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即“民工荒”现状描述、“民工荒”基本判断、民工短缺的结构性特征、“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民工荒”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来君  沈立翔 《经济论坛》2005,(18):12-18
自2004年春节过后,一直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民工荒”。据一些媒体报道,仅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就高达200万人,大量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同时数据显示,来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20%。这是20年来浙江城市民工第一次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深圳等使用民工较多的26个城市,企业雇用的农民工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今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有望超过一亿。那为什么还出现了“民工荒”呢?“民工荒”现象的出现究竟是一个偶然性的局部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还是预示了什么重大的经济发展途径的变化?其对策又将如何?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已有的对“民工荒”现象的原因解释和对策建议的基础上,一一论证不同的理论观点,然后结合具体的数据,提出对“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新认识——地区产业结构单调化和过度竞争,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民工荒"看农民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佑林 《经济论坛》2005,(12):108-109,120
2004年以来,“招工难”、“民工短缺”甚至“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成为一大热门话题。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地区缺工200万,长江三角洲缺工也达100万。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没有预兆,来得如此突兀,让人措手不及。是什么使得成千上万的空缺岗位与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形成断裂?其背后潜藏着什么深层的原因?其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民工潮”,近年来却悄然退去,演变成了令人震惊的“民工荒”。原因究竟何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来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善待民工,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 才能营造出-个留住民工的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唐晓平 《新经济》2005,(3):90-93
2004年以来.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劳动力大国突然被劳动力短缺所困扰,一时间,被用滥了的“民工湖”这个词突然被另外一个词“民工荒”所代替。  相似文献   

6.
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模型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才 《技术经济》2006,25(9):58-61
刘易斯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现象,但因其剩余劳动力完全同质的假设而无法解释我国当前发生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依据“保留工资”高低将民工分成若干个类别,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民工异质的民工市场模型:经此改造的刘易斯模型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统一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民工潮”与“民工荒”有可能交替发生,显示了破解当前“民工荒”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提高民工工资,表明了“刘易斯拐点”在我国还远未出现:  相似文献   

