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庄 《中外管理》2008,(6):104-106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央视《赢在中国》节目的热播,像一场龙卷风一样,带动了无数国人的创业热情。 纵观职场,“创业去”已经成为了许多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下一步”计划。创业也早已不是无奈之下的“逼上梁山”,而更多是为了追逐梦想,哪怕抛弃殷实生活的“义无返顾”。  相似文献   

2.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在不断投递简历,不断的自我介绍中,渐渐萌生了自己的创业梦。有人质疑大学生自主创业,就像干军万马继考研和考公务员之后,走上的另一座“独木桥”。右脑的感性,为你创业燃发无限激情;左脑的理性,增加你创业蓝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刘煜 《中外管理》2004,(2):92-93
“打工,是成就别人的成功;创业,才完全属于自己”的观念在职业经理人中普遍存在。因而,创业当老板就一直是他们的梦想,当条件成熟之后,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另立门户。但创业,你准备好了吗?你是否愿意听听“386”们的忠告呢?  相似文献   

4.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05,(11):101-103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几乎是所有职业经理人的偶像,但现实是,能够成为公众偶像的,更多的是老板,于是,即便小日子过得不错,很多职业经理人中的“有志者”仍难抑“做回老板”的冲动。于是,职业经理人创业的话题日渐升温。  相似文献   

5.
曹亚瑟 《公司》2004,(1):52-54
他带领一批职业经理人从南方大公司“空降”北方小镇融入当地,激情创业超速度创造业内纪录打造一个全新的化妆品品牌  相似文献   

6.
虽然很多人包括一些商学院的教授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观点:MBA教育培养的是“管家型”而非“当家型”人才,但这依然挡不住众多MBA创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亲,再不创业,我们就30岁了。”这是福建莆田网商创业者的一句名言。莆田人,素有“东方犹太人”的美称,在这片土地上从不缺乏创业激情。“我们崇尚创业,尊重成功。但进入中年以后,历经世事,再不回归初心,做自己一直梦想做的事情,那就迟了。”  相似文献   

8.
激情的内核     
没有谁会否认,激情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乃至事业成功的必备前提。要经营好一个企业当然也不例外。我们所熟知的众多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的企业家,大多是那些激情四射,豪气冲天的人。金蝶的总裁徐少春以激情著称,只不过是在他诸多性格特征中,激情的一面格外凸显,并且成功地在他领导的企业中培育了一种以激情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激情带来的并不总是成功。相反,我们看到,更多的创业型企业的夭折,并不在于激情消退,而是因为仍然沿袭了创业初期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过多地诉诸于感性。本期刊登的“企业的生死定律”一文中所列举的众…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2011,(6):38-39
“年轻的我”从小就有着一股创业的激情,也带有几分的天真,总觉得自己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第一次的创业结果就让人沮丧。讲一讲“年轻的我”第一次在小区开店的经历,也算是我创业中的第一个“小插曲”和教训吧!  相似文献   

10.
眼看一年已过大半,你是否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部工作的机器,活力、激情、斗志,被忙碌而没有空隙的工作重压打磨的已全无棱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个疲惫的陀螺.没有进步和收获,倒是多了些疲乏和焦虑。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指出,如果有上述“症状”,有可能你已经到了一个“职业倦怠期”,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状态”进行一次“把脉”。  相似文献   

11.
《厂长经理之友》2012,(4):119-120
李水保:如果这样的话,要是你直接去创业失败了那不也是—下子就没了激情? 曾德祥:如果真有创业的激情,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减退。 郑辛亥:不会。如果有目标创业,就有方向。杨光:年轻不一定有激情,年轻时蓄势待发。前期都在积累经验,如果真靠自己打拼,没个十年八年的沉淀,难有积累。要想出成绩起码在35岁后,所以要保持住创业的激情,就要把目标定高远!如果仅仅是有口饭吃过日子就满足,那没法创业。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企业文化》2003,(146):5-5
8月的保险市场有几件事纠缠不清,但都是和车有关,一是“酒后驾车险”对错之辩,天安的“酒后驾车险”年初推出,本来要吃的是第一个螃蟹,却在8月捅了上至专家学,下至报纸电台的马蜂窝,对错与否姑且不论。一是车贷险“红灯转黑”,据说车贷险推出以来就红灯频亮,一路穷山恶水,先是费率遭到质疑,然后是多家保险公司联手退出车贷险市场,红灯变成了黑灯,走不下去了。此外,车险费率市场化已经伤痕累累了,市场那看不见的手,还没有还保险公司一个公道,明折暗扣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中外管理》2008,(8):5-5
最近,我有机会与几位一线企业家晤面深谈,感悟颇多、最深刻的印象有二: 第一印象是他们在创业二三十年以后,又能跳出自己职业圈子创造出自己的新事业。正如最近小说家王晓方说的:“你要成为有才能的人,就要挤进职业圈子。但是当你要想有所成就时,就要跳出这个职业圈子。”这句话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4.
“创业是一场马拉松,一旦选对方向,我们就要带着激情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蒋锡培应是一个执著的创业者,无论成败,心中那份坚毅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5.
少磊 《东方企业家》2014,(2):121-122
“91'’与“就耍”谐音,域名简洁明了,因而成为很多创业企业命名的选择。其中就有许泽玮创办的91金融。这家公司是如何满足客户的“就要”?定位 许泽玮是学法律出身,在大学期间对计算机非常着迷。在搜狐内容技术支持部门全职实习了一年多。“你看。搜狗王小川也是这样过来的。”  相似文献   

16.
创业培训是教育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的人员强化创业意识、了解并掌握创业技巧的重要途径。讲好创业培训课,既要了解受训学员的现实思想状况、受教育状况和职业背景,也要掌握并运用好创业培训的讲课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业为第一追求,以宫民为第一目标”这一理念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后,滨河回乡便成了创业的热土: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创业平台的稳固搭建,风清天蓝的吴忠大地又一次燃起全民创业的激情与梦想。  相似文献   

18.
独门生意     
刘婕  杨雨凡 《公司》2003,(4):74-74
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梦想,也不乏创业的激情。但该如何把激情化为动力?如何让梦想变成现实?让我们看看罗斯和沙利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房跃 《民营科技》2004,(3):14-16
从1999年开始,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有些企业甚至喊出了“第三次创业”的口号。但是,对于“二次创业”和第一次创业有什么不同,“二次创业”有什么特点,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清楚,只是笼统地认为第一次创业是成功的,现在进一步发展成效不明显,不如第一次创业时那么见效,因此才跟着喊“二次创业”、“三次创业”。显然这是一种盲目的表现,是不可能有实际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潜规则 如果创业就是比别人工作更勤奋、赚到更多的钱,那么很显然人人都想去创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创业也比较有趣。但创业是有一些潜规则的,其中一条就是很多事情由不得你。比如,你无法决定到底付出多少。你只想跟勤奋工作2到3倍,从而得到相应的回报真正创业以后,你的竞争对手决定了你到底要有多辛苦。而他们做出的决定也一样的:你能吃多少苦,我们就能吃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