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对产业融合和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国内外文化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方式与典型模式作了简要阐述。对广东农垦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管理体制变迁以及产业优势和主要问题等作了综合分析。基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农垦传统农业面临发展新机遇,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广东农垦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促进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农垦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产业集聚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但河北省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机制还不完善、缺乏自主创新品牌、人才后备力量不足。为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科学规划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培养引进综合型人才等。  相似文献   

3.
囿于传统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范式,多数研究缺乏对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相关多样性和行业异质性等微观机制的探讨。融合演化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文化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多学科的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基于江苏13个地级市2007—2011年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1)文化遗产资源和创意资源对江苏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2)供应商专业化与相关多样性是推动江苏文化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后者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3)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在集聚因素影响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反向关系。研究结论凸显了产业特性在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创意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具有激发文化创意市场需求、提供优质内容供给、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及实体经济融合等价值,是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论文从创意设计的角度切入,重点探讨以创意设计引领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互联网+"平台集聚创意设计人才为支撑,以设计项目为牵引,以民间艺术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金融为保障,通过创意设计的引领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拉开新篇章,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文化创意市场日益活跃、文化金融新业态不断呈现。但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借助新技术的东风,与传统文化产业、金融等其他行业融合,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乃至跨越式发展,才是该产业目前面临的真正挑战。本文以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为出发点,以高等教育出版企业、高校文创企业孵化器与金融融合为例,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融合模式的探索研究,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微薄智慧。  相似文献   

6.
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文化科技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经验材料和数据分析,阐明了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际遇,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从培育产业"新市场",激发产业"新动力",发展产业"新业态",优化既有融合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纳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结合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集群视角,剖析了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呈现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图为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功能拓展区既缺少核心区集聚的文化资源优势,又缺少郊区低廉的发展成本优势,但在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却可以通过整合文化产业园区资源,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本文运用商业生态学理论,分析城市功能拓展区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三元”联动主体,构建园区资源整合的双重主体理论,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确定主导产业并吸引核心企业以“聚核”、拓展纵向产业链和横向服务链以“聚链”、打造公共平台并进行功能体系建设以“聚网”的“三聚”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投资》2012,(Z2):87-88
12月14-15日,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银行携手清科集团举办的"2012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作为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重磅活动之一,本次文化金融创新峰会的举行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求的切实举措。峰会集聚整合了金融界与文化产业界的高端资源,以"创新文化金融服务,助力文化产业腾飞"为主题,透视产业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为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渗透到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文化产业得以更新并产生新形态.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需要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联合创建促进科技和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强化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融合,提升文化新业态的核心竞争力等举措.  相似文献   

11.
创意旅游与主题旅游是当今旅游实践发展的两大潮流和趋势,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升温。它们在内涵上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创意旅游尤其强调活动的非主题化与灵活化,而主题旅游则注重主题化,但两者在大文化主题下可以实现统一和融合。将创意旅游与主题旅游两大理念融合运用进行文化主题创意旅游开发,是实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融合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短板。但是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各成员单位在动力机制、资源输出和利益诉求等多方面存在着各种深层次的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在经历"集""团""融""共生""生命共同体"等五个发展阶段后,能够实现学校和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互利共赢。"互联网+"时代院校和企业在"区位集聚"、"空间共享"和双向"参股"等具体途径上都具备着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河北文化产业进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既有有利条件,又要克服不利因素.今后,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抓好创新理念、体制机制和重塑市场主体以及推动业态集聚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政治生活、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生活进入新阶段,文化产业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实现新常态下的二次创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就成为亟待解决的迫切课题。论文借势消费引领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产业融合战略、文化金融战略、文化科技战略和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战略,提出文化产业要顺应消费的新方向、融合互联网和金融创新催生的新业态、汇聚创客群体、利用大数据新手段和国际贸易新通道,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依托广西独有的民族资源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其次是以创意和现代科技融合驱动广西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和深开发,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推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再次要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农民创富发展相结合,与民族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保障民族文化拥有主体的文化权利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纵观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基础术语研究,呈现出概念术语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概念术语的适用语境不断扩展,国内外发展程度差异明显。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法及研究角度丰富多样,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外延界定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分类。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梳理了文化创意产业术语的发展脉络,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应结合时代背景与区域特色,发挥"创意+"的跨界融合性和无边界性,以创意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集群最初的形成区位并非均指向城市CBD,其形成有赖于创意人才的集聚,而创意人才的集聚会受到一系列类似低廉的成本、宽容的环境和较为便利的交通等要素的影响.创意产业集群会向着综合娱乐休闲区及创意生产生活区演变.针对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规律,提出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形成集群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义乌创意园的观察与研究,配合义乌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分析了制约义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湖南省把本土文化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呈现了可喜态势.湖湘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厚,按照温总理在全国十一届人大会上讲的"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湖南要实施"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1号省之目标,依笔者之浅见,湖湘文化的发展还需进一步在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落实发展对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战略选择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优劣势互见的客观环境里,苏南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选择专业化—差异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这一组合式发展战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培养人才、培育龙头文化企业与文化品牌、提升产业品质与水平、避免同质化竞争等功能,而实施这一战略的主要路径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集聚人才、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