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胡蓉 《西安金融》2008,(2):81-81
一、完善机制。着力政策引导和扶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针对当前农民工贷款难问题,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贷款补偿机制,减少信贷损失,为农民工融资搭建平台: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所得税和营业税等税费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或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征信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可 获得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 息、商业信用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 小企业基本信息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信贷规模影响不显著。企业财务信息、 商业信用信息与贷款可获得性、贷款规模、融资成本支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小微企业融资的供需对接入手,全面分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对象,优质的、龙头企业能够从银行取得贷款,很大一部分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难以获得贷款主要存在项目融资、缺少抵押物、贷款审批时间长、融资成本高、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等五方面的信贷对接的差异性,并提出了当前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新的农民融资途径,探索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的路子,从2008年开始,经人民银行张家口市中心支行组织推动,在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康保县李家地镇马家营回族贫困村创办信用联合体融资模式,将征信、信贷、扶贫、防疫、财政等多种机制与农户个人信用进行捆绑组合,有效解决了农户融资问题,在实现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的同时,进一步创新了支农信贷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在现行金融政策下,银行应当将民营企业列为主要支持对象之一,制定积极的信贷扶持政策。人民银行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进行融资。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营销。一是要降低信贷门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适当下放授信、贷款审批权,增强基层金  相似文献   

6.
贴息信贷产品扶持天祝藏区农牧业发展情况 自2009年在天祝藏区推行“妇女小额扣保贷款”以来,激发了农牧民妇女生产经营的热情,农村种养业初具规模,农户信贷需求日益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先后探索出“双联惠农贷款”、“双业贷款”等三大贴息信贷品种,使“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问题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2010年我国宏观季度经济数据,构建了3个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信贷渠道传导过程中,提高利率对控制商业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贷款供给是有效的,但对抑制商业银行在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供给效果不明显。提高贷款利率,抑制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从银行的直接融资,但无法有效阻止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个人住宅按揭贷款等途径,从银行间接获取更多贷款。  相似文献   

8.
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看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杰 《西南金融》2006,(4):61-62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了热点话题。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各种讨论中,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的指责不绝于耳。本文拟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入手,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借助《资管新规》“去通道”的外生冲击,本文考察了加强通道业务监管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本文发现,相对那些没有采用通道融资的对照企业而言,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先前采用通道融资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银行信贷。机制检验发现,当通道业务压降以后,受影响企业主要通过向产业政策扶持方向转型来获取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还通过改善增长和偿还能力来获得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后,信贷融资成本也会降低,但增发股票和发行债券等其他融资行为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在考虑调整成本之后,企业转向银行贷款融资并未改变企业的净收益。本文基于信贷融资视角揭示了《资管新规》的微观影响,对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与企业的行为决策均具有重要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黑龙江省辖内银行积极拓展绩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力度不断加大。但随着企业资金需求的增加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信贷融资难的问题愈加突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总量不足,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左右,贷款户数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10%左右,80%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最近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下降是传统农业生产性融资需求减少、信贷供求关系失衡和支农贷款利率偏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须进一步确立支农服务方向,完善经营机制和合理贷款定价机制,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19世纪中国清末银行发展的一种新颖且普遍的融资机制--荐仆贷款,并试图分析荐仆官债中荐仆的配备及其对贷款偿还的影响,以解释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荐仆机制是如何有效且低成本实现荐仆官债这一大型信贷市场均衡的。这一历史视角,提供了思考融资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信贷进退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生 《南方金融》2003,(2):26-28,43
建立信贷进退机制是商业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在中国金融业走向开放的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更显迫切。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进退机制的原则,目标及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详细阐述了建立信贷市场进退引导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息机制,运作机制以及信贷市场进退责任制。科学选择贷款进退时机等的实施方法,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汾市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已占据到了半壁江山,辖区各金融机构依照"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全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与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之间存在盲点,即空位区域,以致一度出现了"中小企业借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的经济现象。本文选取了三个样本县为案例,分析了临汾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对融资机制的改造,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贷款难”和“贷款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和政策,但多数过于行政化,政府的扶持力度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赣州市政银企合作推出“小微信贷通”,让小微企业“简单、方便、低成本”获得银行融资,实现了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最近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下降是传统农业生产性融资需求减少、信贷供求关系失衡和支农货款利率偏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须进一步确立支农服务方向,完善经营机制和合理贷款定价机制,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关伟 《西安金融》2011,(12):84-85
近年来,陕西省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增速不断提高,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信贷结构有待优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指出应从完善应收账款质押法律制度、优化商业信用环境、加大应收账款质押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建立适合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特点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办法和程序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张先忧 《金融纵横》2010,(10):48-51
本文从无锡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融资需求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信贷支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指出了当前农村信贷服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无锡实际,从农村信贷的服务机制、产品创新、外部保障、政策扶持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钱雪松  徐建利  杜立 《金融研究》2018,455(5):82-100
本文利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从正规信贷周期视角切入实证考察我国影子银行运作问题。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呈现出鲜明的逆信贷周期特点,当正规信贷收缩时,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规模都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企业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委托贷款的概率及规模都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从地区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更多流向正规信贷缺口较大的省份。另外,从风险层面看,委托贷款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同期银行不良贷款率,而且,与国有企业等体制内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的委托贷款违约概率相对更大。这些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是对正规信贷不足的市场反应,正规信贷紧缩促使委托贷款资金流向融资约束较大地区和企业的同时也推高了影子银行风险。本文提供了委托贷款逆信贷周期特点的新鲜证据,有助于厘清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其风险含义,从而对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监管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中国2001年1月-2005年5月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协整分析等计量方法对我国信贷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M0、M1对信贷市场贷款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从信贷市场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中,金融机构贷款对居民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