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有上车,不然真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  相似文献   

2.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1个去上海(A君),1个去北京(B君).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连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相似文献   

3.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1个去上海(A君),1个去北京(B君)。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连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相似文献   

4.
选择     
两上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火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在相互议论说,上海人会做生意,给人带路也得到小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相似文献   

5.
从更新观念谈起 改变观念对从事商业活动至关重要,观念的不同会使经商者命运结局有天壤之别.有一件真实的事:两个乡下人外出谋生.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要打算去北京.可在火车站等车时,听邻座议论,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相似文献   

6.
史顺利 《财会月刊》2010,(10):I0007-I0007
大文豪伏尔泰的作品《查第格》里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国家想物色一名清廉的税务总监,想请查第格帮忙出主意。 于是,查第格建议:在一条阴暗狭窄的走廊里放满金银珠宝,首先让应聘者依次通过这条走廊,然后再让他们跳舞。那个舞姿最轻盈的人,就是税务总监的最佳人选。因为偷了金银珠宝的人,是不敢放开手脚跳舞的。  相似文献   

7.
信海光 《政策与管理》2014,(10):124-124
在朋友圈上,每天早上晒跑步打卡的人有十几个。出去参加朋友聚会,聊跑步的也能组一圈。更多的中国人爱上跑步总不是一件坏事。 媒体去年底也曾报道过中国的跑步热,说是中国的城市跑步运动在2013年迎来了它井喷式的爆发。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的各3万个名额都在开放报名后的不到二十小时里被一抢而光,紧俏如同春运车票。要知道四五年前,即使你拖拖拉拉近两个月才去报名也能报上。这其中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为什么他们直到今天才爱上跑步,而不是今日之前,或者今日之后?  相似文献   

8.
《中外管理》2006,(2):66-66
哲理的故事 基铺一列火车挂了两个九号卧铺车厢。但所有旅客都是正常人,他们都会从一数到九、所有强了九号车厢票的旅客都认为九号车厢就是八号车厢之后的那个车厢,而不是十号车厢之前的,所以大家全都坐到了第一个九号车厢,第二个九号车厢的女列车员非常惊讶.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因为这故事给了这个人启示,即他愿意用新的方法去尝试着改变现状。一本书可以创造一种奇迹,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书的内容,书中所给予人们改变现状的方法,尤其是在危机来临时,怎样应对,这是时人迫切需要的,这亦是“奶酪”之风牵动国人神经的原因。当一切都处于变数之中,如何去寻觅并运用改变旧有的方法,这对于确立  相似文献   

10.
眼光是金     
雷克罗克在遇到一对兄弟之前已近暮年,并且一事无成,而这对兄弟改变了他的生活.因为这对兄弟有一个绝好的主意,但没有信心去做.于是他俩没要几个钱,就把自己的点子连同名字都卖给了雷克罗克.后来,雷克罗克跨人了美国最富有的阶层,身价高达数亿美元.而那俩兄弟是谁?他们是麦当劳兄弟.每当人们吃一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汉堡包时,就不免会想起雷克罗克.他代表了一位智者的眼光、勇气和恒心,是他把麦当劳办成了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而不是那两位叫麦当劳的人.而今,麦当劳在全世界拥有3万家分店,每天有4600万名顾客,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  相似文献   

11.
营销故事     
《科技与企业》2007,(4):46-47
故事一:卖鞋子的两个推销员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相似文献   

12.
在意身边人     
《大众标准化》2014,(10):36-36
这个世界的好多人,遥远的地方,有天大的事情,也都跟自己没关系。最让他们在意的,是身边的人。因为,身边的人那里,才有自己的苦难和幸福。有一个老婆婆,女儿在北京,每年她都要去住女儿家,少则10天,多则几个月。每次从女儿家回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另一个老婆婆家去串门。然后,大讲北京的大街、商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3.
两个笑话是我本人的经历。我本人经历中的笑话第一个是,在建国前的两个月,我在北京坐有轨电车。时间很晚了,电车是最后的一班,人很挤。当时,一张电车票7分钱。快到终点站西四牌楼的时候,人松了一点,我一掏口袋,没有钱,兜里只有两只橘子。到了终点站,那儿正好有一个水果摊,我对卖票的人说:你等一等。我跑下车去,把两个橘子卖给水果摊,只要七分钱。水果摊主给了我钱,我就把钱给了卖票的人。第二个是解放初期。那时我出了很多种政治学教材。当时印书报酬很高。因此,我非常有钱。可是我从不花钱,只是买下公债一百张,放在抽屉里。我的勤务员从抽…  相似文献   

