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转形问题”研究的三个学术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转形问题”研究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学术基础:第一,马克思基础:即马克思对生产价格理论的原始论述,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第二,数学基础:“Frobenius定律”,说明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解的数学特性;第三,方法论基础:经济过程的客观性,在“Frobenius定律”基础上,说明“平分余量”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方法,“平分余量”的存在与马克思的理论没有任何冲突,更不可能否定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给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他们不要科学,不要理论研究,设置种种“禁区”,扣帽子,打棍子,无所不用其极。在经济科学中运用数学,开展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研究,便是他们许多“禁区”中门禁森严的一个。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广泛地采用数学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并指出;一种科  相似文献   

3.
<正> 梅文杰同志在《经济研究》1979年第12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集体所有制”这个概念》的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正确地提出了马克思在写作《哥达纲领批判》之前,就已经使用了“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但是,他却据此推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也包括集体所有制。他说:“很多文章都说马克思没有设想过集体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来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为这个原理提供了有力的论证。但是,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马克思却没有从他所表达的扩大再生产的公式,把生产资料为什么必然优先增长的道理一层一层地来阐明。为了简单起见,马克思在这一章中却假定了:1.第一部  相似文献   

5.
评斯蒂德曼对劳动价值学说的所谓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德曼(Ian,Steedman)的著作《依照斯拉法来看马克思》(“Marx after Sraffa”),当前代西方经济学者否定劳动价值理论的代表作,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一个里程碑”。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否定,共分为三个问题:第一,他认为,在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计算上不需要马克思劳动价值概念,因而马克思劳动学说是多余的,第二,他认为,在存在固定资本的条件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计算会出现负折旧,因此,成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是错误的,第三,他认为,在“联合产品”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计算会出现负价值,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是错误的,本文分别就这三个问题分析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否定。  相似文献   

