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防止养老保险基金不必要流失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秀静 《经济师》2006,(11):41-41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和规范管理,特别是严防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有关问题(一)重复享受养老待遇。目前养老基金是由各统筹地区分别征收、支付和管理的。由于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人口结构、收入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了防止外地人员的流入,各地普遍严格限制跨地区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基金转移。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缺口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田 《经济论坛》2004,(12):142-143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障碍,是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系统相继出现重大违规案件,震惊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层及金融监管者。究其原因,都与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有密切关系。沉痛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程序办事、健全内控制度至关重要,本文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维护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已经开始冲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养老保险制度而言,不论是现收现付制,还是部分积累制,都面临着巨大的基金压力。当前,应该创新基金管理运营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运营机构。严格地讲,政府对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运营,要在确保最高利率的同时,隔离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6.
李君 《大陆桥视野》2013,(14):46-46,48
养老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加强基金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保值增值,对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保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总矛盾是养老保障供给能力将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根本任务是确保国家安全顺利地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完善已经刻不容缓。在当前,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征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养老保险基金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半积累基金制,通过个人账户的基金积累来保证老有所养,并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据统计,近几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每年递增20%左右。与此同时,各个地区也在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做实个人账户,并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近几年,社会保障基金增收较多,开始有了一些结余。比如广州,截止到2006年底,广州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险种的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8.54亿元,但是综合收益率还不到1.7%;到2007年2月底,结余的总额又增长至325.87亿元(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网站)。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的快速发展,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医保基金规模日益扩大,城镇职工在医疗保险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参保状态相对稳定,所享受待遇较高,如何做好防范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流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难题。文章从几个方面提出了防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明显.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的研究,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针对其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敏 《经济论坛》2005,(16):88-89
自从我国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在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在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目前看,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政策正在由现收现付制逐步向部分积累制过渡。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之间存在着巨大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两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国务院曾多次作出明确规定,强调要专款专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动用”。《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规定,待业保险基金“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管理的通知》,要求两项基金结余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不得进行其他形式的投资。财政部、劳动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重申两项基金的结余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除此以外,不得进行其他形式的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一些地区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等问题的通报》,重申社会保险基金结余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购买国家债券后仍有结余的应按规定存入银行专户,不得用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资。国务院文件《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换业保险基金开展专项财务检查情况报告的通知》再次重申,两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基金结余额,除按规定预留一定数量的备付金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决定用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资,违者将严肃查处。  相似文献   

13.
对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芳 《经济师》2005,(1):42-43
及时足额征收、支付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规定,它是我国三条社会保障线之一,同时也是中央“两个确保”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文章就养老保险基金在征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现状及对策国家计委人力资源研究所辛仁周一、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基本状况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而产生,并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1951年2月我国正式颁布实...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中国已于1999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由于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年人口养老制度问题也逐渐突出,就中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来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呈阶段性,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人口"未富先老"。因而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十分重要且必要。通过对中国与英国两种相似但又本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完成对英国养老制度建立过程中经验的一些借鉴和其失败教训的规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困难等其他问题。取之所长,补己之短,通过对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比较,提出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有益的决策方案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特征,对养老金保险基金的投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的老年人人数持续上升的一种趋势。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就是老年型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就相继进入老龄化国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达1.32亿人,占总人口的10.4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0.8811亿人,占总人口的6.96%。也就是说,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而且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数的1,5,亚洲老年人口数的1/2,并且老年人数在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5亿人,超过总人口的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超过1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7.7%。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规模巨大的隐性债务,如何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进行科学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提高养老金投资回报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养老保险基金体系的完善、隐性债务的消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监管制度的建立和指数化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供求严重失衡,个人帐户“空帐”运行,反映了养老制度的转制成本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应加大政府投入,变现一部分国有资产用于弥补养老基金之不足,加大收缴、清欠力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加大国家对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试发行社会保障彩票等。  相似文献   

20.
董丽 《经济师》2006,(12):293-293
文章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