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国际标准重新确立贫困标准。这样既有利于和世界减贫工作接轨,也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在完善开发式扶贫的同时,侧重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推动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科技培训来提高贫困人口适应市场的能力和通过成功的人口迁移来获得非农就业机会的能力。发挥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我国社会中已经有一个相当大的高收入人群,以非政府组织来动员这个人群,为低收入困难群体状况的改善出钱出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报告要求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而贫困人口金融能力低下,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一问题,正是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巨大障碍。文章通过对金融能力内涵及其与金融扶贫关系的剖析,提出了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新思路,以期为四川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旅游扶贫给贫困地区带来富裕、文明与进步,但也带来了经济风险。分析旅游业的波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开发的机会成本以及对经济影响,其许多问题无法有效得到解决,且威协着贫困地区旅游的发展,使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受限,难以得到旅游开发的利益,严重影响旅游扶贫效果。应加强旅游业波动风险的防范,在旅游开发中争取全方位的扶贫支持,提高贫困人口自我融入旅游业的能力,切实做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旅游规划,发挥旅游扶贫效益的最大化,让旅游业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扶贫有助于缩减贫困人口由贫困到富裕的蜕变过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在梳理产业扶贫具体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48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总结不同类型产业的扶贫成效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在产业扶贫企业中,农业和加工制造业企业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方面表现较好,覆盖面也更广。但产业扶贫过程中还存在带动辐射能力不足、项目可持续性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重点考虑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应优化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贫能力。  相似文献   

5.
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仍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中西部贫困人口占比超过90%。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东部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较大发展。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农村电商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让农民和市场对接,农民成为市场的主体,提高扶贫效果。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贫困地区如何实施电商扶贫,电商扶贫如何对接精准扶贫,以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是实现后扶贫时代职业教育扶贫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分析了德宏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战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行标准,2016年我国农村仍存在5575万贫困人口,扶贫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在贫困识别、扶贫资源、长效脱贫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加快速度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有必要将可行能力方法置于研究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不断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迫在眉睫。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近在眼前,金融作为助推脱贫的攻坚力量,必须加强发挥其必要作用。金融精准扶贫应该有机结合产业扶贫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落实精准施策,为按期完成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本文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目前农村的贫困原因以及精准扶贫现状,探讨适合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此外,通过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创新模式和加大考核四个角度进行扶贫策略分析,针对农村贫困户提出相应的金融扶贫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ELES分析认为,总消费口径的2002-2004年农村贫困人口分别为2699万人、3827万人和3323万人,贫困人口的收入分布呈现“两端分化”的特征,即人均纯收入小于100元和收入400元以上的群体构成农村贫困人口的主体,这要求政府实行结构性的扶贫政策。为此,对最低收入者和最贫困地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人口中的“较高”收入者和地区做好开发式扶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增强贫困人口的创收能力应成为扶贫政策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09,(5):220-222
目前我国低收入线以下扶贫对象4320万人,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其中贫困母亲数量在900万以上。在1994年国家出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前,这一数字是1500万。  相似文献   

11.
《财贸研究》2020,(5):39-5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利用大别山片区微观调研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别山片区扶贫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会对其脱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良好,但贫困人口脱贫行为程度较低,缺乏自主性;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自主性较低、形式较单一,对贫困人口脱贫行为的正向影响较小。基于此,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构建多元扶贫主体参与的扶贫格局,培育并提高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是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带领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通过对察哈尔右翼后旗产业扶贫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到察哈尔右翼后旗产业扶贫经过实践探索积累了政策引导、组织带领、本地企业带动、运用本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等脱贫致富的经验,但也面临产业扶贫项目难以稳定持续地发展;产业扶贫项目难以精准到户;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助力产业扶贫;企业与贫困户未形成良性的利益联结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科学精准地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整体规划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产业扶贫;建立和完善扶贫产业风险防范体制等方面提出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扶贫的制度性陷阱:一个基于组织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敏华 《财贸研究》2005,16(6):21-27
目前,中国农村扶贫陷入了制度性陷阱,具体表现为:扶贫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贫困人口“返贫”的压力依然很大。为此,需要对现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构建农户的“内在激励机制”可能有助于冲出扶贫制度陷阱,而农户组织化则为该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组织支撑。通过对贫困农户组织化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化效应的系统分析,本文有力地支持了农户组织化与农村扶贫存在有机统一性的推断。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医保可以兜底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是保险扶贫的主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保险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影响、西部地区现有的医保脱贫保障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对医保在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医保在扶贫中的作用,帮助贫困人口走向小康走向富裕。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5):73-74
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战略思想之一,精准扶贫也是提高扶贫质量的必然要求。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现阶段辽宁省农村贫困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辽宁省贫困地区实际状况,提出了建设性的扶贫对策,为精准扶贫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经贸世界》2004,(11):60-6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逐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渐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云南省富源县在扶贫新机制试点中,结合本地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用好用活中央国家的扶贫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贫困这一世界难题,旅游扶贫应运而生。旅游扶贫是指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带动当地贫困人口的经济。井冈山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都十分丰富,作为自然景观与红色胜迹相结合的地方,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同时井冈山也是一个贫困问题十分严重的地方,本文以井冈山为例试图从研究井冈山旅游资源状况入手,着重分析目前井冈山在推进旅游扶贫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其旅游扶贫进行完善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数量近年来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引起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已经采取了一些救济措施。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居民贫困问题,就要改变扶贫工作的观念和方法,变被动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大力开发城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韩康 《致富时代》2010,(12):97-98
民族地区具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自然环境,导致扶贫工作面对很大难度,当前的主要的扶贫模式有待于创新和进化,要因地制宜切实创立适合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模式。所以,建立立体式扶贫开发模式,有助于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真正的脱贫,扶贫开发要从人抓起,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贫困人口的“真脱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提升边疆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使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是当前精准扶贫战略的必然选择。边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要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