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准确识别经营环境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成为对外投资企业的战略要求。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类型,并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过门,在众多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了很大的比例。国有企业在投资政策、融资、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民营企业无论是在投资领域还是投资规模上都远远不及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也有面临更为严格的东道国审查,投资效率低,风险防范意识差等诸多问题。建立更加公平的对外投资政策;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机制是提高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将制度环境划分成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维度,以2003-2015年中国对121个国家(地区)的投资数据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东道国多维制度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结果表明:东道国法律、监管质量和货币自由度等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有显著的制约作用;而东道国民主化程度、腐败控制、投资自由度以及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会显著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测算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因此,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客观评估东道国制度环境带来的投资效率损失,建立风险预警及应急制度;同时政府也应就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风险与东道国商讨,以保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讨论国有企业主导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因。在动态面板模型GMM检验后,运用Geweke因果分解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融抑制下的信贷配给制是国有企业主导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不应仅仅依赖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或者行政行为等暂时对策,而应该通过促进金融自身发展来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平等、合理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居于主要地位。近年来不断爆出我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遭遇巨额亏损的事件,折射出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巨大的特定性风险,其中主要有国家政治制度不相容风险、企业治理的国际化差异风险和境外国企领导人道德风险等三大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一、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在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中,中央企业及国有大型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12年,中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777.3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46.6%,为362.2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在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59.8%。总体来看,中国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如下特征:首先,从交易金额来看,国有  相似文献   

7.
高琼 《时代经贸》2009,(11):68-69,67
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合作,对外直接投资稳定增长。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总结出当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而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飞速发展,投资金额和并购数量都上了新的台阶,但是也涌现了一大批投资亏损的案例。通过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风险性进行研究,按照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将风险划分为几种类型,以期通过分析中国2003—2012年投资失败案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图来计算出各风险因素对投资项目的影响程度及权重比,从而制定相应措施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以供未来的海外直接投资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孔令玉  陈蔚 《经济师》2005,(7):166-166,259
文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及应注意的原则,对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供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区位偏好,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事实,从非正式制度出发,以文化偏好为切入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偏好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解释。结果发现:企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更愿意选择在儒家文化圈国家投资;在运用安慰剂、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揭示,规避投资风险和降低管理成本是企业选择在儒家文化圈国家投资的内在驱动机制。本文还发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儒家文化在增加企业在儒家文化圈投资中存在互补效应。此外,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文化偏好主要发生在非国有企业中,而在国有企业中并未找到相关证据。本文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偏好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1.
从投资国的角度考量,中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要面临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商业风险,还要应对各种可能随时发生的政治、安全和社会风险.相对于这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中国政府的对外投资制度就属于可控的范畴.伴随着“走出去”的经济战略,中国的对外投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制度上加大了对企业支持的力度,放松了管制,给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仍存在一些制度政策上的缺陷,反而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构成了障碍,部分导致了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对外投资的困难.因此本文对现有中国对外投资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湘潭大学国际贸易系刘长庚调整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直接投资与对外借款的结构是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的关键。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在国外市场上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以取得或拥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及应注意的原则,对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供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能源上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东道国经济风险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企业进行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可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次数越多,对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大。此外,东道国经济风险则会抑制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国还应该主动地走向世界,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以主动抓住发展经济的机遇.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更好的为发展经济服务,这就需要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和产业具有战略性.其次,投资风险十分严峻,对此我国应该坚持积极、审慎的态度,合理安排风险化解措施,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投资战略.第三,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投资仍将持续较快增长,规模将高于发展中大国的平均水平,并且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母国.第四,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短期内,东部沿海省市对外投资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是,随着我国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民营经济鼓励政策的出台,我国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上,东道国政治风险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本地具有负面效应,但实证研究的结果是模棱两可的。2000年后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政治风险事件的发生也呈明显上升之势。本文对中国企业2003-2006年在73个国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总体而言,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在此情况下,近年来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在一些高政治风险国家的迅速增长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独特的国际竞争力优势、部分企业的盲目投资,以及东道国战略性自然资源相对丰裕度对本国政治风险的"屏蔽"效应。本文的结论对于提高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是指国有企业利用其资产对境外其他经济主体进行投资,这一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扩大市场规模、寻求先进技术、增强竞争优势、获取协同效应。通过对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进行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存在未能实现全覆盖、审计成果转化不足等审计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期帮助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规范投资行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海外。加强境外审计对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能起到监督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蔚  孔令玉 《经济师》2005,(6):84-85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投资合作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文章从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识别的过程和风险的种类,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强调加强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避免或降低投资的风险程度,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GIT)数据库,本文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助于提高沿线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可以改善其内部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研究表明,低收入国家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获益更多,国有企业、基础设施行业、跨国并购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包容性增长效应更大,并且"一带一路"倡议明显增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国家包容性增长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高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