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城市和乡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集居地域对比为基础,从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特性着手,探讨其在我国城市反哺农村中的产业优势与产业适宜性。认为乡村旅游通过吸引城市居民直接到农村地区异地消费而巧妙地实现城乡之间财富的隐形调拨,是平衡地区经济的天然杠杆;乡村旅游主要以乡村环境和物产以及遍在性的山水和风土民情为物质基础,从而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具备发展条件,堪称为农村地区"量身订造"的新型产业;乡村旅游还因就地取材和游客主动上门而能获得既靠近原料地、又靠近消费市场的产业布局效应;乡村旅游业发展条件的门槛较低,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可进入性较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企业信贷需求与供给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0年代中期以来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 ,多种因素导致企业对信贷资金需求旺盛。大体上看 ,只有不到 50 %的农村企业可以获得正规部门提供的融资服务 ;一些农村企业从非正式渠道获取资金 ;样本企业对贷款利率不敏感 ;企业与特定银行及其职工间的关系资源是企业决定选择哪个金融机构贷款的最重要的因素 ;信用社和农行仍是农村企业的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 ;企业经营绩效已逐渐成为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决策的主要依据 ,但企业是否负债及其负债率大小似乎并不影响其信贷资金可获得性。解决农村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和矫正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民生为本,就业先行。世界各国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过程中,都很重视开发农民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我国也应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工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静 《农村经济》2003,(6):66-6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文明生活环境为目的 ,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 ,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而向非农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既包括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 ,又包括跨行业、跨产业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目的和主要动因就是要增加收入 ,改善生活。因此 ,以经济发展为依托 ,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及城镇的有效转移 ,是新世纪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战略性选择。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  相似文献   

5.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秋 《农村经济》2012,(4):126-129
综观世界各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尽管各国因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它们无不高度重视工业对农业的制度反哺——这是可供我们借鉴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的制度贫困,因此,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在于实行制度反哺,通过提供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江西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证研究周凌荣,刘文峰一般而言,小城镇包含四个层次,即县城建制镇(简称县城镇)、非县城建制镇(简称建制镇)、乡治集镇及非乡治驻地集镇(简称小集镇)。这四种层次小城镇中,县城镇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部分会升格为县级市,乡治集镇和小集镇主要特...  相似文献   

8.
吴晨 《新疆农垦经济》2007,(1):33-35,45
历经27年改革开放实践,广东成为我国当前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完全依附于土地生产中被解脱出来,并参与到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广东仍然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此,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实证研究胡继连董雪艳陈会英葛颜祥农村集体资产是一定范围内农民群众的集体财富,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村集体福利事业的物质基础。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产,确保其保值增值,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是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需要构建和形成有效的机制,工业反哺农业机制必须遵循资本吸引,补贴,保护和产业双赢四个原则;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探究工业反哺农业,应该构建的四个重要机制是:资金反哺机制,保护性反哺机制,技术反哺机制和产业关联反哺机制。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的构建和形成面对种种障碍。我们必须采取对策,消解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问卷和实地调查方法对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进行分析比较,重点对教育和培训投入与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劳动力流动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程度与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才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农村市场发育对农户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消费系统模型,利用农村住房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市场发育对农户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市场发育对农户消费行为变迁和消费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建议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非农产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等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市民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二元结构的社会空间中农民却经受着集体自卑的姿态困境,农民向市民的转身也受到社会的结构支持滞后,城市集体淡漠以及自身条件不足这三道藩篱的重重阻碍。由此,为尽快冲破藩篱最终实现彻底市民化,农民群体应扭转卑躬屈膝为不卑不亢的实践姿态。同时,农民也应对于市民化这一整体社会结构变动趋势具有完全的认同意识和客观的认识判断,分析自身优劣势,有的放矢地矫正行为提升自己,以合作心态主动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城镇化制约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6.
选取茶叶企业主特征、茶叶企业自身特性、金融机构因素、非正规融资因素及宏观环境等方面因素对影响福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统计描述。从茶叶企业层面通过参与式调查收集数据,建立实证分析模型,应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福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的显著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主行业管理年限、企业经营时间、合伙制企业、私营企业、其他性质、生产型企业、流动比率、企业年营业额、企业信用等级、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固定资产投资、非正规融资风险利率、国家金融环境等因素对福建省茶叶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影响显著。通过计量定性实证得出影响福建茶叶企业信用风险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其相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其相关影响的实证分析陈万明人们预言,21世纪的竞争,将主要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潜能充分发挥的竞争。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数量充足,但其质量却并不令人乐观,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本文试图对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实证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差异反映了国家投资政策对城镇的倾斜,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的差异并没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的经济改革,不仅大大改变了我国农业长期以来落后的局面,且使我国农民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87年的133.67元增加到1989年的630元,增幅高达350.3%,年均增长31.8个百分点,高出1949-1978年之年均增长率27.88个百分点,为实现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特征老人的劳动供给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存在地区性差异,影响老年人参加劳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和外出打工人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必须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