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实  陆志明 《经济学家》2005,(4):119-120
美国著名的凯恩斯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 D P增长相对于潜在G D 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 D P增长相对于潜在G D 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但中国经济却对奥肯定理说了不,中国经济增长在保持强劲势头的同时,却没能实现就业率的提高,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表现出了反常的正比关系。从绝对水平看,中国经济是“高增长,高失业”;从相对水平看,中国经济增长率在稳中有升的趋势之下,伴随…  相似文献   

2.
1.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提升就业率。根据奥肯法则,假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一定值,当某年事实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则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个百分点。因此,当实际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时,就会出现真实失业率上升的趋势,因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使实际经济增长率接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上其他许多非体制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下岗人员逐年增多,城市登记失业率也有所上升,加上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使提高就业率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为此,有关人士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可概括为十大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买方市场形成和巨大就业压力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对于拉动就业的先后次序是关系到我国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国内不少权威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是解决中国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由之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的失业率高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造成的,因而不能把就业形势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2009年最后一天,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低估对美国失业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之相呼应的是,2010年美国政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对此,本文使用产业层面的数据对美国失业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应多从自身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上寻找失业率上升和居高不下的原因;美国产业结构是其失业率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人民币汇率变动无助于降低美国失业率,并且由于可能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或衰退而恶化美国失业率。  相似文献   

6.
一、加大金融促进就业与本地区经济协调增长的支持力度就业问题虽然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最根本的是经济总量问题。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加快经济发展都是缓解就业矛盾的根本出路。从理论上讲,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经过实证研究提出,在3%的GDP增长基础上,GDP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点。从各国的发展经验和实际情况来看,都基本上支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这种负相关的变动关系。但是,近年来北京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的经…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低迷不振对中国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宏观经济研究》2003,(2):60-61,63
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乏力,股市低迷,发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企业破产成风,财政赤字庞大,失业率上升。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全线飘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常胜不衰。  相似文献   

8.
蓝若琏 《经济师》2000,(6):15-17
失业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个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与社会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连。本文分析了失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设想 ,以保持适度失业率水平。一、失业对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影响1、高失业率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失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而高失业率是需要警惕的 ,因为它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对于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工资、经济增长、人口和失业之间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协整性和序列相关性检验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失业率大约下降1.36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失业率大约下降0.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当代经济》2000,(7):49-49
1998年以来,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下降,企业亏损继续增加,实际失业率上升,生产能力闲置的现象。在货币政策乏力的情况下,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希望通过增加投资来改变这种情况。然而,尽管投资规模很大,但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却与之很不相符,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实现投资持续增长的困难。一是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挤出效应”,即财政投资的增长造成货币需求增加以及利率上涨,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导致企业投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尤其是非国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捷克政府继续实行积极和稳健的经济发展政策,一方面大量_吸引西欧和亚洲外国著名公司来捷投资创业,合办研究机构,既引进了资金,又带来了技术;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本国有优势的机电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扶持最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产品出口,经济发展直线上升.增长率达到4.8%,是近三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捷克的失业率只占7.7%,低于欧盟成员国家的平均值。高于欧盟国家中失业率最低的荷兰(4.3%),低于失业率最高的波兰(17.2%)。  相似文献   

13.
论技术进步与积极就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经济师》2003,(8):65-66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的双重压力。文章在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增长率不断下降以及失业率不断提高这一复杂的经济现象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以期揭示技术进步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积极就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本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国家的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多数国家的失业率加剧,而通货膨胀则下降到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经济周期拉长。深入探讨工业国家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形成原因和经济政策,对经历了20年渐进式体制变革的我国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都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四处蔓延,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我国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都面临严竣考验的情况下,实现我国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稳定国民经济大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具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通货膨胀的“替换”作用的经济学论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高举世瞩目。但同时城镇地区的就业问题也十分严重;物价总水平屡屡高速上升,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在这种形势下,通货膨胀与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学界的部分人士主张对高通货膨胀采取宽容态度,认为这样可以换得较低的失业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种主张的理论依据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具有“替换(trade-off)作用”。按照这种论点,可以用通货膨胀去“替换”失业,也就是说,可以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去换得较低的失业率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坚持这种主张的人认为他们的观点在经济学上是有充分根据的,是得到国际学术界支持的。不能不看到,这种通货膨胀的替换作用论在我国的经济学界和经济工作者中具有相当的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   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70年代,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工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西方失业回滞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世界普遍出现了滞涨的局面,一方面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对于失业率的这种高增长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予以解释:第一种观点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面出发,认为由于工会力量的增强、政府失业救济的上升以及更加严厉的法律管制等因素,使得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大大降低,工资刚性非常突出,由此导致了失业率的持续高涨。第二种观点从失业率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出发,认为普遍持续上升的失业率导致了市场总需求的下降,而总需求的下降又进一步使得失业率上升,表明失业率本身有一种自相关机制,这就是失业回滞理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8)
劳动就业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它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繁荣与稳定,众多的劳动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以及智力支持,但是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劳动力的失业率增加,降低了人均收入,百姓的幸福感变小。如何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中可见两者密不可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闻潜 《经济经纬》2003,(4):28-32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居于高位,但已有几种伴生现象,主要是商品过剩、资金过剩和失业率上升,正蕴育着一些风险或危机。这三者都是由生产过剩所引起。生产过剩意味着消费相对于生产已严重滞后。因此,要根治生产过剩,化解经济风险,关键是大力促进消费增长,并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全过程。坚持以消费带动投资增长,这是消费启动所固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