旅游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使得旅游业也迎来发展的机遇,不过很遗憾的是,为旅游业的发展输送人才的高校却感受不到旅游业发展的热度,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学生多年来就业率都一直在各专业就业率中垫底.本文主要围绕着这一现象,研究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及提出相应对策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和旅游业发展热度的差距,为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