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产权制度不仅影响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土地征收冲突的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权的扩张和农地产权的缺位。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农村土地产权的缺位集中表现在:公共利益模糊、产权主体参与程度不够深入、补偿机制不合理、救济途径缺失。最后,从保障农地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农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必须在理念上确立制约征收权、保障农地产权的立法精神,在法律程序的设计上必须强化对征收权的制约和农地产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对于征收特困企业土地增值税的建议□赵明霞李凤鸣章超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不易征收。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主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地政府都需要大量土地用以加快自身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土地征收力度逐渐加强。如何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成为我国现今社会中急待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从土地征收制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着手,进行相应分析并尝试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与公共设施建设不断的扩大,土地征收是不可避免的,而征收数量也必然会增加,规模也必然会扩大。土地征收的过程中,牵涉到许多权益问题,权益间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土地征收的补偿就是为了调节与解决这些冲突所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实践之中表明了,有效解决土地征收的补偿问题,对国家的建设与社会公共的利益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李妍 《经济师》2012,7(3):21-23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低、范围窄,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且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根据"特别牺牲说",在征地中应当确立按照"所有权人所失去的,而不是征收者所得到的"作为补偿原则。在我国特定的土地制度下,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不是征地中"所有权人所失去的",因而不应成为补偿的标准。农民在拥有土地时享受到的利益才是土地被征收后"失去的"内容。因此,需要正确评估失地农民的利益损失,按照农民在征地中"所失去的"为依据制定补偿标准和范围,才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适合国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退化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退化对土地资源、水质、空气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核算了新疆土地退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制定新疆土地退化防治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涉及行政征收权的正当行使和被征地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土地征收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并且要有完善的程序制约。"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核心要件,建立"公共利益"界定和审查机制对规范土地征收意义重大。现有土地征收程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被征地者参与并影响土地征收程序保障不力,土地征收程序缺乏事后行政或司法审查监督,建立被征地者有效参与、司法审查监督的土地征收程序是预防和解决土地征收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推进和"经营城市"理念引导,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旧城改造、土地征收拆迁政策,然而由于我国土地征收拆迁制度尚不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产权界定不清晰,拆迁成本急剧攀升,加之拆迁过程中人本理念缺失,很多城市房屋拆迁工作频频出现问题,甚至引发激烈的矛盾纠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本文着重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和交易费用相关理论,浅析土地使用权产权未清晰界定如何造成拆迁交易成本增加,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政策。  相似文献   

9.
叶国栋 《新经济》2014,(14):67-6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土地征收关系到各个方面,对于平衡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若是不加以改进必然会明显减慢社会进步的速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在现实的实践中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方面存在的不足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社会的发展中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增长了许多阻碍。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征收补偿政策现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收,土地这一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在逐步萎缩,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因征地引起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并严重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调整征地补偿标准迫在眉睫。通过分析自治区征地补偿标准目前的执行情况,揭示自治区征地补偿标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据征地补偿调整的原则,对完善自治区征地补偿标准提出对策建议,进而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从1951年《土地征收法》颁布至今,已形成了规范的土地征收程序。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征收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系统总结中日现行土地征收程序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借鉴日本相关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土地征收程序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土地征收程序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制度两个方面存在的缺失,本文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缺失做出了分析。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目的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时,对土地的补偿应以市场价格为准,让农民从征收后的土地增值中分享利益。这也是经济学中资源效率配置对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直接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征收的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掘的现象时有发生.论文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现状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征地逐渐增多,但由于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和执行力度的不足,农民的土地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影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迫在眉睫,从河南省土地征收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河南省征地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付青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18-119
征收的补偿问题,是土地征收中的核心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公权力从个别公民得到不平等的利益时,要么必须予以解除,要么通过赔偿给付给与补偿”,土地征收亦应如此。如果处理不好土地征收补偿的问题,势必会引起社会矛盾的出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如何确定征收补偿的标准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试图分别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征收和合理补偿原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制度的中外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支撑体系、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土地征收补偿程序等方面.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在立法、征收目的和范围、征收补偿标准及征收补偿程序方面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借鉴国外较成熟先进的土地征收制度,应从立法、提高补偿标准、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及创立土地发展权等方面对中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李玉兰 《经济论坛》2004,(23):77-77
一、契税征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款长期拖欠问题。这是目前普遍存在于契税征收系统的重点问题,尤其反映在土地契税的征收上。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房地产业迅速升温的今天价值凸现,但作为土地的购买者显然不希望支付这一被误认为额外的土地购买成本,于是便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逃避纳税,因而也就造成了大笔契税久拖不缴,不能及时入库。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收人和被征收之间的利益冲突,缺乏明确有效的救济措施。地方政府为实现征地目标,有意识地默许通过"显"规则之外的途径——"潜"规则来提高补偿额以消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双规则共存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缩小或杜绝分配的"潜"规则,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对土地征收的目的、范围、以及补偿的标准等研究较多,而对征地补偿费受偿主体及农地发展权归属研究较少,尤其是农地发展权,其主体是农民集体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理论研究鲜有涉及。本文提出在土地征收中.应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作为独立的征地补偿费的受让主体,并且土地发展权归属农民集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地征收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者利益在一定制度框架中博弈的过程。由于国家所有权过于集中地控制了土地处置权、收益权以及对强制征收权约束的不足,引致地方政府权力扩张,使农地征收在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偏离制度设计的合理预期。解除中央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垄断,给与集体所有权市场交易的权利,限制征收权以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促进参与农地利益博弈各方力量的均衡协调,是解决农地征收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