7.
何莹 《经济师》2005,(4):52-52,54
近年来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民工紧缺的问题 ,媒体将之称为“民工荒”。文章从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平衡的理论出发 ,分析了隐藏在民工紧缺背后的经济学原因 ,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该现象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经济学角度解决“民工荒”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民工荒"的新机遇中加快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约有75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化转移。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为加快转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其他条件,与“民工荒”中表现出来的对民工条件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政府和农民自身,都需要抓住机遇,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夫从 《财富时代》2004,(10):32-33
进入8月以来,在吸纳民工最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企业因无法招收到足够的民工而陷入一种半停产状态,“民工荒”开始成为困扰当地企业老板的一个难题。先是一家南方的知名媒体对此进行了公开报道,接着众多媒体跟进,“民工荒”问题骤然升温,成为中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民工荒”的成因和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代替“民工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民工荒”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象因素,又存在着深层次体制因素。消除“民工荒”,从长期来看,需要逐步消除传统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体制,进行体制创新;从短期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加大对民工的培训力度等。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与民工被恶意欠薪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由于短期雇佣契约中的民工权益与雇主所追求的目标有冲突,导致雇佣契约的自我实施和相互实施失效,有必要政府作为第三者加入契约的实施,从法律、监察和组建工会三个方面进行强制实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源源不断地输入城市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度使城市长期为大量涌来的“民工潮”所困扰。而今年以来,不少的城市企业却又为“民工荒”所困扰,即使是北方的山东、黑龙江也未能幸免。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能够“无限供给”的中国,怎么会发生大范围的民工短缺呢?这个大范围的民工短缺又告诉了企业什么?尤其是那受“民工荒”袭击还不够严重和不够明显的企业又应该受到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13.
春节结束,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招工难”的新闻出现在报纸、电视、网络上。民工荒问题喊了多年,今年似乎更严重,沿海地区企业派人员到车站蹲守,派车去民工外出地招工也难以招到劳动力。是否存在民工荒?民工荒存在的原因的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试做一简要控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民工荒”问题为出发点,以民工输出地河北沧州为主要视点,将农民工和农村青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输出地区农民工和农村青年的就业意愿、就业需求情况,从中得出结论和对策,为解决当前形势下的“民工荒”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健  田刚 《经贸实践》2008,(9):41-41
东部沿海地区继频现“民工荒”后,又将面临劳动力资源新难题:“民工源头”的中西部地区开始通过提高工资、完善社会保障等多种方式,与东部争夺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曾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重点地区短缺民工大约占10%,现有1900万民工的广东省大约短缺民工200万人。“民工荒”主要发生在加工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缺工的多为“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此导致的企业招工难问题,尤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最。从农民培训的角度看,“民工荒”的形成实际上说明了以下3方面的问题:1.加强农民培训,对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2004年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其重要表现之一是技术工人的短缺;甚至技工短缺现象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现已蔓延成全国性的现象。它预示随着产业竞争形势的激烈化,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由此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在加快实现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顺应这种需求的变化,通过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技能,有利于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将欠发达地区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填补发达地区的技工缺口有机结合起来。2.能否改善农民的就业和发展环境,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推动民工工资上涨的内外因素蓄势已久。以珠三角地区为例,12年来在物价和民工生活成本迅速上涨的同时,民工的月工资仅上涨68元,民工的实际净收入出现徘徊乃至下降的局面。2004年这些地区迅速加剧的普工短缺,实际上是民工和作为民工后备军的农村劳动力面对此类地区长期偏低的工资待遇,较差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所作出的变相抵制,也是自我发展和自我维权意识逐步觉醒的民工群体对部分企业变相实行“血汗工资制”的消极反抗。以下两方面的事实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一是根据2004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因“民工荒”所导致的招工难问题,在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中尤其突出。二是2004年珠三角地区在民工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出现了部分农民工向工资收入更高、劳动条件更好、更适合其发展的长三角地区转移的现象。可见,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期依靠压低民工工资、将民工置身于较差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之下,甚至通过损害民工权益等做法,来支撑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和产业扩张的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了。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凸显的“民工荒”,是在各地经济持续向好、用工需求普遍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它意昧着东南沿海地区对民工重利用轻发展的模式,不仅面临着来自同类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的挑战,也逐步丧失了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吸引力。由于民工短缺,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企业有订单不敢接,甚至难以正常运行。这种情况说明,这些地区如果继续停留在发展“三来一补”阶段,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甚至继续将牺牲农民工权益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对于外来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和就业机会成本提高、土地价格上涨等抬升营商成本的因素置若罔闻,将极有可能错失产业结构升级的大好机遇,从而在国内(下转封二)  相似文献   

17.
关于珠三角"民工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珠三角区域的用工重地东莞厚街传出“民工荒”的信息之后,“民工荒”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一时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民工荒”现象是一种结构性短缺现象;表面上是由于农民工待遇低造成的,深入的原因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的矛盾所引起。对此,政府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黎小艳 《当代经济》2006,(12):18-20
珠三角地区出现"民工荒"已是不争的事实,估计短期内仍将持续.要解决"民工荒"的问题,珠三角地区首先要加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其二,提高民工工资待遇,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其三,要有制度创新,适度放宽珠三角地区的户口限制;其四,要充分促进本地人的就业,让当地自愿失业和半失业人员转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春节过后,“民工荒”又一次如约而至,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其他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大户”再次拉响“用工警报”。此次“民工荒”规模巨大、范围极广。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缺工超200万,其中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市用工缺口达20万,长三角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浙江湖州用工缺口已经达到5.3万人。  相似文献   

20.
浙江“民工短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以来,媒体争相报道并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与争议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民工荒”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浙江的“民工短缺”问题也十分关切,为此省政府研究室对杭州、台州、温州等地进行调研,并与当地劳动与就业主管部门、职业介绍所和企业以及求职民工代表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形成本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