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税收之债移转之表现 民法债法学上将通过合同而转让债权的,称为债权让与;而把通过合同而移转债务的,称为债务承担:如果债权人同时承受债权债务,而债务人也同时承受债务债权,称为债的概括承受。在税法中,税收债权、债务关系具有单务性,即国家(征税机关为其代表)享有债权,纳税人承担债务。因此,税收之债的移转,只包括税收债权让与和税收债务承担,不存在所谓概括承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的目标取向和制度保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债转股”顾名思义就是将债权转为股权。从一般意义上讲,它可发生在任何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像企业间的债权转股权,企业内部的集资转股权(内部职工股),银行在企业的债权转股权,我国财政投资中的“拨改贷”改为“贷改投”的债权转股权等。  相似文献   

3.
债转股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市场化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债权转股权存在一定的风险。从企业、资产管理公司、银行、法律部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防范债转股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债转股,即债权转股权的简称,就是指债务人的债权人将其所享有的合法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投资,增加债务人注册资本的行为,它包括债权的消灭和股权的产生两个方面。债转股之所为以成当前的热门话题,主要是由于其作为我国一项重大经济政策肩负具有盘活围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促进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两大重要使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剥离了不良贷款和债转股后,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使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信贷规模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银行也将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分析了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我们认为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融资结构(或资本结构)无疑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公司治理结构是融资结构的体现和反映。融资结构决定和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时而导致公司的债效差异。在国有企业的治理问题上,应注意到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可实现优势互补,应发挥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6.
债权转股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权转股权的意义深远。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降低企业负债率、改变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有积极意义,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亦有积极的影响。一、债权转股权的含义所谓“债权转股权”(以下简称“债转股”),是由国有商业银行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它不是将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更不是将企业债务一笔勾销,而是将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婷  王瑜 《发展研究》2005,(2):23-24
债转股即债权转股权,是指债权人将其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合法债权依法转变为对债务人的投资,使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变为股权即持股与被持股的关系。我国目前的债转股仅指银行债权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对借款企业持有的股权。债转股是由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作为国企改革摆脱债务困扰的一种探索方式,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债转股的运作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问题。商品经济社会人们所从事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都是在债权和物权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孟祥仲 《技术经济》2000,19(10):51-53
国家通过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对部分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实行债权转股权。债转股后的企业由原来的还本付息改为按股分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 ,依法执行股东的权利 ,参与公司的重大事务决策 ,但不干预正常的经营活动。政府有关部门称 :对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 ,是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负担的重大举措。尽管该举措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但该举措本身所导致的一些负面效应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该举措的表面效应分析 ,由于债权转了股权 ,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一下变成了股份投资 ,呆帐死帐变…  相似文献   

9.
钱学善 《经济师》1995,(1):24-25
也谈银行债权变股权钱学善近来,一些专家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把银行的不良债权转为对企业的股权之构想,这个构想的提出如平静的湖水荡起阵阵涟漪,引起企业界的极大兴趣。确实,债权换股权办法有许多优点:一是可以化解企业的债务危机,避免企业因为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了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债权转股权的尝试,并为此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以承继这部分国有企业的债权。债转股政策的出台为国企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债转股”把风险从银行集中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在债权转比为股权后,参与企业结构的调整和资产重组,最终出让所持股份,以实现最大资金回收和最小资产损失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家经贸委等部门正在设计“债权转股权”的具体实施方案。这意味着,经济理论界提倡了十来年的“贷改投”、“债转股”改革举措,终于步入了实施阶段。 “债权转股权”,简称“债转股”。这本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可是,由于是作为化解国有银行金融风险(解决国有银行不良  相似文献   

12.
早期罗马法认为"法锁"乃债之关系的本质,将债权债务关系严格地限定于债之关系的缔结双方,债的移转被绝对地禁止.随着社会变迁,债的移转逐渐为法律所认可,债权人及债务人可以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其债权或债务的移转.罗马法历史上实现债之移转的制度大致有债的更新、诉讼代理、诉讼通知、权利继承等,本文旨在探讨比较罗马法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实现债之移转的制度,并试图在理解罗马法关于债之约束力的法理基础上尝试对现代民法关于债之移转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国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方式,即分别采用转股权与转债权的办法处理国有企业中的国家投资,因为,一刀切式的将国家投资转化为股权的办法,会引起一系列的麻烦,甚至会把改革导入歧途。但将国家投资转化为债权之后,会使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对此,文章仍然认为应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性质的债务采用不同的办法予以处理,保证企业所承担的确属应承担的债务责任,而不必代人受过  相似文献   

14.
"债"是古代罗马法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传统上,许多学者将其定性为具有财产属性的法律关系,本文立足于对债的定义、侵权之债、合同之债、其他种类之债的解析,结合罗马法关于对"债"的设计之初衷和精髓,论述债的非财产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债"的"法锁"作用越来越体现在非财产领域,众多的主体会因为非传统原因设立债权权利义务关系,这也是本文的主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1995,(10)
处理企业债务的新招法如何处理企业的债权债务问题,以前曾有人提出将银行债权变为股权,去年,人民银行的一位人士称,人行对此进行可行性研究。青年经济学者李玉山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债权变股权根本无法进入实际操作。试想,假如是一家日薄西山的企业,债权变股权之后,...  相似文献   

16.
债权转股权有利于实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3年脱困的目标,文章提出了在债转股的操作过程中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是企业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为国有企业解困,其措施之一就是要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此外,国有企业过度负债还严重影响到银行,使银行信贷资金周转缓慢,呆帐、坏帐大量增加,金融资产质量下降。找到一条既降低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又不损害银行的利益,同时还不增加财政负担的解困方案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年实践摸索,银行债权转股权这一方案逐渐被认同并被付诸实践。国务院已原则批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若干意见方案》。部分国有企业向国有银行的贷款将转变为银行向企业的投资。估计此…  相似文献   

18.
余秀荣  余波 《经济师》2001,(11):113-113,120
文章深入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原因 ,指出国有股减持方式设计应围绕国有股减持的出发点进行 ,并比较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回购、配售、股权转债权的条件 ,进一步提出了两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解决国有企业亏损的措施,债权转股权工作自1999年以来已实施近两年的时间。由于这一措施极强的政策性,操作中与企业组织形式,注册资本,组织机构,股东权益,破产清算等企业运行规范出现某些冲突,规范企业的债转股行为,必须认识并合理解决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20.
许彩云 《经济论坛》2002,(21):39-39
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根据法理,债具有相对性,债权人不得直接去支配债务人的财产,其处分应依债务人的意思;债权无涉及第三人的效力,债权人亦不得干涉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债权主要是从债务人的财产获得满足,债的关系成立后,债务人的财产即成为债权的一般担保,即“责任财产”。因此通常情况下债权实现的保障有二:一是在债的关系中,设立某种担保;二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诉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此两者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