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融领域虚拟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核心内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趋势体现在金融经济的规模急剧膨胀、金融交易活动日益虚拟化、人类的财富价值体系构成与传统观念相比发生倒置;金融领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在于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金融领域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维持协调关系。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基本发展方向是一方面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一方面要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控。当前我国金融领域虚拟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
张霞 《发展》2010,(3):91-9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这两种经济形态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关键是夯实实体经济。掌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本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虚拟经济的成份越来越大,渗透力越来越强,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如何正确看待虚拟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已成为经济改革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而探讨虚拟经济的本质问题,对于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虚拟经济,更好地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都具  相似文献   

4.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着辩证关系,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虚拟经济业绩暴增。并就此提出相关性建议:努力发展实体经济;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加强监管等。  相似文献   

5.
货币利润与虚拟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货币利润是成熟市场经济的主导价值目标.货币虚拟化以后,经济主体追求的不再是实物产品的物质内容,而是其价值增殖的结果.货币利润的表现形式和创造过程决定着经济系统内经济主体的活动方式和经济制度的变迁方向,是经济虚拟化的动力所在,虚拟经济的繁荣成为市场经济追求货币利润的必然结果.经济虚拟度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之比,体现了虚拟经济系统中货币利润的创造能力.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合理协调货币利润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配,是促进和保障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虚拟资本、虚拟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并从狭义虚拟资本的角度考证了虚拟经济的规模 ;分析了虚拟经济与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区别 ,认为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应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近期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发展中国的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要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必须加大金融制度建设和机制改革的力度,奠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及时提出了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科学论断,为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防止其过度膨胀而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的结果,当二者协调发展时,虚拟经济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发展滞后时,会阻碍实体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发展超前时,则会产生泡沫经济,因此我国要适度地发展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10.
胡丹 《中国经贸》2014,(8):46-48
随着虚拟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日渐突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氛围、企业文化、经营成本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学习德国企业的“定力”;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三方携手,切实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困境;消除虚拟经济的暴利,促使其与实体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措施加以解决,以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夯实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1.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防止其过度膨胀而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既是世界经济的演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又是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状态。文章通过分析和研究虚拟经济运行的行为基础.进一步澄清虚拟经济良性运行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以期合理确定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基于广东2003—2012年间的货币过剩数据、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VAR模型等方法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过剩程度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产生明显刺激作用,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结论。因此,目前应当高度关注过剩的货币发行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货币流视角下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回顾了货币流的分析方法,虚拟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货币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运用货币流分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成为可能,而经济资源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内部以及之间流动的方式使得货币流分析成为必然。货币的流动反映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通过改进后的货币流通方程式可以看出,货币的流动反映了经济资源在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短期调整;另一方面,通过简单的宏观经济产出方程可以看出,这种经济资源在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短期调整是如何影响产出变动和整体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红鑫 《新疆财经》2001,3(3):20-23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价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虚拟经济则不同,它是指与虚拟资本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即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因此,讨论虚拟经济可以从虚拟资本入手。  相似文献   

16.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库",其合理发展可以有效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经济的测度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对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经济虚拟度这两个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关系的指标,以及虚拟经济的货币占用量、虚拟经济交易活跃度和虚拟经济灵敏度等反映虚拟经济与货币数量关系的指标的设置原理与意义,进行了逐一解释.用上述指标分析了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第七点"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发挥着巨大作用,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经济中虚拟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本文从首先阐述了虚拟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定义与渊源,然后分析了虚拟经济发展历程,最后为发展虚拟经济、健全金融市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虚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运动形成一个与实体经济相脱离的异化经 济。货币资本化、有价证券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正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发生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储备是流动性概念的延伸,考察对象是虚拟经济部门中的货币滞留量。虚拟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滞留在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以及银行间市场和黄金等市场上的资金,这些资金按照某种规律在虚拟经济部门之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流动不已,影响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这些部门的资产交易量,从而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本文以中国虚拟经济主要部门的数据为基础,对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储备数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虚拟经济中的流动性储备近年来已占M2的10%~15%,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则是虚拟经济中流动性储备最主要的两个部门。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储备池”功能在相当程度上可作为外部货币冲击的缓冲器,利用好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储备池功能可以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