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面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思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3年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国企改革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全面评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格局调整为东北地区振兴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提出全面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由"单项突破"转向为"全面振兴","效率"与"公平"兼顾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区域社会发展战略以及"问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德国鲁尔区经济持续发展及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福臣 《经济师》2006,(8):91-92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实施了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转变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使鲁尔区经济得以持续发展。鲁尔区的成功对振兴东北的一个最重要启示是,应从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繁荣的角度出发,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远发展规划,广泛全面地考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综合整治、振兴及经济结构转变措施,并从政策上给予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已经过去十二年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过度依赖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老工业基地再工业化,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等措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次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力转换受阻、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等现实困境,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政策,但是,振兴如此大范围的老工业基地是史无前例的.美国制造业带曾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也是世界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其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经验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我国现阶段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要有创新思维以及超常规的手段和政策措施,找准问题症结,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东北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影响长远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未来应通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省区协作、重视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等措施,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近日在沈阳召开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共谋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快推动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和结构性调整的全局,甚至关系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现在正值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机,东北各省基于国家的基本战略,纷纷开始了振兴计划,加强对制定振兴政策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质在于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文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东北地区产生了地方政府竞争加剧、战略趋同和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出现这些“新问题”的根源有社会性原因、制度性原因、秩序性原因三方面,其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行为。对政府行为的调整是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路径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动力.因此,有必要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视野下,重新审视以往振兴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要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体现以人为本,改善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并以产权为核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之,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伍再华 《经济与管理》2004,18(10):40-41
目前,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困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城市 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把着重点放在扩大就业、调整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 力上。大力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东北区域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