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法律规定,土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土地犯罪的条文有四处,即第七十三条非法转让土地,第七十四条破坏耕地,第七十六条非法占用土地,第七十八条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对于这类构成犯罪的案件,除进行刑  相似文献   

2.
依照新《土地管理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土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请问哪些土地违法案件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甘肃读者马耀法马耀法同志: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规定,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行为有: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非法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未经批准或者采…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于破坏渔业资源的非法捕捞行为,在适用刑事罚金刑、行政处罚金额、违法行为认定以及入罪、量刑标准等问题上有不完善之处,《刑法》三百四十条规定了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但对于“情节严重”认定标准的表述较为抽象,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文章在研究近年来破坏渔业资源的非法捕捞行为的案件概况、认定条件及动态趋势等法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非法捕捞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判决在行政执法领域与刑事判决领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出台配套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以明确入罪标准,真正落实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刑事罚金、行政处罚金额;完善行刑衔接;加强监管,提高公众对非法捕捞危害后果的认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7-27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农用地)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三类犯罪,视情节后果不同处以拘役、有期徒刑和罚金等刑罚。最高人民法院两次颁布相关司法解释。为办理这三类案件提供具体的量刑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最近一个时期地方土地违法现象有所抬头之势。日前,国土资源部向各地方政府发出《关于严明法纪坚决制止土地违法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土地违法面广量大,花样迭出,土地执法形势严峻。最近的统计表明,今年头5个月,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共立案土地违法案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涉及的土地面积同比上升了近20%。相同的案件数,但面积增加了近20%,平均每一宗违法案件涉及的土地面积更多了。违法占地在一些地方越来越肆无忌惮,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违法越来越多。《通知》要求各地严肃查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重点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批地、越权批地、非法占用一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等土地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为防止行政机关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而作出的一项重要规定.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应受行政处罚的行政违法案件和刑事案件在案件的管辖机关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非法批地罪犯罪主体的认定向恩明陈善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设置了非法批地罪。新《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  相似文献   

8.
王宪璋 《渔政》2008,(2):25
尽管我国《刑法》早就有对非法捕捞水产品定罪的条文规定,1997年修订的《刑法》还特别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条文,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量刑从可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改为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全国渔业违法违规案件数以万计,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定罪的有,而以破坏环境资源罪定罪的却极少。重经济处罚,轻刑事追究,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已成了中国渔业行政执法的软肋。这其中原因与法制建设不健全配套直接相关,以至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强烈呼吁“希望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使渔业行政执法者的腰杆硬起来。  相似文献   

9.
还在误判?     
最近,广东省、浙江省分别严肃处理了珠海市政府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和湖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非法批地建设高尔夫球场问题,包括珠海市市委书记、湖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在内的有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土地违法行为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部日前出台了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立案标准,要求各地对于非法转让土地、非法占地、破坏耕地、非法批地等土地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应立即予以立案。违法行为包括: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非法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规避法定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11.
石晨谊 《中国土地》2023,(12):52-54
《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工作规程(试行)》明确规定了违法转让类的土地行政违法行为,以及涉及多个法律法规的限制转让规定。本文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和行政管理目的出发,分析了违法转让类行为的不同情形,并提出了违法认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而必须承担的责任.承担土地法律责任的前提是行为人具有土地违法行为.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可将土地违法行为分为土地行政违法行为、土地刑事违法行为和土地民事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土地违法行为从广义上讲是一切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规,给社会造成危害、有过错的行为;狭义的土地违法行为仅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规定,但尚未造成犯罪的行为。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狭义的土地违法行为。当前土地市场活跃,诸多相关土地违法问题伴生,主要表现在未批先用、以租代征、违法审批、违规出让、行政不作为等方面。那么,行为主体为何要选择违法行为?其动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土地违法心理初探陈国荣土地违法行为总是在违法者心理倾向支配下产生的。防范和矫正土地违法心理,将对预防和遏制土地违法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土地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目前土地违法行为的种类有非法...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取证是土地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土地执法人员直接面对当事人,调查核实违法事实的基础性工作,是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的前提和基础。调查取证所形成的材料必须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且符合《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要求,才能使查处的每个土地违法案件都能办成“铁案”。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执法实践和经验,谈谈在土地执法调查取证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公正执法首先应克服“调查不公”《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16.
10月18日,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从即日起至今年年底,集中力量查处一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案件,以改善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环境,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这次专项行动强调,在对违法违规案件提出处理意见时,不仅要处理事,还要处理人。对违法违纪责任人员,应该给予处分的,要严格按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顶风违法违纪的,要依法依纪从重或加重处理。根据通知,这次专项行动将注意调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土地管理和耕地保…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以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快了土地立法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立法机关制定颁布土地法律、法规和规章200多件,平均每年有20件出台,土地立法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有目共睹。特别是今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在新增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设立了破坏耕地罪,在渎职罪中设了土地非法交易罪和违法批地、占地罪等土地  相似文献   

18.
土地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规范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政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批地等行为的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影响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从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市场、界定政府的行政空间和职能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大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等方面入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合法有效的批准而占用土地的行为。《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的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该条款中违法的主体特指农村村民,在案件处理适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被处罚主体的不平等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批…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时效是指对行为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两年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时计算,违法行为呈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个规定有以下含义:第一,在违法行为发生的两年内,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机关未发现这一违法事实,以后无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事人的行为不再给予处罚;第二,时效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的;第三,对于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