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就业,一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务农者转为打工者,并成为新的产业工人。截至2006年,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突破1亿,占城镇就业人员近40%。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城市政策的放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城务工的农民,而他们当时只是被当作城市的“盲流”,甚至被认为是危害城市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才形成了大规模的区域间流动,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农民工才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从“盲流”到农民工这是极大的跨越,是国家政策的巨大嬗变,也是农民阶层自身发展的重要历程。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以每年1%的速度在提升,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原来主要以城镇人口为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暴露出了越来越显著的制度缺陷。如何扩大城镇社保覆盖面,怎样对9300多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实施社会保障已成为制度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保障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老年人群属于需要社会关护的弱势群体,在未来30年至50年内,中国老年人口将占到社会总人口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令人感到尴尬的是,农民工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城镇居民,而是介于城乡之间非农非城的“边缘人”,这导致他们长期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5.
“一导三化”培训高质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善待农民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农”思想。最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有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存在严重的“民工荒”。“民工荒”从何而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就是“质量荒”,根源则是民工的“教育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且也给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为“农民工”。广东是农民工流人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就业半年以上相对稳定的跨县区流动从业人员达2300万人.其中外省1600多万人,占全国跨县区流动就业总量的20%以上,其中农民工约1640万人。农民工已经成为广东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及相关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广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华菊 《魅力中国》2014,(23):10-11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相关工作之中的难点,所以应当严肃对待。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进城农民工的相关社会保障问题,同时对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的措施途径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不断的完善保障措施,为相关事业的进步和更好的保证进城农民工基本权益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域市化的进程,而且也给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长子中 《北方经济》2010,(11):13-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方莹 《特区经济》2009,(6):106-107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所以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就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原因;最后,对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先聪 《宁波经济》2004,(8):35-36,39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城市农民工(以下简称“农民工”)是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的劳动者。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被无情地拒之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从失业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  相似文献   

13.
张巧艳 《发展》2008,(1):53-54
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常重视农民工培训,把农民工培训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来抓。为此,专门出台了农民工培训规划,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目前,全省农民工培训基地达到2665个,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成为城镇和农村之间的人,这种身份使他们本应享有社会保障而变得没有保障。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李庆华 《魅力中国》2014,(14):42-42
一、引言农民工是户口在农村,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又放弃了以农业为生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并且离开农村在城市务工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城镇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正是由于农民工户籍在当地农村,使得农民工群体被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拒之门外。但是,农民工又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且相关专家表示,按照目前中国国情分析,农民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以每年500万人左右的增速增长。因此农民工这种工作在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一、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经验及做法 1.德国。19世纪.大量德国农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1855年.《穷人权利法规》生效,根据该法规,每个地区依据居民人数对贫困居民进行补贴.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黄金诏书》,提出工人因患病、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保障.他们有权得到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长子中 《北方经济》2010,(11):17-19
一、将农民工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成为统筹城乡的核心问题来解决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部分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巨大浪潮冲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使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机制的形成,也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07,(4):23-2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者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十分关注的问题。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就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政治地位、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参保率低,发展不平衡;门槛太高,负担过重,参保意愿不强:制度设计不合理,实际保障效果不理想;重视缴费保险,轻视免费保障等问题。解决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要按照统一、渐进、减负、特色、并举原则,以现行制度框架为基础,实行全国统筹,优先发展医疗和工伤保险,加大财政投入,减轻个人负担,逐步推进养老保险,注重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事业,还原医院的公益性质,降低医药费。  相似文献   

20.
孙洁 《宁波经济》2007,(6):39-40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由城镇职工进一步扩大到城镇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是我国制定的社会保障发展政策。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