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虹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330-331
一、现行地方财政体制下我国乡镇财政的运行现状 我国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理顺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改革在省以下的进程十分缓慢.到目前,分税制在省以下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而且越接近基层政府,情况越是复杂.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省域间经济联系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分析了省级政府公共品竞争性供给对地区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财政支出竞争对省域间经济联系呈现出了倒U型的影响路径;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其供给公共品的外部性上,正外部性公共品的供给有利于加强省域间的经济联系,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等负外部性公共品的供给不利于加强省域间的经济联系。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隔阂,实现生产要素在省域间的自由流动;构建省域间政府公共品供给竞争的良性机制;优化市场机制,完善整体市场环境,为省域间加强经济联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较快发展,形成了所谓"中国发展奇迹",关键是得益于"五大红利",即体制转换红利、全球化红利、人口结构红利、后发展红利和县级政府间竞争发展模式红利。  相似文献   

4.
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制定实施主体、种类、性质、制定依据与制定原则等若干基本理论要素进行逐一解读。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是要缩小区域之间过度的、不适当的经济差距,促进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避免区际过度发展差距下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此外,区域经济政策还有民族、国防等特殊向度的扩展功能;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主体是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的整个政府体系;公共性是区域经济政策的根本属性,当然这种公共性的发挥,要有利于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政市协调的破解"区域问题"的长效机制。相关的解读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乃至促进区域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顺利实施且达到政策设计的良好愿景,呼唤一个强有力的省级政府做后盾。文章客观评价河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运行状况,对目前省级财力保障能力进行评估,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河北省省级财力保障能力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童鑫 《财会月刊》2021,(3):118-126
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政府支持能够推动产业集聚,并影响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运用2000~2016年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支持对该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与集群内竞争与技术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与技术创新间存在“U”型关系,政府支持会放大产业集聚在不同水平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从选取的样本来看,多数产业处于专业化集聚和集群内竞争拐点的左侧,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接近或跨过多样化集聚水平的拐点。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对现金红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传统红利政策理论形成显著对照的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股权结构状况下,现金红利的发放往往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股权集中度、前几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及其性质对现金红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权力越大,越倾向于发放更多的现金红利;其他大股东对于第一大股东的相对权力较大时发放红利的数量也较少;而前几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则决定了股东之间是"制衡"还是"共谋"关系,相同的股权性质容易形成共谋从而发放较多的现金红利,不同的股权性质存在制衡因此发放红利较少;大股东变换也对红利政策的改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由中央对省和省对下两个部分组成的,它既包括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的转移支付,也包括省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转移支付.由于中央对省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中只有中央财政和31个省级财政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级财政(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参与者数量较少,因此制度体系较为完善.而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相对于中央对省级转移支付而言,转移支付涉及的政府层级增加,涉及的财政供养人口和公共服务规模扩张,因而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地理相邻省份间绿色创新绩效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不利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地方政府环境竞争与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均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环境竞争呈现正向空间溢出作用,而地方政府服务竞争则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此,应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考核指标,扩大环境绩效考核指标覆盖范围,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与竞争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区域内地方政府政策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任期限制与政绩要求是导致区域经济体内各地方政府不合作的根本原因;在取消任期限制与政绩要求不现实的情况下,以合约的形式约束地方政府,对不合作者实施惩罚,能够有效地避免竞争、促进合作,提高区域经济体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Riou(2006)的研究框架,分析转移支付对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发现转移支付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但地区间竞争会降低转移支付效率;同时转移支付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的转移支付水平与产业集聚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转移支付和地区竞争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效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综合利用政策手段,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日益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利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指标之一.本文在经典博弈模型分析基础上,引入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在对抗竞争和合作竞争中的不同决策和不同收益,探讨地方政府行为中出现的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倾向,并对产生博弈行为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合作博弈"、谋求共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主体空间单元,城市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群起源于对城市有机组合体的设想和实践,并在7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在本质和规模上展现出新的特征。中国城市群产生于改革开放后,但直到本世纪才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处于工业化和全球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迎接信息化的浪潮,以及市场化趋势和政策引导的双重推动之下,中国城市群治理也面临着通过协调中心城市集聚与区域均衡发展之间,城市化与郊区化之间,市场力量推动与政策合理引导之间的矛盾,从而理顺中央-地方,政府-市场,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域农村贫困情况数据及国家审计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考虑空间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国家审计治理与农村脱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识别与政策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不仅会降低本地贫困人口规模,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因此,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协同机制,积极建设跨区域协作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空间溢出效应,实现扶贫审计动态全覆盖,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5.
新一届中央的经济政策理念同过去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主要不再依赖政府的"加力",即政策刺激,而要靠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活力。各地区的发展将不再依靠差别性特殊政策的刺激,而主要依靠统一开放市场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产业发展的区域态势正在从"特政"时代转向"自贸"时代。每个地区的发展都会考虑各产业发展对本地区的价值。各地区发展决不可再采取"血拼"的方式,更不能"竭泽而渔",而必须注重作为地区主体"居民"的利益和意愿。各地方政府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将遇到一系列新课题: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地方政府能做什么?政府服务企业和居民,"亲商"还是"亲民"?如何处理好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间的关系?如何更有效地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对这些课题都将体现产业发展的区域态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倾斜式、差别化、行政化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向,正在向更加开放、统一、公平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向转变。以"特政"填平差距的政策思路,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以公平促进效率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从空间经济学理论的视角来看,意味着"要素在空间重新优化配置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把重点放到推动"专业化分工、市场一体化和集聚"、进一步发挥要素在空间重新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则应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政策的新内涵。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已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传统"地区竞争"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原因。新常态下区域政策的核心问题应转向"如何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尤其是跨省域、大范围的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如何推进"市场一体化"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推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应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政策进行调整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7.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关系时,协调上下级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客观条件差异的不可避免性,现实中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的可能性。为了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实施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是伴随着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而正式启用“转移支付”政策的,转移支付实施以来的整体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就实现转移支付政策目标与要求而言,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政府间转…  相似文献   

18.
增长竞争与权力配置:对中国城市规划运行环境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澄  陈锦富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46-51,90
"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人事任命权集中"的纵向行政权力配置,是市场经济转型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结果,也塑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增长竞争"关系。在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的驱动下,城市规划更多地扮演地方政府获取空间资本的工具角色,而其运行环境的优化只能依靠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改革是对现有制度与权力关系的"渐进修补",而非否定。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行政权力配置,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转型构筑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并强化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但这一结构仍有改良的必要。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规划的运行环境进入了廓清政府职能,向市场与社会分权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及其困境——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有企业红利分配的相关文献.对国有企业分红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国有企业经营的多重目标性是影响国有企业利润来源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是通过目标间的冲突来直接或间接降低国有企业利润。红利政策对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国有企业对政府施加压力的能力使政府的分红意图不能得到完全实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国有企业红利分配的相关文献,对国有企业分红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国有企业经营的多重目标性是影响国有企业利润来源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是通过目标间的冲突来直接或间接降低国有企业利润。红利政策对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国有企业对政府施加压力的能力使政府的分红意图不能得到完全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