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乡土人才”既是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承受者、受益者,又是传播者、推广者,他们的这一特定地位和作用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1、要将“乡土人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一,必须端正对“乡土人才”的态度和看法,充分认识“土八路”、“游击队”在“科技兴农”战役中的独特作用并给予高度重视;第二,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他们的组织和领导;第三,要将他们培养成为“科技示范户”  相似文献   

2.
<正>乡土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效果,基层单位应该高度重视,促使乡土人才能够“破土飘香”。本文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通过探讨基层单位应该采取的乡村人才培育以及管理策略,在促使乡土人才队伍得以不断健全的基础上,激发乡土人才的动力,使其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杨杰 《价值工程》2013,(20):180-181
本文从乡土人才的开发谈起,解读了乡土人才管理的意义,阐述了加强乡土人才的管理、提高管理员的自身素质之价值,分析了推动乡土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办法。本文对乡土人才的管理、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阐述了相关改革的思路,希望同仁共同商榷与指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牙克石市在农业乡土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点:一是乡土人才的培养注重实效,二是通过开展咨询服务、建立科普网络、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农业实用人才的作用,三是乡土人才的管理科学规范。但在当前形势下,牙克石市的农业乡土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充分发挥职称评定的作用,二是拓展乡土人才的技术类别,三是加大农业乡土人才的辐射面,四是进一步发挥农业乡土人才的引导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党委着眼于新农村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推行“农村党员人才理事会”,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号召农民党员和乡土人才积极创办产业发展、公益事业、乡风文明等各类理事会,实现了农村党员人才的联合联动,充分发挥党员人才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万民 《乡镇论坛》2010,(26):21-21
<正>一是防止"乡土人才全靠自我培养"的认识误区,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乡土人才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其才能的提升固然离不开自身努力,但仍需相关部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培训、选送到发达地区锻炼等方式,全面提高乡土人才水平。要抓住乡土人才中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科协》2004,(12):19-20
全面建设云南小康社会,关键在科技,核心是人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我会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职能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对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抓科技专业人才、抓农村乡土人才、抓民营科技企业人才,为推进云南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孙大头前几年靠“投机倒耙”赚了点钱,于是一下子就进入了“大款”的行列。成了大款的孙大头虽然整天豪车代步、生活奢侈,但终究摆脱不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经济基础、政治组织、法律结构等方面进行文化剖析的结论,来对照《中国农民调查》中反映的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境遇,比较其变化,剖析其内涵,以作为文化人类学对当代“三农”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强调乡土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和管理应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所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应遵循低成本高效益、易于管理维护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和乡土景观设计手法,构建健康的、可持续的农村生态系统和乡土景观。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乡土景观设计是通过人类干涉而得到维持的“二次自然、人工的自然”,也就是培育驯化的自然,形成“人类化的自然、家畜化的自然、驯化的自然、温顺的自然、健康的自然和弹性的自然”,使人产生亲切、舒适及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是指扎根于农科研究生内心深处的、热爱乡村的情感。由于受城市优于农村偏见的影响,不少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逐渐淡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对农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正确认识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及其重要性,培育并提升农科研究生的乡土情怀,引导其回归自我,回归农村,服务基层,是论文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一)农民自身障碍 1.乡土意识浓厚。在乡土社会中,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根基、手段;乡是农民世代居住的场所。因此,以耕地为生的农民对土地形成了浓厚的依赖意识,种地造成了农民的安土重迁,延缓了农民市民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宾阳了,最近,因为公干到了一趟宾阳。车子一进宾阳县城,我发现宾阳变了:道路干净整洁了,人变得友善了,整个县城变得更有秩序了……肥沃乡土培育的编织业说到宾阳,不能不赞宾阳人的聪明、智慧,多少年来,能工巧匠世代相传,宾阳人的能干远近闻名。但是,曾有一段时间,宾阳的市场经济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成了宾阳产品的代名词,为此,宾阳曾被人耻笑过好一阵子。可是现在宾阳变了,这几年宾阳通过开展“诚信宾阳”、“宾阳制造”等活动,宾阳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和植根于乡土的创造能力又开始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民急需“草台子”戏说起“草台子”戏,也就是广大农村曾一度流行过,深受群众喜爱的“田坎戏”、“地头戏”。然而,这种上不了大雅之堂的“草台子”戏,近几年在农村销声匿迹了,再也听不到那铿锵的锣鼓声和带有乡土味道的演唱了。一位村干部说:“眼下,农村人没啥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人才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实质,并在人才使用上提出了创新用人机制、“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人尽其才”的有效解决途径,阐述了国企在人才使用和提高企业生存及竞争能力上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走出“人才高消费”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不少大专生甚至硕士、博士,都遭遇了就业难的尴尬。因而,随之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误区。 “人才高消费”现象种种 当前,在我国的人才市场上,“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单位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是培养新时期“三农”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已上升为国家在乡村振兴阶段“三农”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层面。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三农”人才的特征,以及政策支撑保障不健全、产业技术转化率低等现实困境,并以贵州大学推进产教融合培养“三农”人才探索的举措和路径为例,提出了地方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三农”人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不少大专生甚至硕士、博士,都遭遇了就业难的尴尬。因而,随之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误区。 “人才高消费”现象种种 当前,在我国的人才市场上,“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单位  相似文献   

20.
<正>青年人才作为人才资源中最富潜力的部分,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淄博市持续将青年人才引进作为全市人才工作“一号工程”,连续3年以市委书记人才项目形式强抓青年人才引育,给予青年人才更好政策、更多信任和更大舞台,淄博已逐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聚集洼地、创业高地和向往之地。青年人才政策供给现状“人才新政23条”“人才金政37条”“青年创业25条”“品质活力47条”“青年人才10条措施”“人才生态7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