6.
李雪阳 《新经济》2023,(12):131-141
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运用哲学批判同政治经济学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马克思揭示了“机器”原初诉求与“资本”之间的深刻对立。他指出,有悖于某类“常识”,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工人遭受到更为深重的剥削与压迫。本文从“劳动时间延长”和“劳动强度提高”两个方面逻辑性地梳理了马克思有关机器大生产中工人遭受剥削压迫的论述,深入讨论了马克思对“劳动时间延长”“劳动强度提高”原因的分析,进而从马克思理论的“总体性”视阈出发,在强调“机器”(技术)阶级性基础上提出,应当且能够展望一整套迥然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崭新机器(技术)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7.
§1、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原话 《经济问题》1982年第8期发表的陈昕同志的论文《马克思并没有把‘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文摘报》作了扼要的介绍)批评了斯大林同志,说他把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①套用到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如果马克思有两种含义 ,他一定会把它彻底搞清楚并在《资本论》前三卷作全面、系统、深刻、明确、正面的阐述 ;对它的“另一种意义”和“另外的意义” ,马克思而不会是提及而不论 ,姜启渭先生也不可能只是引用而不论 ;如果马克思没有来得及阐述要请恩格斯完成 ,或者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作出新理论成果 ,整理出版《资本论》后两卷和他自己在著作中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现实社会的商品中抽象出“价值”,并指出,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阐述了价值决定的一般性意义或价值决定的第一个层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给出了价值由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结论。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论述价值决定的一般意义时舍象掉了竞争等因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理论,首先应当全面、准确地把握他的理论,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离开马克思的理论逻辑。离开了他的理论逻辑,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理论就不能得到正确的应用,从而使马克思的理论丧失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理论的构建是和唯物史观的制定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强调了历史是工业史,是物质生产的历史;他探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五形态”理论;他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等。由此,马克思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分析始终是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柄谷行人的《资本论》解读中,马克思通过一种康德式的“跨越性批判”才得以发现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忽视的价值形态。引人注目的是,他将价值形态凸显为理解《资本论》的根本立脚点,甚至断言《资本论》“所有的秘密都在于价值形态”。进而,柄谷行人借助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索绪尔、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学思想,试图以价值形态的“非对称性”为中心,“直接”论证剩余价值来源的秘密以及一种“跨越性的抵抗运动”得以可能的契机。但这种“直接”的论证方法,导致他重蹈马克思所批判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方法论的覆辙。与这种“直接”的形而上学方法截然不同,马克思强调一种“迂回”的价值形态辩证法,即价值形态必然经由一系列中介运动才能揭示诸具体环节秘密的辩证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冯金华教授的价值转形“伪问题”学说把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两大部类,同时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研究,全面否定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从而错误地认为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余斌教授“伪问题”学说从总体上看坚持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强调劳动价值论在转形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同样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的研究,对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和价值差额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认为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百年难题是一个“伪问题”.这两种关于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学说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转形问题.转形问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3.
鱼目混珠的“整体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津不承认马克思的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以所谓的整体劳动价值论,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他不仅不值得价值的生产,也不懂得使用价值的生产。钱津的价值理论来自萨伊的“生产要素价值论”,他的所谓理论创新不过是对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重新进行了包装。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转化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转化问题”由庞巴维克首先提出,希法亭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狭义转化问题”由德国经济学和统计学家鲍特基维奇首先提出,他在190 6 - 190 7年间连续发表了《马克思体系中的价值计算和价格计算》和《关于〈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结构的纠正》两文,对由庞巴维克和希法亭之间关于“历史转化问题”的论争进行评论后,提出了“逻辑转化问题”,但由于语言的障碍,鲍特基维奇的解答延至由斯威奇在194 6年出版的英文版…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叉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以至于有人认为青年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就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翻版。通过解读马克思“受费尔巴哈影响最多的”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存在着质的区别,马克思在继承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关柏春 《当代财经》2008,1(5):17-21
在蔡继明教授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不具有科学性”、遇到了“十大理论难题”。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是否经过了逻辑和经验的验证”这样的疑问,并作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蔡继明教授关于劳动价值论还未经过逻辑和经验验证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他提出的其他几个所谓的“理论难题”也是不存在的。其文章的要点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行了,解释不了现实。根据他的意思,只有他的“广义价值论”才行,才能说明现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不可能有“人力资本”理论,用“西方人力资本”的逻辑来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经济论述是不适当的。与西方经济学把“人力”依附于资本逻辑上不同,马克思是把“人力”作为批判“资拳”(物质资拳)的对立物而高举人权大旗的。“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物)为本”是马克思人力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主体地位的论述是马克思人力思想最为重要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力理论的目的论;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设想是马克思人力产权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卡尔·马克思 1 865年 4月 1日写的《自白》中 ,有这样两条十分显眼的内容 :“您的特点 :……目标始终如一”,“您对幸福的理解 :……斗争”。这两句话文字不多 ,但却是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不懈追求和卓越品格的真实写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1 85周年的日子里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从马克思的生平、思想和业绩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学习他的那种崇高的品格与精神 ,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早在青年时代 ,马克思就立下大志 ,要独立地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造 ,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1 835年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吕文的“新解法”从总体上看还是坚持马克思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维护劳动价值论的。然而作者由于否定生产妄素需要转形而没能够抓住转形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新解法”模型中间接地引进两个不变性假定,曲解了转形问题求解的实质,因而他所构思的“新解法”并没有准确地表述马克思的转形思想,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转形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作了科学揭示之后,提出了他关于未来社会的著名论断:在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未来社会将会“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的这一历史性的宣告,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力图去理解、把握马克思论断的思想真谛,大家见仁见智,产生了众多的解释。本文也愿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几种流行解释的分析对马克思上述论断的解释,焦点在于说明“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对此,流行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三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马克思指的是消费品分配制度,即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第二类观点认为所谓“个人所有制”就是私有制,这类观点虽然对其主张的私有制各有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