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偏好与薪酬激励:基于保险代理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激励理论依据代理人为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不能很好地解决保险代理的薪酬激励问题。行为经济学研究认为行为人并非纯自利的,在考虑自身物质收益的同时还会关注收入的公平性。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偏好观点,构建考虑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保险代理人存在公平偏好时的激励机制。结果表明公平偏好会改变激励契约结构形式和激励效率,"互惠"是解决代理人道德风险、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2.
志愿者不等于免费劳动力,从经济学角度看,志愿者行动不等于免费服务,志愿者开展的活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对志愿者行动进行分析.文章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对志愿者行动进行经济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志愿者行动的成本包括社会成本、个人成本和机构成本三个部分;志愿者行动的收益包括社会收益、个人收益和机构收益三个部分.此外,志愿者行动经济价值的计算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如避免重复计算,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成本与机构成本为平均成本,志愿者行动的边际成本等于付薪人员成本,是使用和计算志愿者数量的界限,应考虑志愿者行动外部经济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优势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范武和框架,解析了交易费用及其产生的根源.群体经济的交易费用来源于经济个体之间的优势差异与自利行为这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假设,交易费用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界定个体优势差异的费用,与优势水平正相关,是具有优势差异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基于"优势人"假设的研究范式和框架弥补了交易费用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关于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但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经济学关注的重心由经济组织问题转到了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才重新复兴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从本质上已经成为一种人文现象.消费理论作为最直接体现人的利益与个体需要的理论,在古典经济学那里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色彩,而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则被抽象为理性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机械理论,新古典对消费者脱离现实的抽象在行为经济学那里得到矫正,消费理论重新关注社会文化结构等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古典、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消费理论从最初具有浓厚人文精神到对这种精神的背离和回归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现代经济学的主题和核心也转向了对"人及其行为"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我不太同意所谓"好市场"、"坏市场"的观点。市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在市场的前提下,一个较好的经济与不好的经济的差别,其实是在于社会是不是在市场之外又建立了一些其他的制度来校正市场的问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经济学是一门通过假设和求证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学家不能做精  相似文献   

7.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1.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范式(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叫理性人假设,这里的经济人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经济决策的个体,它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人假设具体化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浅析     
徐全 《现代商业》2012,(7):131-132
经济学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历史悠久的学科。它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性。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当今经济学正处于经济学帝国主义时期。经济学兼具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人文科学)的部分特性,且由于经济研究对象的不可控性,产生了许多经济学流派。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学家就给出了经济学的定义,各个定义之间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肯定了"经济学是一门有关资源配置的学科"的说法。不管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资源配置都是其主题,只不过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资源配置的必要性是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以及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其用途的多样性造成的。经济学家们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一模型工具来知道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我们使用效率和效益这两个概念来衡量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远程教育隶属于服务业,文章从服务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远程教育服务收益的构成(组织收益、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进行了分析,进而归纳了远程教育收益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如长效性、外溢性、即时性等,从而指出管理者不仅要注意经济效益,更应关注远程教育的对学生及社会的潜在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做出更为严密的分析,以推导出科学的结论,从而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本质为出发点,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因素,运用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工具成本一收益法来深刻分析这一行为的经济根源,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外学者进行的六个典型的、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实验进行了综述。实验的理论分析不止基于经济学理论,也用到了很多心理学的概念,体现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显著特征:经济学和心理学交叉。这些实验都指出,消费者的行为有别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相反地,消费者表现出行为经济学领域中的"有限理性",具体包括"过度自信"或者"自信不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的实验流程、实验规范和仪器设备尤其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继承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基础上,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进行了修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修正的经济人假设;二、非零交易成本假设。从而确立了新制度经济学范式,即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3.
信用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彰显重要,传统分析都以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信用问题,能使信用问题的研究更趋完善和全面.这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相关心理分析与数学模型对产生信用风险的有限理性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管理模式要与社会生产水平和人力资源群体特征相匹配.本文阐述了在社会进步,人力资源特征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出了"个性人"假设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要尊重并引导个性需求,实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流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一直是沿着“比较优势”这一主线进行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全部的贸易现象,与当代贸易现实更存在较大差异,因为严格的理论假设简化掉了很多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交易成本理论引进到贸易理论研究中来。并在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概念,力图使贸易研究更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日益受到重视,但人们常常因为无法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而感到困惑,甚至因此对经济理论的应用性产生质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经济学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假定常常是对于现实的抽象。要充分掌握和运用经济学理论,就必须首先理解理论中的前提假设。本文首先介绍前提假设对于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然后以广泛应用的科斯定理,以及容易被误解的“理性人”假定为例,分析怎样理解和辩证的接受经济学的前提假定。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做出更为严密的分析,以推导出科学的结论,从而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本质为出发点,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因素。运用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工具成本一收益法来深刻分析这一行为的经济根源,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规模经济、城市化和经济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和经济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化现象所反映的规模收益递增因素与新古典经济的竞争性均衡不相容,因此,城市化问题很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得到解释。这样,长期以来标准的经济分析很少关注经济聚集现象和城市的形成。直到20世纪70年代,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把垄断竞争问题重新引入到主流经济学后,垄断竞争模型才成为处理规模收益问题的有力工具,新经济地理也由之发展而来;与此同时,新兴古典经济学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深入分析了分工对城市形成和产业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统"经济人"假设隐含"无限理性"、"无限意志力"、"无限自利"三个基本特征.行为经济学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揭示了人类实际经济行为对这些假设的系统偏离,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限理性"、 "有限意志力"、"有限自利"是人类决策行为的本质体现,并应以此构建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与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逻辑、规律,这种研究主要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即每个个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假设前提只是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而不适用于非市场问题,特别是政治、社会领域的决策问题。但在奥尔森看来,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他们都有使自己行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都符合"经济人"的行为假定。这种观点也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适用于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的理性行为,同样适用于公共选择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