14.
噢!原来是你     
三年前,春节刚过。在农村的年轻人心里,涌动着外出打工的想法,盼望到大城市去,感受现代都市的生活气息。正是打工者返城的高潮,武汉火车站人头攒动,多数打工者都是从农村来的,他们是在此等候转车。有的南下,有的北上,有的东去,但都是去往繁华的都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去寻梦、淘金。小黄和小韩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文化不高,家庭不富裕,外出带的盘缠也不多。怀着各自的梦买了不同去处的车票,同为初次只身外出打工,巧遇在车站广场,两人谈了各自的想法。小黄想去北京寻梦,试试看有无发展的机遇。小韩想到上…  相似文献   

15.
眼光是金     
雷克罗克在遇到一对兄弟之前已近暮年.并且一事无成.而这对兄弟改变了他的生活。因为这对兄弟有一个绝好的主意.但没有信心去做。于是他俩没要几个钱。就把自己的点子连同名字都卖给了雷克罗克。后来.需克罗克跨入了美国最富有的阶层,身价高达数亿美元。而那俩兄弟是谁?他们是麦当劳兄弟。每当人们吃一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汉堡包时,就不免会想起雷克罗克、他代表了一位智者的眼光、勇气和恒心.是他把麦当劳办成了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而不是那两位叫麦当劳的人。而今.麦当劳在全世界拥有3万家分店。每天有4600万名顾客.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3,(144):23-25
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两个营销员先后到某地区考察市场,产品是鞋子。一个回来后垂头丧气,因为这个地区的人从来都不穿鞋子,怎么可能给不穿鞋子的人销售鞋子呢?另外一个回来后兴高采烈,因为这个地区的人都还没有穿过鞋子,让他们穿上鞋子后将是多大一个市场啊!  相似文献   

17.
洪晃 《房地产导刊》2008,(9):122-122
上海的朋友经常说,奥运在北京,老外不习惯的,因为上海才是他们熟悉的城市。我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那些非常拒绝被同化的老外都坚持在上海居住,就像他们原来守着香港一样。但是,我爱北京,就是因为北京有点土,土就是乡土,没有乡土感觉就不像中国了。我的好朋友张大川最精辟地总结了北京的魅力,他说:"在北京,法国妞穿着军大衣追中国艺术家,在上海,上海妞穿着法国名牌追老外。"北京的魅力就是拒绝变得洋气,保持了一种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东东西西     
你们好。我的问题有点俗,不过,还是希望你们能够给我一些建议。 我29岁,与男朋友同岁,两个人恋爱3年,感情基础说有却不深厚,说不深厚两个人倒是一直还不错。最近,我发现他和一个比他小5岁的女孩子走得非常近,那个女孩子是他以前的同事,长得很漂亮、人也还不错。那个女孩子半年前失恋,曾经约他吃饭,因为是朋友、也因为那个女孩子确实很可怜,所以他就去了,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好像越来越近。你们知道,我们都是大公司一派,向往自由的空间——即使是  相似文献   

19.
“地产教父”邓智仁不怎么给自己定调。因为在精神上,他更像一个文人,在香港的时候邓智仁喜欢开敞篷跑车呼吸新鲜空气,在成都的时候又对当地与世无争从容淡定的生活大加赞赏。如今的邓智仁还是很忙,以致今年春节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度过,因为要去跑美国多个城市,他就戏称要“在美国上空过节”了。三年时间,邓智仁搬了8次家,由香港而上海,由上海而成都,由成都而北京,再到搬回上海,出任庄胜总经理时又到北京,如今,他又离开了庄胜。北京,带给这位中国地产界元老太多的荣光,却也是他不折不扣的伤心之地。1997年,因为玫瑰园项目的拖累,一度风光的邓…  相似文献   

20.
两个青年一起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3年后,后者成为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曾卖过石头的那个果农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买不到盛梨子的筐。5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区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