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9月23日。北京天伦王朝饭店。“首届中国商业计划书大赛”降下帷幕。一等奖获得者在通过了现场10分钟的陈述和决赛评审团的提问后胜出。此次大赛的评委们均来自世界级的风险投资公司。举办商业计划书大赛在中国尚属首次,其主办方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院长霍华德·弗兰克认为:“伴随风险投资日益理性化的趋势,撰写商业计划书成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争取风险投资的第一媒介。商业计划书的起草与创业本身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寻找投资的必备材料,也是企业对自身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全面思索和重新定位的过程。”侧重于培育创业…  相似文献   

2.
商业计划书(BusinessPlan)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是企业管理团队和企业本身给风险投资方的第一印象,其目的就是提供给风险投资者和一切对投资项目感兴趣的人,向他们展现项目投资的潜力和价值,向投资人介绍风险企业的产业和商业环境、市场分析和预测、主要风险因素、管理人员队伍、财务信息、投资建议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投资人们能对企业或项资人们能对企业或项目作出评判,从而使企业获得融资。同时,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私募投资公司与目标企业相互选择过程中的博弈行为,构建了基于信号博弈的选择模型,得出:目标企业只有在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基础上,以适当的比例和价格转让股权,才能吸引私募投资公司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薛红志 《中外管理》2011,(11):102-103
关于某些创业者凭借一份商业计划就能筹得大笔资金的奇闻轶事,不断在满怀激情的潜在创业者之间流传。再加上私人风险投资公司和公共风险投资机构的推波助澜,导致很多人认为商业计划是成功创业的必备利器,甚至于有“创业导师”建议,“创业就是炮制好一份计划书,然后去‘找钱一。这类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史琳  宋微  李彩霞  吴学彦 《价值工程》2013,(28):182-184
商业计划书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能够帮助创业企业对自己进行再认识,能够帮助创业企业获得融资。本文结合创业大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商业计划的作用和意义,剖析了商业计划书的构成,重点描述了商业计划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最后为商业计划书的应用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风险企业要成功获取风险资本,首先要了解风险投资家如何对风险企业进行评估和遴选.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选择从接受商业计划书开始,经过初审与筛选对有兴趣的项目与创业者面谈,经过上述两个过程后,一般只剩下50%的风险企业进入风险投资家的审慎调查阶段,而根据调查结果最终获得风险资本的风险企业只占所有候选企业的1%左右,这构成了风险企业遴选的金字塔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商业计划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寻求外界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而准备的一份重要文件。通常企业通过对各种指导资料的学习和培训,以及对商业计划书模板的应用,都会初步完成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然而,对专业投资机构而言,仅完成商业计划书的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要点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被忽略和曲解。本文力图就商业  相似文献   

8.
商业计划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寻求外界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而准备的一份重要文件。通常企业通过对各种指导资料的学习和培训,以及对商业计划书模板的应用,都会初步完成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然而,对专业投资机构而言,仅完成商业计划书的写作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融资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写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在商业计划书中除了主要程序和撰写规则外,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商业计划书撰写的核心,它是投资战略伙伴寻求创业企业合作的依据,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是创业企业价值评估、客户定位及团队定位的科学体系,通过价值评估模式、盈利模式、收入模式等流程进行创业企业融资能力的定位,可以看出商业计划书的编写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能力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10.
商业计划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寻求外界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而准备的一份重要文件.通常食业通过对各种指导资料的学习和培训.以及对商业计划书模板的应用,都会初步完成商业计划书的写作.然而,对专业投资机构而言.仅完成商业计划书的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要点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被忽略和曲解.  相似文献   

11.
张恒  卫平 《价值工程》2004,24(2):81-83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总量大约在434亿元左右。参与风险投资的上市公司共计132家,而得到上市公司支持的风险投资机构为89家。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制度的起源,以及其制度变迁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郜春莲 《物流科技》2005,28(4):103-105
风险投资是一种创新的投融资方式,它是一种将资本与高科技企业结合的制度安排。本文提出应从制度安排,投资环境等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切实改善风险投资环境,设立前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公司,加快法制建设,培养风险投资人才,使我国风险投资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起到促进高科技产业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振  油永华 《价值工程》2014,(3):164-165
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迅速,募资、投资规模及IPO表现异常活跃。风险投资行业的迅猛发展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2012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与中小板上市的701家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对风险投资人背景与上市公司IPO折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IPO价格未能恰当地反映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人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德焱  刘筠 《价值工程》2013,(31):180-182
自创业板设立以来,创业板市场定价效率未能充分体现,创业板上市企业IPO抑价率较高,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IPO抑价率高于非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风险资本的持股比例、介入时间及持股机构数量都和IPO抑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晓刚 《价值工程》2014,(18):183-184
本公司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销售企业,由公司出资设立一家创业投资企业,公司100%控股;收购公司持有的GN公司30%和JX公司31.82%的股份,而GN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且未上市;有效的运用我国执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投资公司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可以增加公司的税后收益。取得降低公司整体税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退出是风险投资获得投资回报、实现投资目标的关键环节,以我国2009—2016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对其退出时机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信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对其退出存在显著影响,与独立风险投资相比,公司风险投资在创业企业IPO后退出企业时间更晚;无论是基于声誉的信任还是基于制度的信任,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双向的信任都会促使公司风险投资更晚退出创业企业;相对于独立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更晚退出企业是为了追求战略回报。研究表明创业企业可以通过提升风险投资对其信任度来维护其投资管理,而风险投资机构则可以通过提升创业企业对其信任度来加深互惠互信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崔毅  李卫强 《价值工程》2012,31(23):151-152
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吸引风险投资入股就成了很重要的融资渠道。本文从企业内部、企业包装、引入风险投资的时机三个方面研究了吸引风险投资的对策,包括企业内部的行业背景、管理者、团队和盈利模式,在项目计划书和项目路演时对企业的合理包装,以及找到风险投资的渠道、吸引风险投资的合适时机和吸引适合企业的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及其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起到了积极的认证和监督作用。在我国,政府性资本占主要地位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多地发挥了正面认证和监督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和数量对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发挥了较大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数量越多,上市公司IPO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风险投资机构总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4~2007年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201家公司作为研究时象,运用差异性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风险资本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资本支持企业的IPO抑价率显著高于非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但风险资本对IPO抑价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风险资本对IPO抑价影响的认证作用、筛选监督作用、逆向选择和躁动效应在我国并不存在.进一步分析表明风险资本支持企业的高抑价率来自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其预期过分乐观,而非发行定价偏低.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Venture capital markets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incentive problems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ntrepreneur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enter into contracts that influence their behaviour and mitigate the agency costs. In particular, they select an appropriate kind and structure of financing and specify the rights as well as the duties of both parties.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are an intensive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process, active involvement of venture capitalists in their portfolio companies, staging of capital infusions, use of special financing instruments such as convertible debt or convertible preferred stock, syndication among venture capitalists or limited investment horiz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