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严格执法,加大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使违法乱占耕地的问题得到根本治理。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问题上,要端正思想认识。现在,一些地方对处理土地违法责任人态度不坚决,认为土地违法责任人主观意图是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不同于贪污受贿,是“因公违法”。这是  相似文献   

2.
高压政策难抑土地违法,“圈地”“租地”狂潮致使农村土地流失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我们应当采取配套协调、完整周密的公法、私法制度措施予以规制:重点是要完善土地违法督办、督察制度,改革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土地保护责任制、加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自我克制;但更根本的是要建立以完全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机制,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违法主体、违法用地类型、违法用地面积及其变化趋势等不同角度,对自然资源部公布的违法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了农村违法占用耕地的原因,查找了其共性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行政处罚法》对违法所得没有明确的界定。不同执法部门基于其主管或行业部门关于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不同认定标准对违法所得的认定结果必然各异,同时,这种差异在具体的司法裁判中亦表现明显。因此,为维护法律权威、彰显执法公平,应从法律层面对行政处罚中的违法所得及其认定标准做统一界定,注重没收违法所得与其他行政处罚方式的统一与协调,重构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认定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集体土地违法建设的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指出了违法建设的危害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集体土地违法建设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策     
《江苏农村经济》2009,(5):18-19
四部门伸出援手缓解农药运输难;全国化工农化服务创新发展联合办公室将于6月成立;春耕生产小麦用药呈现三大特点;江苏22个化肥供求调度基点县确定;2008年全国查处3.7万件假劣农资违法案件。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国土资源部门近几年来通过切实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实施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制度,使农村土地违法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执法监察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土地违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必须从倡导科学用地观念,完善地方考核制度,实施联合执法责任机制,加强农业用地管制,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完善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动态与信息     
《中国农业会计》2006,(9):42-43
“十一五”我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民政部、财政部下拨1.66亿元救灾;我国将建设格尔木至库尔勒敦煌两条新铁路;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捐助方;上半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80余万件;涉农审计两年查出违规资金192亿元;2005年政府采购2927.6亿元;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未来五年失地农民每年将新增300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服务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方面,而建筑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本载体。超大体量的违法建筑是深圳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置违法建筑是城市规划国土管理工作的难题,本文基于POI数据和违法建筑数据,试图从空间定量分析的视角,解析违法建筑在提供基本居住、工业功能以外的公共服务承载量,侧面印证违法建筑对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的存在合理性及应用价值,以期对后续违法建筑处置和综合管理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存在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已经成为当前规范土地管理的关键,各类“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对现行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和制度的落实不力,违规设立各类园区、房地产项目、违法圈占土地、土地非法入市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案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依法行政的效率与声誉。因此,从立法执法角度认识农村土地违法案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相应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民违法建房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农民违法建房有着历史、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违法建房给旧村改造、村庄规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农业行政违法牛体是指违反农业法律、法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并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相对人。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违法主体有一人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通讯》2021,(5):51-55
1.山西省阳泉市郊区石某违法占地修建临时彩钢建筑案。2020年7月,石某违法占用郊区杨家庄乡桐花树村100平方米耕地建设临时彩钢房。11月,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发区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后,责令当事人整改。2021年1月,该违法建筑已拆除,土地已复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然而,在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复耕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查处面积大,罚款多,而复耕面积小;二是在复耕中存在着各种乱象和假复耕现象.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国1.5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一是需强化事前预警工作,避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对复耕土地的监督管理,避免假复耕现象的发生;三是将查处的违法占用耕地及时退还于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保障土地真正回归于农业.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影响机理,为理解和应对土地财政问题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结果:政府管制对土地违法、土地财政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政府对农转非的产权管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土地财政,只是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提供了权利依据。政府对农转非、土地出让环节的价格管制,以及主导收益分配是形成土地财政的根源。为了追逐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显著的土地违法冲动,但考虑土地违法查处的风险,土地违法并不必然带来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通讯》2021,(3):53-55
根据《自然资源部挂牌督办和公开通报违法违规案件办法》有关规定,自然资源部日前公布了挂牌督办的11起土地违法案件调查处理意见.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挂牌督办了11起土地违法案件,向9个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并通过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中国自然资源报》等渠道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8.
现在,预算单位(主要指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存在许多不规范甚至违纪违法的严重情况。这些行为主要表现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消费、违规建造楼堂馆所;超预算支出、超标准、超范围支出、虚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缓慢,资金支付进度和工作进度不能匹配吻合,年终结余资金偏多,年终突击花钱;  相似文献   

19.
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违法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土地违法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结果:(1)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2)引入土地市场化因素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负向影响加剧,且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相反,加入土地市场化因素后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显著为正;(3)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中国需进一步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建立土地出让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抑制违法用地;创新土地出让方式,提高土地周转效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压政策难抑土地违法“,圈地“”租地”狂潮致使农村土地流失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地违法形势,我们应当采取配套协调、完整周密的公法、私法制度措施予以规制:重点是要完善土地违法督办、督察制度,改革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土地保护责任制、加强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自我克制;但更根本的是要建立以完全所有权为核心的财产权机制,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